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usarc (mus),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声波流转(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Feb 24 21:10:03 2004), 转信

  北京玩儿LP,也就是黑胶唱片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姚吉的。


  姚吉的1万多张LP有一套“住房”,是那种上世纪80年代建的小两居室。简简
单单的两间屋,除了音响设备、两张沙发椅一个茶几以外,全是LP的架子,一直顶
上了天。架子里可丁可卯的,都放满了。茶几上,散放着五六个方方正正的大个儿
硬纸邮包。姚吉搓搓手说:“今天又有海外的朋友寄来帮我斩获的唱片,还没打开
呢,我心里挺兴奋。”


  拆开一包,首先是套《图兰朵》,品相真不错,但是姚吉已经有了一套同一版
本更高一级的。不过他还是很高兴:“LP其实不像人们说的听听就有杂音了,好的
唱机不会对唱片造成那么大的磨损。再说,真正喜欢的版本,多留一套也无妨啊。



  相见时难


  姚吉收藏LP,从1983年开始,那时候中国开始进口原版音像制品。LP的价格,
一直是不便宜的,但那个时候,在国际市场上,CD开始替代LP,唱片商怕破坏了已
有的市场秩序,不想在成熟的主要市场降价,便将大量的LP卖给了“中图”。那时
的进价似乎是50美分。


  姚吉小时候就酷爱听这个,家里也传下来了一些片子。知道国内也能买到黑胶
了,自然疯狂得可以。20出头的人,两口子一个月60多块钱,唱片13至15块钱一张
,工资奖金全用上,节衣缩食,一般是一周买一张,没饭钱了就上丈母娘家蹭饭去
。周末奔走于中图、外文书店、音乐书店,和营业员们关系都好得不得了,常托人
家把自己中意的盘先给藏起来别卖,等有了钱再买。


  这个阶段,他收了3000多张盘。姚吉说:“我的精力和心血,比钱可要花得多
。”


  最初那一批LP当中,精品不多,在收藏过程中渐渐地都替换了出去。


  1991年的时候,姚吉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喜欢音乐了,但是每每苦于找不到自己
想要的作品,于是干脆自己开起了唱片店。那家唱片店在北新桥,叫北京声泰音乐
音响中心,后来发展到了有四家连锁店。店员全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全都是为了
音乐,不为钱。


  姚吉总是憧憬着想把自己的店开成HMV或TOW的规模,但这样的梦想自然是没能
实现。由于盗版的冲击、唱片来源的困难,六七年以后,声泰关张了。但是姚吉和
当年的同伴们可能一直还都在等待,等待中国的世界级音像店。


  如今,他的LP涵盖了从格利高里圣咏到20世纪所有的古典音乐形式,他说:“
音乐是条长河,有源有头,缺了哪段都不行。”由此,他有了“LP资料馆馆长”的
尊称。


  高处不胜寒


  由于LP没有新片出版,英美一些小公司从五大唱片公司买了版权重新制作的重
刻版又不受追捧,所以流通领域里的LP都是二手货。姚吉说,现在原版的LP太贵了



  这两年的LP热主要在东方,在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和台、港地区。姚吉分析
这和东方人喜欢玩物的心理密切相关。上个月他见过一套迄今为止最贵的唱片,匈
牙利唱片公司1951年出版的埃乃斯库的巴赫小提琴曲和帕蒂塔,一套4张,16000美
元。所以,现在有人把LP称作是音乐股票真是不无道理。


  姚吉说,许多音乐爱好者大部分的古典音乐知识是来源于CD或LP,而不是系统
的学习或音乐传统教育。看看EMI封面上有没有在听“主人的声音”的小狗波尼,
你就能知道这张唱片大概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而EMI的白狗白天使、彩色邮票狗黑
天使、RCA的阴影狗,它们的收藏价值是不一样的。DGG大师原版系列(又称大荷花
、郁金香)是红标的还是红印的,片芯儿是金版的还是黄版的,版次、价值大有分
别。姚吉说他越来越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要求越高,价格越贵。他手里现在还有
三四百个收藏项目在进行,“走到哪儿算哪儿吧,这也不是强求的事。”


  但同时,姚吉也强调,LP的贵和它欣赏起来的不方便能够让人最大限度地保持
对于音乐的虔诚。拿张CD往机器里一塞,该洗衣服洗衣服,该做饭做饭。而听LP,
你就必须把唱片拿出来,细细擦干净,也别想选曲,轻轻搭上唱针,就老老实实坐
在那儿听,二十分钟还得翻面儿。CD的低廉成本、简易复制和方便的播放,都容易
让人放弃内心的真正关注。


  蓦然回首


  姚吉的唱片1万多张,基本上张张都是费尽心机收来的,现在,他的“眼线”
遍布欧洲、美洲、澳洲。这全是些朋友,更准确地说是些和他一样的“疯子”。前
几年网络技术不发达,朋友在德国的音像店里就直接用手机打到北京,详细描述
LP的品相和质量。这两年好了,E-mail可以直接将各角度的照片发过来,回个信
就拿下了。他加拿大的朋友是位卡车司机,北京人,老“插青”,开着卡车到处跑
,挣了钱就进音像店,有人在报上登个启事说老人故去,出售家里的LP,他多远都
开着车奔了去。


  姚吉最大的一套收藏是浅咖啡色的巴赫康塔塔全集,这也是LP历史上最大的制
作。这套全集一共80张,40集,一集两张。唱片商出这套LP历经十年,姚吉收齐它
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他让所有的同好到全世界各地去寻找,这期间他心理上的盼
望和煎熬那真是难以言述。也许一年的时间,一套都没有找到。他说,那种感觉,
就叫朝思暮想。不过,只要它们在这世界上存在,那就去找吧。


  直到今年的大年三十那天,最后的那一集他收到了,那是第6集。40集、80张
音质、品相都精美的LP最终在他手里聚首了。这真是最痛快的一个节日。他说,在
品质上不能妥协,哪一套质量差点,在心里那又是一个疙瘩。这就叫没完没了。



  姚吉还有一套4张法国小提琴家纳福的专集。纳福30多岁在去美国演出时坠机
了,她一生只留下这4张传奇录音。姚吉从英国收来这套专集的时候自然是欣喜不
已,因为这唱片里的音乐太动人了。可是,他马上发现这套专集的封套左上角有一
条长长的凹凸不平的印记。后来他才明白,这是一条盲文。这套专集的前主人是一
位英国盲人。他是靠自己的手、自己的耳朵来感受音乐和音乐家的伟大,甚至,他
是靠这些音乐在黑暗中寻找生命的光明。


  每张LP都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它的每一位主人都是故事里的一段章节。从
这个角度讲,究竟是人收藏了LP,还是LP在默默地收藏着人?是人拥有了LP,还是
LP拥有了人?


  LP用音乐作答。


  然和所以然


  LP(黑胶唱片、密纹唱片)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在式微了二十余年以后,近
五六年,LP有快速复苏的迹象。很多人认为,LP比CD要好听。LP的声音更亲和,更
松弛,还原现场的能力更强,也更加有表现力。


  CD近期的阻碍可能一大部分缘于盗版的猖獗,同时时代的商业化也影响到了古
典音乐领域。卡拉扬当年有架私人飞机是让人侧目的新鲜事,而现在很多音乐家在
世界各地不停地进行商业演出,有私人飞机的早已不在少数。寂寞中磨砺出的伟大
的演奏已经非常罕见了,艺术价值上值得推敲的演绎版本太少了。五大唱片公司近
来也在不断地“炒冷饭”,推出老的录音以维持其市场运作。


  姚吉介绍,另一个CD的致命伤则是技术性的。当年SONY和PHILIPS在制定CD的
频响范围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范围定在了20至2万赫兹之间。他们认为
超过2万赫兹已经算超声波了,人耳是听不到的。但是,人的听力不是机械的,LP
拥有2万至3万赫的频响,人耳听不到,但是能够感觉得到。所以,人们普遍觉得
LP的声音更加湿润、亲切,更无距离感。


  唱片商们实际上也很清楚CD的缺陷,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开发DVDaudio或
SVCD等超级模式的唱片,这样,超2万赫兹以上的频率都有了。从技术上看,这些
唱片的声音和感染力越来越接近LP。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艺术家不存在了。



  唱片商以新模式翻制了一些老活儿,可是爱乐者们普遍不太买账,评价认为其
还原音乐的效果不如LP甚至还不如CD。根本原因在于,超级音响模式的唱片是由音
响工程师重新编辑制作的,而LP是由录音师录制的。大家都知道,音乐作品每一个
伟大的版本后面,不仅有伟大的音乐家,更有一位伟大的录音师。录音师不是技工
,而是深深把握住音乐精髓的艺术家。而今天,音响工程师毕竟只是工程师,在音
乐的感受上,数字化毕竟和人类的激情无法抗衡。


  爱乐者们失望了,许多人决定不再等待,回味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些什么。
大家重新开启唱机,让唱臂伸展开来,看唱针在黑胶盘上轻轻走过,然后真切地听
见音乐的灵魂徐徐降临。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3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