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emcher (fat橙),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科普兰 怎样欣赏音乐 (二) 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Mar 18 18:36:58 2004), 站内信件


                 倾听音乐

    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倾听音乐。
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如果我仍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
分成几个组成部分,那就比较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由于缺乏恰
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 )纯音乐阶段。把欣赏过程机械
地分为这几种假设的阶段,唯一好处是可以对倾听的方
式有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
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
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
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
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
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
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
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
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
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
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
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
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
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
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
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
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
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
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
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
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
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
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
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
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
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
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
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
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
聆听方式。
    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即我所说的表达阶段。在这
里我们马上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作曲家倾向于回避
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不是宣
称过他的作品是有它本身的生命的“物体”,“东西”,
而且除了它本身的纯音乐存在之外一没有任何其它意义
了吗?他的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
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作品加以各种不同的解
释。天知道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
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满
意该有多么困难。但不应该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
乐有“表达”的权利。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
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
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
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
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
我的回 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永远不会感
到满意。他们总是希望音乐具有一种涵义,这种涵义愈
具体,他们就愈喜爱它。愈能使他们想起一列火车、一
场风暴、一次葬礼或任何其它比较熟悉的概念的乐曲,
他们就愈觉得富有表现力。这种对音乐具有涵义的流行
概念----通常是由普通的音乐评论员激发和唆使的----
应该随时随地给以纠正。有一次一位胆小的女士向我供
认,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她不
能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当然是把整个
问题引向倒退了。
    不过,问题还是存在的。那些明智的音乐爱好者在
要求任何一首作品都具有明确的涵义方面要走多远呢?
我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刻,
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
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
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
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
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
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
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
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
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
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
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
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
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
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
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
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
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
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
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
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
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
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
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
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
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
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是悲
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
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
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
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
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
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
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
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
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
它, 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 一种有力的感觉。这
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
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
好像是发生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
归结为 "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
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
是,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
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读者现在也许会进一步了解我所说的音乐确实能表
达一种涵义,但又不能用很多言词来说明其涵义是什么。
    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的阶段。音乐除了令
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确实存在于音符和对
音符的处理之中。大多数听众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三
阶段。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他们进一步在这个水平
上认识音乐。
    另一方面,如果稍有区别的话,专业音乐工作者又
太注意音符了。他们经常陷入下述错误,即全神贯注于
琶者和断奏,从而忘了他们所演奏的乐曲的更深刻的方
面。但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提高自己对正在演奏的音符
的理解比克服纯音乐阶段的坏习惯更为重要。
    当一个人在街上稍微注意地聆听“音符”时,他很
可能会提到这支旋律。他听到的是一支美妙的旋律,或
者不是,一般地说,他就不再去想它了。其次他注意到
的很可能是节奏,特别是如果这种节奏令人兴奋的话。
而和声与音色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到它们
的话。至于这音乐是否有某种明确的形式,他好像从来
没有考虑过。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
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
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
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
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
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
的阶段欣赏音乐。
    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才把聆听
音乐机械地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的。实际上,我们从来
不单独在一个阶段上聆听音乐。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
段相互联系----同时以三种方式聆听。这不需要思考,
凭直觉就会这样做的。
    与我们坐在剧院里看到的情况相比较,也许会搞清
楚这种直觉的相互联系。在剧院里,你会注意到那些男
女演员、服装和道具、音响和动作。这一切都会使人感
到剧院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构成我们对剧院的反应
中的美感阶段。
    从你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感觉中可以得出在剧院
中的表达阶段,你被感动得产生怜悯,兴奋或快活的情
绪,这种台词之外的、舞台上的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所
产生的总的感情,与在音乐中的表情的性质是相类似的。
    剧情与剧情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纯音乐阶段。
剧作家在塑造和发展角色方面与作曲家在创作和发展一
个主题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完全相同。你将根据你对这两
种艺术家在处理素材的手法方面的认识程度成为一个更
明智的聆听者。
    可以明显地看出,常去剧院的人从来不会分别地意
识到这些要素,他同时意识到各个方面。这个道理也适
于聆听音乐。我们同时地、不加思考地在这三个阶段上
聆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
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
乐,希望音乐向这一方面进行,又注视着音乐向另一方
向进行----就像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那样;因为作曲
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
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
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所以,读者应当更积极地去聆听。不管你听的是莫
扎特的还是埃林顿公爵的作品,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
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
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