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auland (Somebody Else),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格伦·古尔德演奏《J.S.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Dec  1 15:35:12 2003), 站内信件

格伦·古尔德演奏《J.S.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1981年数字录音》

●艺人: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独奏
●专辑名:《J.S.巴赫 戈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唱片公司:SONY
●唱片编号:SONY SMK52619
●录音制式:DDD STEREO
●录音时间:1981年4-5月
●所含曲目:

1-32 J.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评论:(转载自网络)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戈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
他所录制的《戈德堡变奏曲》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
德就的一个标志。重录《戈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
他1955年的录音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被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
丰碑。如果在他49岁时,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等于搬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
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戈德堡变奏曲》。重录《戈尔德堡变
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
29日,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
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
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
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
,所有这一切使这个《戈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刻宁静的气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
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
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
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
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
。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
,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
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戈德堡变奏曲》。重录《戈尔德堡变
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
29日,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
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
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
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
,所有这一切使这个《戈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刻宁静的气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
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
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
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
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
。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
,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
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快马迅捷;暮年古尔德则深邃内省,少年天才一变为沉思
稳健的智者,持重坚忍的速度居然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个同样精妙绝
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古尔德向世人、也向自己证明,在
艺术中,天才不可多得,但对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超越才是艺术之本。

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
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勃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
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
扣,脸色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
,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
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
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
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
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
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
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
涯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
--
The Nature of Music Tends to be Symmetrical!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