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ibsq ( kahn),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小提琴家]莉迪亚·莫德柯维奇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Dec 30 16:55:03 2003), 站内信件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热心教学,许多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出自他的门下,包括
:吉东·克雷默、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扬·沃伊库、皮凯曾多人。他晚年培养
出一位女学生,当时的名气不大。但是,借助先进的录音技术,"她的名字和艺术
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她就是莉迪亚·莫德柯维奇。
  有些小提琴家非得亲身聆听现场音乐会才能领悟其勉力,像伊萨伊、蒂博等人
的唱片只反映了他们艺术神采的杏光片羽。进入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录音效果
越来越逼真,人们感到许多演奏家的唱片比现场更加完善。这也难怪,录音室的制
作可以反复修补、删改。现场实况则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和从容。另外,对于现场
气氛的感染,有些演奏家可以达到非常亢奋的状态;有些演奏家则感到紧张拘束。
历史上因为神经紧张而退出舞台演出生涯的独奏家不乏其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表
演天份。既然演奏家的表演因素在其艺术个性的构成中不容忽视,真诚严肃的态度
才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真诚严肃地对待演奏的每一部作品,是莫德柯维奇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那里
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品质。她对于两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特别感兴趣:一类是她的祖
国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一类是她现在定居的国家--美国作曲家的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67年,正好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
"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时候。作品表达的是无止境的绝望和悲痛。内容和形式比第一
小提琴协奏曲更加绝望,对比更加尖锐,织体更加节俭,音乐性格更加隐晦,代表
了肖斯塔科维奇更加成熟的面貌。1966年,一次严重的心脏病沉重地打击了肖斯塔
科维奇,从此以后,死亡的阴影再没有离开过他的思想。这部作品与作者一年前献
给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有许多相似之处,儿童似的天真无邪和奇形
怪状的幽默形象交错交置。作品采用升c小调写成。这在小提琴协由曲中是很不寻
常的,一种无法摆脱的死神的感觉索绕心间,没有丝毫的欢乐,只有辛辣的讽刺。
最后乐章似乎流露出一点乐观主义的情绪,但到结束时,又沉浸到哀痛之中。整首
乐曲非常俄罗斯化,充满了矛盾冲突和苦难的历程。
  莫德柯维奇的演奏极为凝神专注,她的音质温暖中带有阴郁,在体现作品的感
情色彩方面,她甚至使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相形失色。对于作品中生猛粗硬的段落
,她毫无畏惧,浓墨重彩,尽情挥洒。她演奏的这张肖斯塔科维奇两首小提琴协奏
曲的唱片获得1990年度的英国《留声机》大奖。
  莫德柯维奇演奏的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从埃尔加到巴克斯,不一而足。其中
1995年推出的戴森(1883-1964)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尤获推崇。这部作品写于
1941年,充满了英国田园风味的柔美抒情。全曲长达43分钟,温暖的旋律层出不穷
,一点没有战争阴影的笼罩,也许反映了戴森在皇家音乐学院心满意足的工作生活
。作品有勃拉姆斯和埃尔加的影响。第三乐章最优美动听。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1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