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arey (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信区: Emprise
标  题: 王朔:我看金庸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Sep 30 12:48:54 2002),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日 15:16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情节重复,行文口罗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
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
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
  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
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你可以不关心,不喜欢,不推崇,但你不会不知道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存在着金
庸和王朔这两个人。作为极具特色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极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和据此改编
的大量影视,无疑对文坛内外几代青年深具影响力。
  但偏偏,王朔对金庸作品颇有异议,不吐不快,这无疑在文坛内外投下一枚重磅炸
弹。本刊刊出此文,无意哗众取宠,或厚此薄彼。因为一:挑战金庸,前无来者。正如
文学的植物园里,既有鲜花香草,也有嶙峋怪石。作为文学批评,只要自圆其说,言之
成理,童言无忌,但说无妨;二:和声构成交响,斑斓组合繁华。日益沉寂的文坛需要
强音。如因此文引起广泛文学讨论,乃至重振文学声威,是价值所在。
  王朔:
  金庸的东西我原来没看过,只知道那是一个住在香港写武侠的浙江人。按我过去傻
傲傻傲的观念,港台作家的东西都是不入流的,他们的作品只有两大宗:言情和武侠,
一个滥情幼稚,一个胡编乱造。尤其是武侠,本是旧小说一种,80年代新思潮风起云涌
,人人惟恐不前卫,看那个有如穿缅裆裤戴瓜皮帽,自己先觉得跌份。那时我看人是有
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琼瑶是牢牢钉在低幼的刻度上,
她的拥戴者一直没超出中学年龄,说起喜欢的话也是嫩声嫩气,也就是一帮歌迷捍卫自
己的偶像。她是有后来者的,大陆港台大批小女人出道,把她那一套发扬光大。现在那
些玩情调的女人说起琼瑶都撇嘴,全改张爱玲了。
  金庸可不一样,读的人越来越多,评价越来越多,有好事者还拉下茅盾添上他,把
他列为七大师之一,两方面发生了一些口角。像每个偏执自大的人一样,我也对发生在
新闻纸上的评论不屑一顾,只重视周围小圈子朋友的判断,并不在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
公众名声。他们中已然有了一些金庸爱好者。有一个人对我说: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
速度感,这是他读其他作家作品感受不到的。有一个人讲:金庸的武侠对人物的塑造是
有别于旧武侠的,像韦小宝、段誉这等人物在旧武侠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近于现代
小说中的“反英雄”。更多的人出差带着一套金庸,晚上睡不着就看,第二天眉飞色舞
与同好聊个没完,言谈之中也带出一二武术招数,俨然两大高手切磋武学,遇到我们这
种金庸盲便讪讪笑道:看个热闹,换换脑子。接着往往也要再三相劝:你也看看你也看
看,没那么差。被人劝的次数多了,我也犹豫,要不就找来看看,万一好呢,也别错过
去。第一次读金庸的书,书名字还真给忘了,很厚的一本书读了一天实在读不下去,不
到一半撂下了。那些故事和人物今天我也想不起来了,只留下一个印象,情节重复,行
文口罗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
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下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
,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这有什么新鲜的?中国那些旧小说,不论是演义还是
色情,都是这个路数,说到底就是个因果报应。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开始怀
疑起那些原本觉得挺高挺有卤的朋友的眼光,这要是好东西,只能说他们是睁睛瞎了。
有时不经意露出这怀疑,朋友反唇相讥:你才看半本,没有发言权。
  再读金庸就是《天龙八部》电视剧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无聊的晚上也看了几眼,
尽管很难容忍从服装到道具到场景到打斗动作的糊弄和得过且过,有几天还是被剧情带
着走了。金庸迷们也不满,说比小说差远了。电视剧糟蹋原作是有传统的,这话我也就
信了,看到书店摆着这套书就买了,准备认真学习一下,别老让人说没看过人家东西就
乱说话。
  这套书是7本,捏着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么努也看不动了,一道菜的好坏不
必全吃完才能说吧?我得说这金庸师傅做的饭以我的口味论都算是没熟,而且选料不新
鲜,什么什么都透着一股子搁坏了哈喇味儿。除了他,我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
的,上一本怎么,下一本还这么写,想必是用了心,写小说能犯的臭全犯到了。什么速
度感,就是无一句不是现成的套话,三言两语就开打,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
字,或者说文字通通作废,只起一个临摹画面的作用。他是真好意思从别人的作品中拿
人物,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若说老金还有什么创意,那就是把这情种活活写讨厌
了,见一女的就是妹妹,一张嘴就惹祸。幸亏他前边还有个《水浒》,可以让他按着一
百单八将的性格往他笔下那些妖魔鬼怪身上贴标签。这老金也是一根筋,按图索骥,开
场人物是什么脾气,以后永远都那样,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正的邪的最后一齐皈依佛
门,认识上有一提高,这是人物吗?这是画片。
  就《天龙八部》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老金大约也是
无奈,无论是浙江话还是广东话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这就限制了他的
语言资源,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按说浙江人尽是河南人,广东话也通古汉
语,不至于文字上一无可为。
  中国旧小说大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以道德的名义杀人,在弘法的幌子下诲
淫诲盗,这在金庸的小说中也看得很明显。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
,每一门派即为一伙匪帮。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
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
金先生大约是纯为娱乐大众写的这类读物,若要你负起教化民众的大任你一定不肯,那
又何必往一些角色脸上苦苦贴金?以你笔下那些人的小心眼儿,不扯千秋大义家国之恨
他们也打得起来。可能是我不懂,渴望正义也是大众娱乐的目的之一,但我觉得,扯淡
就是扯淡,非要扯出个大原则,最恶心。
  我不相信金庸笔下的那些人物在人类中真实存在过,我指的是这些人物身上的人性
那一部分。什么小说,通俗的、纯的都是人类自身的写照,荒诞也是因为人的荒诞在先
,总要源自人体的一部分真实,也许是梦魇,也许是幻想,也许是病态,可能费解,但
决不是空穴来风。只有一种小说跟这都不挨边,那就是坏小说,面儿上看着别提多实了
,骨子里完全是牵线术,跟着作者的主观意图跑,什么不合理的事只要情节需要就硬干
,说起来有名有姓,可一点人味儿没有。
  我一直生活在中国人之间,我也不认为中国人有什么特别的人种气质和超于世界各
国人民的爱恨情仇,都是人,至多有一些风俗习惯的讲究。在金庸小说中我确实看到了
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那么狭隘,粗野,视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严重障碍,差不多
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只能认知眼前的一丁点儿人和事,所
有行动近乎简单的条件反射,一句话,我认不出他们是谁。读他的书我没有产生任何有
关人、人群的联想,有如在看一堆机器人作业,边读边问自己:这可能吗?这哥们儿写
东西也太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莫
非写武侠就可以这么乱来?
  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这群人通过他的电影电视剧的广
泛播映,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这就
是中国人本来的面目。

--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
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飞就会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
有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