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arey (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信区: Emprise
标  题: 武侠杂谈1-3(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Oct 27 11:21:21 2002) , 站内信件

在下自小学四年级至大学四年级至今,浸淫武侠十余年,于此道略有所得,愿与网上诸
位老怪大侠分享。

    (一)、三次浪潮

    上海评论家曹正文先生将港台新武侠小说划分为三个时代,即金庸梁羽生时代、古龙时
代和温瑞安时代。

    在下看书一向慢而且细,不仅看前言后语,而且还详细研究书前或书后小字印出的相关
出版信息(假如有的话),如字数、印刷本数、出版日期等。看得多了,渐渐觉出国内武侠
出版,先后有过三次浪潮,正与曹先生所说的三个时代若合符节,暗相呼应。

    第一次是在83年到86年之间,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如潮水般地涌进国内,到反精神
污染时方才平抑下来(奇怪的是,这时候所能见到的武侠评论,也都只把金梁二人并称为武
侠两大宗师〕;第二次是在88年到89年,仿佛天上突然掉下个古龙,一夜间满地都是古
龙小说;第三次是从92年开始,温瑞安的超新武侠小说大行其道,几至泛滥成灾。

    在下始终想不通武侠出版的这三次浪潮究竟与曹正文的论断有何关系。曹先生的论断是
在89年作出的,其时还未到第三次浪潮。或许第三浪潮根本就是由他的这一论断引发的?

    到了94年,在武侠小说出版上又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几套精心设计、具有正式版权的
专集丛书纷纷出笼,如叶洪生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台湾武侠小说九大门派”,胡
正群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港台武侠精品大展”,以及三联书店的“金庸全集”。叶、
胡二人都是台湾最著名的武侠评论家,他们所编的集子自然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国内读者
的导向作用很强。只是在名目上,叶先生为了江湖味而硬凑出来的那些“门派”,实在有些
牵强。

    (二)、偷梁换柱

    武侠小说作家太多,除了象在下这样的铁杆武侠迷,一般人能记得的武侠作家名只怕不
超过十个。于是为了增加销路,便有许多出版社在出版不太出名的作家的小说时(当然,没
有正式版权)将作者改名换姓,鱼目混珠。高潮时坊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庸著”、“梁
羽生著”以及后来的“古龙著”都是冒牌货。

    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只有十五部,自从85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
鸳”这副用书名首字串起来的对联在国内报章上广泛披露后,对武侠迷来说区分真假金庸便
再不成问题。这时出版商们大概也觉得应当有所收敛,便渐渐少了“金庸著”;可是随后就
出现了“全庸著”,利用笔划的近似,既不侵犯金庸的权利,又能糊弄粗心的外行,渐渐形
成了一股风潮,席卷整个武侠出版界。几年下来风气所及,“金唐著”、“吉龙著”、“巨
龙生著”之类层出不穷,武侠迷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去年曾偶然注意到一本“金庸新著”,“金”字与“庸”字、“庸”字与“新”字之间
距离相等,“著“字隔开了些,本也不以为怪,可是后来仔细一想,不禁拍案叫绝。一般人
看到这四个字,自然会认为这是“金庸”的“新著”;可是日后万一金庸自己或别的什么人
上门理论,出版社完全可以说:“我这是‘金庸新’的著作,作者名是‘金庸新’,碍您金
庸什么事了?”悟通了这一点后,益发注意这类“新著”,果见越来越多的“XX新著”把
“著”字隔了开来,不由赞叹: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了!

    依此类推,“XX巨著”、“XX力作”之类,都可作同样的文章。

    记得曾看过一部85年出版的《飘香剑雨》,上题“金庸著”,其实这是古龙的早期作
品中写得还算不错的一部,只是当时还在第一次浪潮,国人尚不知“古龙”为何物,出版商
套上金庸的名字情有可原。

    但就在前年,有一次在书摊上看到一部《菊花的刺》,标题下赫然竟是“全庸著”,不
禁失笑:什么嘛,太老外了!这明明是古龙遗著,就在封面上实打实大书“古龙遗著”四字
多好,多吸引人,偏要学人弄这么一个又土又老早已失效的“全庸著”,十足十二百五一个
。可见中国还是有蠢人的。不过说实话,《菊花的刺》一点也不好看。

    (1995.6.22)

    ==================================================================

    (三)、潜龙勿用

    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说二忘一,丢三拉四,整个
一马大哈。妙就妙在他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蒙得读者晕头转向,也就不去注意他
的那些漏洞了。

    有一个很出名的传说,说古龙刚出道时写小说往往并不写完,只待一拿到稿费,立马开
溜,花天酒地去也;等到侠踪再现,却仿佛没事人似的,又提笔写新的小说,因此在后留下
许多未完的著作。幸而他的那些巅峰之作都还完整,不会让人太费思量。

    没写完的作品有哪些呢?因为古龙的作品前期后期各成系列,有些小说到结尾未交代完
的情节,可以在另一部小说里找到究竟。只从一部小说本身结构而言不完整的,在下知道三
部:《护花铃》、《白玉老虎》、《名剑风流》。前二者在国内可以看到的版本都是突然截
断的,因而明显是未完作品。至于《名剑风流》,看似有头有尾,其实大谬不然,对古龙笔
法有一定修养的人都可以看到,最后二章狗尾续貂、形同儿戏,绝对是业余作者代为续完的


    这里提到了古龙的笔法。台湾的武侠文学,自63年陆渔《少年行》首开散文诗化先河
以后,以古龙为武侠小说西化的集大成者。如今世间多以为,写武侠若是一句一段,则必是
模仿古龙,其实未必;但是若要模仿古龙,则定须一句一段才行。

    光是一句一段,还不足以称古龙笔法。古龙的字里行间带一种特有的机智和气韵,这才
是古龙笔法之神,那一句一段只是一个形而已。世间模仿古龙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多数只
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惟两人除外:香港黄鹰,台湾于东楼。

    黄鹰的代表作有“大侠沈胜衣”系列和替古龙写完的“惊魂六记”系列。他的文字表面
上与古龙区别很大,例如人物对话,古龙用“说”,而黄鹰用“道”;然其行文风采与谋篇
布局深得古龙神韵,是“得意”而“忘形”也。

    于东楼则是形神兼备,活脱脱一个小古龙。这位于大侠当年号称“天下第一枪手”,两
部用古龙名义出版的非武侠小说《绝不低头》和《枪手·手枪》(即《白朗宁》)都曾风靡
一时。而他自己的武侠作品如“碧血黄金”系列,亦极跳脱飞扬,要是署上“古龙著”的话
,若不对照古龙作品年表,谁都会信以为真。

    叶洪生评论道,古龙的黄金十年是66年到76年,这一段时间里佳作频频,此前此后
则无甚可观,此言大体得之。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
耀眼;至于他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一部《剑神一笑》写得其臭
无比,难怪拍出的电影血本无归--奇怪的是,在下出国之前,居然一下子在书摊上看到了
三、四种版本的《剑神一笑》,真不知国内那帮出版商是怎么想的。

    古龙写小说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喜欢反复套用同一素材。也许是因为赶小说时间太
紧,偶然想出一段妙文,未经充分酝酿便匆忙写下了,结果发表后又觉得这样写不太好,就
换一种方式,在下一部小说中再用一次。于是我们常可以在不同的小说中见到大段雷同的对
话、议论或情节。也有些细节是习惯使然,故事发展到这一步,自然就那样写,条件反射似
的。“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这句话不知在古龙小说里出现过多少次了,即使是最不爱看武侠
小说的朋友,也能引用得滚瓜烂熟。

    古龙全盛时期的作品中有两个系列很引人注目,一是“陆小凤”,一是“楚留香”。不
论古龙怎么强调两者的区别,读者还是会觉得过于相似。不是么?连所擅武功都同样是指功
,只不过一个是“弹指神功”,一个是“二指禅”而已。两位风流倜傥的武侠007,在美
人环绕中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力,大展神威,真不知倾倒了多少读者与观众。从一个系列的总
体结构来说,“陆小凤”较具匠心,前后六部看下来,开头的朋友一个一个地成了敌人,实
令人悚然惊心。但楚留香已被郑少秋演活演绝了,所以对一般人来说,“楚留香”已是一个
专有名词,“陆小凤”却还没有这样的地位。

    这里又涉及到人物的命名问题。在一般武侠小说(以及言情小说)里,男主角定然翩翩
浊世,女主角必是国色天香,若能有一个漂亮名字衬托,塑造形象便可事半功倍。那么怎样
的名字算漂亮呢?不外“风花雪月”而已。常见的是两个名词中间夹一动词,如“西门吹雪
”、如“楚留香”,都有一种动态,能引发人的丰富联想;再有就是从唐宋诗词中巧截片断
为名,如“叶孤城”,如“花想容”(《挥剑问情》女主角,顺手举的例子,与古龙无关)
,即使不看故事,也可以从名字想象,前者是一孤傲剑客,后者是一绝色女郎。

    (在下这一研究成果,可为世人取名之鉴乎?)

    顺便说一句,在下曾自撰武侠,为女主角取名“夏梦雪”,灵感源自琼瑶小说里的“李
梦竹”,自以为很够境界了,不想随后就在各种小说中接连看到了“白梦雪”、“秋梦雪”
的名字,只好苦笑摇头。取名都往这一条路上挤,冲突自是难免。古龙的《绝代双骄》里有
个花无缺,好漂亮的名字,便容易让人忽略他爹的名字“江枫”。直到看到卧龙生的《剑气
九重天》里男主角也叫“江枫”,而且以“枫红独占一季秋”相赞,在下方才省到“江枫”
二字之妙,不过想到的是另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1995.6.29)


--
       没有结局是不是比较快乐呢?
      不是。
     没有结局本身就是一种结局。
     也正是这一点才是最悲哀的。
     自古以来,无论是谁想站在群山最高处,就得先学会如何忍受寂寞。
     心可以沉,也可以死,人却不可以。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WWW bbs.szu.edu.cn. [FROM: 192.168.46.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