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yle (电波才子),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余秋雨:封不住的笔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Dec 23 12:29:03 2001), 转信

余秋雨:封不住的笔



  余秋雨从前说过要"封笔",但他从欧洲回来之后,感觉有许多话不能不说,于
是便成就了这次采访。

  余秋雨先生是个很忙碌又不好找的人,他和夫人马兰共用一个手机,而他永远
不会主动拿手机。找他办事的人很多,他也很热心,但他总能给自己留出一个空间
思考。这个月,写了近一年的、记录欧洲之旅的新作《行者无疆》由华艺出版社推
出。见到余秋雨是在新书上市的第一天,一见面,便发现余秋雨精神很好,完全不
像在欧洲之旅时他每天忙忙碌碌,时时思考的样子。

  关于《行者无疆》

  记者:过去15年中您走了很长的路,怎么评价自己过去的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苦旅》和《乡居笔记》作为我考察中华东方文明的记录,《千
年一叹》作为考察伊斯兰文明的记录,新出版的这本书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
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正是这三个文明在冲突,我都有幸做了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扫描
。我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在比较这三个大文明。

  记者:《行者无疆》写了什么?

  余秋雨: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历时六个月,我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
《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

  记者:很多人看不上您的文化之旅,但您一直很坚定,这种坚定是从一开始就
有的吗?

  余秋雨:15年前偶然的经历让我产生了行走的想法,倒是英国近代学者科林伍
德的一段话帮我进一步做出了决定,因为他指出隐藏在象牙塔里的更大危险,而这
种危险我们平日已隐隐约约感觉到。他说,象牙塔看似高雅精致,却是一种自我囚
禁。他不客气地描述道,囚禁在象牙塔里的文艺精英除了自己之外别无可谈,读完
了自己就互为观众。由此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论断:真正的文化人、艺术家要做的
事,正是文化艺术界竭力要反对的事。这个事,显然就是离开。

  记者:未去欧洲之前,我们聊过对欧洲的印象,走了一圈之后您对欧洲文化怎
么看?

  余秋雨:我要说,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
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

  欧洲文明当然有许多值得我们仰望的地方,例如,中华文明倡导"中庸之道"几
千年,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性思维互损互耗,欧洲文明为什么反倒能把
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
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这种文明从早年的扩张和后来的大战
中记取了不少东西又洗刷掉不少东西,近年来欧洲各国的联合使她更加优闲和安详
。她甚至觉得自己已进入文明发展的极致境界,没有必要再作艰苦奋斗。

  记者:和您同行了一段,我能感觉出您和同行者有着一种很深的友谊,"一路
风尘,天天相伴"是您送我书上的题字。

  余秋雨:我与本书的责任编辑商量,要花费一页篇幅,记下与我一起旅行考察
欧洲的伙伴们的名单。这件事在写《千年一叹》时忘了,有点遗憾。这两次由香港
凤凰卫视组织实施的越野旅行,考察了人类历史上所有产生过整体影响的文明遗迹
,参与的伙伴不断变动,两次全部走完的只有我一人。每次当我在脑海里连接一段
段行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沿途风光,而是一批批同行伙伴的面孔。

  不管别人怎么不屑,我们自知,这是一场历时不短的生命冒险,天天面对未知
,处处遭遇难题,居然全部走下来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陌生的街道中支撑我们的
,除了目标,就是友情。

  我想用这个名单说明,人生在世,看怎么组合。有的组合虽然素昧平生,却能
让每一个生命都摆脱无聊,生发出霜笼月罩的山水气韵,敢于合力把世界上任何一
片土地都置于脚下,有的则相反。

  记者:在短时间内走了那么多国家和城市,有没有走马观花的感觉?

  余秋雨:有。这次走的地方是"千禧之旅"的三倍,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留,但
我也不需要呆在一个地方细细品味,要的是对欧洲文明的迅速扫描和整体观感。从
前我零敲碎打地去过,相关的书也读过,这次我们到处看,访问当地的驻外记者、
留学生、学者,现实的观感矫正了我从前从书本中得来的有关民族纷争的一些印象
:欧洲国家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文化思维也在变化。


  记者:这本书可以视为"千禧之旅"后完成的《千年一叹》的延续,相比之下有
没有变化和超越?

  余秋雨:《千年一叹》走的是中东、南亚路线,是把伊斯兰文明及其他已经衰
落的古老文明和尚在延续的中华文明对比着考察。这本书加上了欧洲,涵盖了当今
世界的三种主要文明类型。《千年一叹》是日记体,这本书是标准的散文,有技术
痕迹。不过,我不希望读者把它看作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它是社会文化的考察。


  记者:记得您从前说过要"封笔",因为盗版和其他一些原因。这次为什么又动
笔写了呢?


  余秋雨:我在出发时不准备写书。但我在欧洲的感受不能不说。我曾经问欧洲
人是否感到过自身的危机,对方答"疯牛病和足球流氓"。我非常惊讶她对迫在眉睫
的危机竟茫然无知。她自闭在优越和安全当中,对外界的不了解实际上使她处于脆
弱的状态,这是强大背后的脆弱。实际上,各国移民已经穿插在欧洲的咖啡座之间
,其他的文明已经到了她的眼前。

  关于未来

  记者:您曾经说过"9·11"事件之后对世界形势反而有点乐观,您的千禧之旅
走的正是中东、中亚、南亚这些地区,您对那个地区的状态、形势和情绪有什么样
的感觉?

  余秋雨:我去年出版了《千年一叹》这本书,我在那里做了一个判断。我说从
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几千公里是目前全世界最危险的地区。当时大家对
我的说法还不明白,但现在大家都认同了。我当时还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迫在
眉睫,为什么文明世界还没有感觉到!"


  我当时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危机迫在眉睫。在那里充斥着那么多的宗教极端主
义的武装,每天警察都在和他们打仗。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尖锐,尤其是他们
与西方文明的对抗非常强烈。


  到了欧洲以后发现,他们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漠然无知,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太高傲了。我也承认他们的文明很优秀,但是由于他们对其他文明的漠然和不
屑一顾,使得这种优秀也打了折扣。这也是我这本新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记者:"9·11"事件爆发后您有什么感觉,对事态的发展和影响是悲观还是乐
观?

  余秋雨:对于"9·11"事件我感到很震惊,但是当时心里想这是必然的。因为
两个文明的隔阂和误会太长太深。这个事件发生以后世界的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
当时事件发生时我也在北京,我从凤凰卫视看到现场报道以后几分钟打电话给我的
妻子马兰说:"这一定是我这一辈子遇到的最大的事件。"我觉得世界的格局将会发
生根本的变化。西方文明突然感觉到他们在强大背后的真正的脆弱,而要解决这个
脆弱,惟一的方法是要联合其他文明,尽管他们很强大。

  我们原来对世界的解读方法是民族、国家观念等等,当然这种方法不完全错,
但面对这样一种新情况肯定是另外一种概念,也就是说对世界宗教的问题,民族的
问题,国与国关系问题一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次的事件比珍珠港要重要得多,珍珠港主要是军事行为,而这一次是对人道
的挑战,而最最重要的是世界的格局会不一样,全人类都在思考我们的前途会怎样


  我对这个前途反而有点乐观。千禧之旅走完的时候,我在书里写,我从一个对
世界形势的乐观主义者变成了悲观主义者。悲观的重要原因是,对于那段路上的危
机大家都没有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悲观。通过这件事情以后大家都有所认识,世界
新格局有可能会以新的方式组建,而且文明的力量会增加。

  所以我现在反而稍微有一点乐观。

  我也非常希望在这个新的格局里面东方文明可以起更好的作用,东方文明的机
会可能会比较多了。但是这个复兴不是把别的文明比下去,而是进入世界文明的大
家庭。

  关于盗版

  记者:这本书在外界看来是您和出版社共同反盗版的一本书,好像你们采用了
不少反盗版技术,那以后就意味着不会有盗版吗?

  余秋雨:我的每一本书都被盗过,这本估计也会有,但会少得多。该书的定价
十分便宜,接近印制成本,由于利润空间很小,所以盗版肯定划不来。但作为代价
,该书不得不"缩水",文字更细密,版式也非常紧凑。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

  记者:盗版对于您来说是不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余秋雨:我那些书的盗版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情况还稍好些,大城市
以外的地方那可就太多了,盗得多了,盗版者的技术也越发熟练,花样还不断翻新
。可以说市面上10本里有9本是假的。

  记者:有人说您第一回因为盗版改主意是在1998年出版《山居笔记》内地版。
因为《秋雨散文》中已收了《山居笔记》中的不少篇目,您不愿重复选篇,就把《
山居笔记》拿到台湾出版。不料,全国各省书市间很快就出现了大批盗版本《山居
笔记》,是吗?

  余秋雨:想起这事有些后悔。这就是我的悲哀。原来只有一个念头,怕读者买
重复的篇目,现在倒好,全让盗版集团去闹腾了,读者更吃亏。那时候只好亡羊补
牢,赶紧出一本内地版的"正本"。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书,却要在盗版者的逼迫下才
交付出版,这是一个让人听不懂的故事。对于盗版者我现在已经很"熟悉"了,以前
他们甚至还和我打过电话要我投降,现在我已准备好法律之旅,要把他们一个个送
上公平的审判台。

  有人讲,余秋雨反盗版就是为了钱,太计较了,这就颠倒了。我如果是为了钱
,我早就和盗版集团合作了。打击盗版真是迫在眉睫。我们出版业刚刚走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盗版,搞不好这个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无序,我们的文化市场就会
走向危机。国际上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如此严格,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很多国内的
出版社还没有把盗版当作一种切肤之痛。我加入了一个反盗版联盟的组织,里面的
会员都是一家家的出版社,只有我一个是个人会员。在他们的会议上
我讲了一句话:"在反盗版过程当中,我的任何所得(比如像罚款等)都将一分不
留地捐献给中国的反盗版事业。"当时我讲完,他们都鼓掌了。但是,到现在为止
我一分反盗版的钱都没拿到,所以他们也没拿到。

  记者:您完成了文明之旅,下面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余秋雨:我要踏上法律之旅了。这几年关于我有很多议论。有人说不喜欢我的
书,这很正常,但还有人诋毁我的名誉,盗我的版,我准备针对这二者打官司。我
要用此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权界限,不仅为我,也为后来者。否则就是小规模的
文明被野蛮压倒的现象。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4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