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inman (幸福的傻瓜),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 李约瑟难题(转寄)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an  7 09:23:43 2002),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inman 的信箱 】
【 原文由 vmmmmmv.bbs@bbs.pk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chenggig (gig-MIT),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李约瑟难题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1月06日15:38:24 星期天) , 站内信件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科学技术曾经在很
长时间处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现代才落后于西方———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就是著名
的“李约瑟难题”。
    尽管就这一难题本身而言,有些学者质疑它的意义所在,因为人们无法要求两个存在根
本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语境的中国、西方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是,索解的过程无论如何都有
助于我们对自身各方面尤其是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认识。因此就不难理解,像竺可桢、杨
振宁这些令中国科学界骄傲的人物也加入了讨论,他们的观点也许难以让我们信服,但仍震
聋发聩,譬如,他们认为,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和封建思想是自然科学的“天敌”,不
幸的是,借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另外,对传统文化曾经辉煌的迷恋
,形成了抗拒西方科学的巨大惯性,“西学中源”说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就是
明证。这些传统基因还在阻挡着我们向智力社会(以科学为主宰的社会)挺进的步伐。
    但是这个难题的确切答案是不容易给出的,因为它其实涉及了这两大文明得以产生的不
同背景以及随后走过的不同的历史轨迹。我觉得李约瑟难题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促使我们去
思考每一个文明背后独特的历史背景。其实就不同文明的比较而言,还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是欧洲文明以势不可挡之势扫荡了美洲,澳大利亚等古老的文明却是相反?这个问题
看似很可笑,因为答案实在明显不过,欧洲人拥有坚船利炮等先进武器,这些岂是土著人的
血肉之躯所能抵挡?但更进一步的实质问题却在于,为什么是欧洲人造出这些坚船利炮而不
是相反?或者说,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命运会如此不同?

    通过学习一些课程阅读一些论文,想总结一下在当前学术界出现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
看法,并对这些看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将已有的各种观点分类:从直接回答和间接回答(从某种意义上还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本
不值得回答)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回答“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技落后的“两因论”,这是学者刘里远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科技落后的根
本原因是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即"两因论")。中国近两千年来越来越缺乏对纯科学的
研究,许多处于领先的学科属于工匠文明,最终停止了。明朝已经表现出自然科学兴盛的迹
象,但随之而来是伴随三次内战的三次外敌入侵,将现代文明的火种彻底淹灭了,明、清、
民国到共和国,环环脱节。
    我觉得这种观点比较令人信服,总的来说连续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考试机制、刺激优秀人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专利机制、让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
制,是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政府现在进行的“科教兴国”,在全民中创造一个学科学用科
学的大环境,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我觉得科学技术的进步关键取决于人民的科
学素养,而这种东西不是靠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就一定能够见成效的。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的〈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一文。看到了促进近代
科学在西欧产生和近代科学在中国落后的众多因素并不是线性并列的,有的是互为因果,有
的相互起作用,所以,他们采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把科学看成是社会中的一个内部有
结构的子系统,它又与社会中其他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技术)相互发生作用
。他们认为西方有构造性的自然观,逐步形成了科学理论与受控实验、科学与开放性技术体
系相互促进的循环加速机制,因而近代科学得以形成和发展。而中国是伦理中心主义的有机
自然观,不进行受控实验,大一统型技术不形成开放性技术体系,因而不能形成近代科学加
速发展的机制。作者还采用了定量的方法,用图表曲线对中西方科学发展作了对比,企图证
实李约瑟对中西方科学成就的评价。
    但是这篇文章又引起大量争议,有人认为文章本身引用的材料比较贫乏,不具代表性,
也有人认为他们还没有充分注意到意识形态、形而上学哲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另外也有学者从中国传统科学的内在缺陷(重实用,轻理论,思辨性思维,用元气和阴
阳学说来解释一切,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缺乏科学实验精神,格物学说背离实践方向),
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的束缚(教育和科举制度、社会鄙弃或禁锢科学技术),封建经济结构
和经济政策的阻碍(自给自足的小农和手工业经济,官营工业和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等方
面,比较全面地(材料相对比较丰富)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位学者对中国社会制度的分析,仍摆脱不了现在公认观点的窠臼,至于满足了
这几项条件是不是就一定构成使中国现当代科技落后的充分必要条件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数学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占据决定性作用;有人也认为科技的发展应
该得益于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思想等等,我觉得这只是在某一方面起作用。
    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摒弃老一套的传统,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方法,那就很
自然地发出了这样一个困惑:20世纪以来,我们全面地移植了西方近代科学以及科学体制,
为什么我们仍不能顺利发展,仍然落后于欧美?所以说牢牢抓住本民族的根本才是实现中华
民族整个科学腾飞的唯一途径。
    纵观当代,反思精神的“缺席”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的通病。我们似乎本能地拒绝对现状
作历史的反思以免触及问题的本质,有时还借批评历史之名来制造完美的现实。解决现实问
题我们就常常避开症结所在,而沉醉于口号运动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于是我们在
科学研究中就出现了“金牌战略”——举绝大财力人力于可能获大奖的研究领域,殊不知这
种短视行为将给中国科学的发展带来灾难——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整体水平的提高,
何来科技强国?另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是,我们对技术,对实用的狂热,至今有增无减,基
础科学研究——这个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却面临着艰难的处境。追究起操纵
这些问题的幕后之“手”来,重技术轻科学的文化传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我所处的环境以及我所听到的一些说法,我确实觉得清华现在某些导师已经偏离纯粹
的科学研究道路太远,当然这可能与学校的某些政策有关,抑或是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有关
,但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我本人无力把这种感慨升华为深度的反思,只想再次温故这些事实:“五四”运动的主
将们举起了科学、民主的大旗,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科学素养的普遍缺乏仍是我们不得不
面对的真实。
   另一类文章则对“李约瑟问题”本身提出了质疑:
   吴国盛认为科学究竟是特定历史时期占支配地位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还是伴随整个人

文明史的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由于秉承了现代主义设定的普遍主义
的科学观,便会在研究非西方文化的科学时,出现极大的困惑。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有
可能就是在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的科学观的激励下,穷毕生精力去发掘中国文明中的
科学因素,以致他惊奇的发现,在17世纪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科学极为先进,远远超出西方
世界的国度。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李约瑟终究不得不面对现代中国科学非常落后的现实,并
且提出了所谓的李约瑟难题:既然古代中国科学那么发达,为何没有发生16、17世纪的欧洲
科学革命,以致从那以后就日益沦于落后?
    我觉得这和学者江晓原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嫌疑,他认为(1)中国古代并没有在现今

义上的科学;(2)“据和现代科学水平接近的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杰出”

来衡量一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也大成问题。
    钱兆华在一篇文章中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
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争论不休的"李约瑟

题"进行了剖析。他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科

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
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从以上三点出发,就不难对"

约瑟难题"进行分析。首先,李约瑟说"中国大约在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这句

就站不住脚。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由于系统的实验方法还未出现,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
国,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都未形成,科学只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的。而自然哲学从本质
上讲是一种思辩知识,是一种自然观,根本不存在衡量谁是谁非,谁先进谁落后的客观标推
。但从功效性出发,可以说位世纪前中国的技术领先于西方,这是因为评判技术的先进或落
后,化或劣的共同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为什么说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在西方面没有诞生
在中国?这也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讨论。西方近代科学在文艺复兴后一开始是以古希腊自
然哲学的复归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延续,它之所以中断了一千多年,完
全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这就意味着,经过思想解放运动的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的
诞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
,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那么为什
么近代技术设有诞生在中国,而且一向先进的中国技术为什么又突然落后了呢?技术有两个
来源:经验和科学。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
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
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技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
术、多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明星呈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
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就不足为怪了。
   总的来说这位学者所举的例子比较翔实,立论分析也很清楚,但我总觉得他好像在玩文

游戏,难道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别重大到足以使我们得出“李约瑟难题”不值一提这一结论
吗。
    1993年发表的张秉伦和徐飞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逻辑矛盾。他们认为
:(1)李约瑟把近代以来产生於西方的各种科学理论与传统的一个集合定义为近代科学,

后又问为甚么产生於西方,这是同义反覆;(2)按照李约瑟表述,近代科学是伽利略、哈

、维萨留斯、格斯纳、牛顿等一大批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所开创的一种科学传统,如果要问近
代科学为甚么没有在中国产生,那么它同样也没有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产生。作者进
一步论证,若把近代科学的产生改换成科学革命,仍不能清除李约瑟难题中的逻辑矛盾。但
是,作者仍然承认“李约瑟难题”大大促进了中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历史的比较研究。

    不管是不是伪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事实是中国进当代的科技实力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
大差距,欧美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世界各国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至今为止还
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使我们不得不沉思这个问题。
    综合各位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以及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质疑,
我觉得我们可以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中的缺陷进行修正,但有关从古到今中国与西方的
文化史、科学史的比较研究,始终是一个既有学术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尤其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科学技术不发达,“复兴”从何而来?


参考文献:
刘里远 《中西自然科学思想--中国古典自然科学思想与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思想》(中国大

出版社1999年版)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 《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1982年《自然辩证法通讯》
林文照  《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1982年《自然辩证法通讯》
吴国盛 《世纪之交话转折》        《科学》1999年第3期
姜铁军、李成刚   《军事历史》(1999年第 3期)
钱兆华《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9年第 2期)
张维忠、倪明《论数学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 2期)
蔡仲的《后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第 3期)
范岱年  《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号·第四十四期


--
我爱编程,愿与高手切磋。
我活着,是为了寻找和证明某些东西。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6.111.53.221]

附件列表 (使用WWW方式可以查看附件):
1: 自然辩证法论文.doc
--
※ 转寄:·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210.39.3.50]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3.16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