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harpswort (永不出鞘之剑),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徐晋如论胡坚上北大:当平等妨害公正的时候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ul 13 17:55:48 2002), 站内信件

  呵呵,难得你有空回他了。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立场自然也就不同。资本主义绝对
不会说它剥削人是错的;社会主义也不会承认按劳分配不对。他有名牌大学的资本,当
然也就有了捍卫考试制度的底气。

   不可否认考试制度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至少在现阶段,除考试之外,真的很难有
更好的形式了。但考试不是应试,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它的弊病已经被
无数的事实所证明,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在文章中却只字不提它的弊病,反而把考试
吹上了天,这究竟谁在走极端?难道他竟不敢承认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么?

   清华北大的综合素质在中国大学首屈一指,这必须承认,不然,蔡元培也就不会去
北大了,毛泽东大概也不屑呆在北大图书馆了。但清华北大的堕落,有识之士又何尝
不在呼吁,这是现实。奇怪高分进入清华北大的就是人才了,其它学校的就是庸才了?
美国也绝对不敢说哈佛大学就是唯一的人才大学,如果是这样的话,比尔、盖茨岂不是
连狗才都不如了?

    不说了,我们现在在对考试制度开刀,有人会说我们在妒忌清华北大,但如果去
清华北大校园走一遭,听听清华北大学子们的心声,我完全相信,反对考试制度的声音
的决不占少数。当然,誓死充当考试制度卫道士的天才们就除外了。

【 在 jjwr (,每夜的昙花——一个曾经的昵称) 的大作中提到: 】
:     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真是万用万灵。
:     作者显然有把自己的清华身份拿出来卖的欲望。但是他就不能容忍一个刚刚参加了高
: 考的中学生说自己是一个人才。他可能以为一部文学作品只需要一点天才就可以写出来
: 了。其实象我这样光说不练的人才可以归入天才一类,象那种认识不了天才和人才的区别
: 的人比我更加下贱。
:     清华是一所高考的高分大学,北大差不多也是,所以作者自称清华,显然对高分也非
: 常怀念,听到有人攻击高分就忍不住义愤填膺。我不知道他的高分是怎么来的,看他已经
: 毕业很久,多半就是在很久以前那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情况下放弃人性必然的部分一味苦
: 读干出来的。不过既然他暂时还没有跑到美国拿绿卡,也算为高分的同学争了一口闲气。
:     再有就是对中文的认识何其幼稚。如果能写几首古词就可以算得上是人物,那中文也
: 就太简单了,或者中文干脆改汉语,发扬汉民族的文化余威算了。还有看英文原著的问
: 题,更是放屁。初中二年级我就可以看英文书。那时候看《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版,中间
: 碰到Marxism 之类的东东,本来是很陌生不认识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出来。能看并没有什
: 么了不起,作者将英语停留在看原著的水平,可见他的英语也很有限,有时候让我怀疑他
: 在清华没有好好读书,也难怪今天还没有挤上拿绿卡的列车。也可能因为他原来是高分后
: 来低分了心理不平衡,所以对现在的低分分外排斥。
:     “中国的考试体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听到这句话,吴敬梓准会气得
: 从坟墓里钻出来煽他几个大嘴巴。我参加了五次高考政治教材就变了五次,历史教材变了
: 三次,语文教材变了一次,原来考地理,后来地理没得考了,弄得今天的大学生不知道九
: 寨沟在四川的东北还是西南(实际上是在西北)。考试制度的公正性是一个方面,但是要
: 说到操作的可靠,则中国绝不是最好的榜样。
:     再说,高考成绩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在某一段时间之类某个人能够考试达到
: 某个分数。高考录取的制度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从他
: 在某一段时间的表现来加以体现;而这种假设如果成立,还要建立另外一个假设,也就是
: 所有人都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实际上众多研究考试的教育家早就知道,这两个假设完
: 全成立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其中生活在假设之外的人根本就不在少数。我讨厌考试,因为
: 我这辈子考试太多。人一旦成为考试的机器,最终必然变成清华人中间的某一种,说话是
: 从来不会牙疼的。而偏偏不是所有人牙齿都那么好,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     而胡坚的声音恰好代表了很多青年的心声。从前我们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榜上无
: 名,脚下有路”,现在很少人这样提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找工作的时候那些眼睛很势力,
: 非清华的不要,这才造成清华某些人的嚣张,更何况上不了大学的?孔子曾经说过:“有
: 教无类”,从前很多人对韩寒想上大学嗤之以鼻,现在又对胡坚横眉怒目,真是连食古不
: 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他都抬举了他,因为古人比他开明多了。
:     而大学只培养知识分子的说法更是放屁。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固然不对,但用来
: 形容这种人,是完全不错。因为他们有了所谓的知识之后,就会逐渐远离老百姓的疾苦,
: 千方百计维护过时的规则,不容许丝毫变通。如果说胡坚想上大学的理由是因为他是胡锦
: 涛的孙子,所以仗势上大学,我完全反对;如果胡坚想上大学的原因是他有钱,所以就比
: 别人更有机会,我坚决反对;但是胡坚的理由是从自己的能力出发的,因为他是花了时间
: 来进行创作的,姑且不论创作的价值,这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当爱因斯坦数学差点不及
: 格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象某些清华高才生眼中的“知识分子”,但是跟爱因斯坦比起来,
: 他们根本没有可比之处。而清华的某些高才生偏偏不觉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再有,高考分数能够说明一个人是“偏才”吗?“偏才”应该如何界定?难道六十分
: 就是正才,五十九分就是偏才?数字化的人类也许是富有才情和智慧的,但是依靠考试数
: 字生存的人类绝对是垃圾。不过也许在他们眼里我才是垃圾,这又是另外的问题,这里就
: 不再多说了。
: 【 在 akura (星空奇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近日,一部名叫《愤青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被坊间广泛谈论。这部
: : 小说的作者胡坚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应届高三学生,因学习成绩平平,居然异想天
: : 开要凭这部小说而免试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然而,更为荒谬的是,这样一个妄人
: : 的狂悖念头竟然得到社会上的广泛同情,甚至连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 : 的几位名学者都或敷衍或真诚
: : 地表露出对于胡坚同学的同情。
: :   据说,胡坚同学的小说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已经很像小资小说家
: : 王小波的风格。所以,一贯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心怀怨望的孔庆东教授感慨说:看
: : 到胡坚的《愤青时代》,眼前一亮。可以肯定胡坚读了很多的书,他的才华与书的
: : 品质都是很明显的。就老师的角度而言,很希望胡坚这样的才子能到北大来。而胡
: : 坚也很以此书自矜,说自己虽不是天才,也算是个人才。言下之意觉得自己要比高
: : 分的同学高明。我不知道胡坚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自信,天下才华高过他的中学
: : 生不知有多少,他竟然就狂悖到希望能够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远的不说,我在清
: : 华读书的时候,化工系有一位师兄在国学方面的水平绝对要超过目前绝大多数古典
: : 文学专业的博士生,与我同级的自动化系的一位同学书法绝佳,所作的绝句、所填
: : 的小令几令人有小杜小晏复生之慨,而我当时认识的北大西语系一位同学,高中时
: : 即通读先秦典籍,且能阅读英文原版小说,这些同学的才华岂不比胡坚同学略能饣
: : 丁饣豆成篇的一点小才强过百倍,然而他们在高考中都无一例外地取得上佳的成绩
: : ,如果胡坚同学也有资格被保送进北大,那么我的这些同学就该去做北大的博士生
: : 导师了!
: :   近年以来,关于中国教育体制问题的讨论似乎成为显学,作悲天悯人状地去批
: : 评中国教育体制、批评高考成为明星学者们的时尚。从孔庆东等人的《审视中学语
: : 文教育》到钱理群等人的《杞人忧师》,总有一些人不遗余力地把批判的火力指向
: : 中国教育体制。胡坚的这件事对孔庆东先生来说就像是一支兴奋剂,他愤愤不平地
: : 道:“才子和高分越来越成为两拨儿人。但是我们的招生自主权很有限,北大中文
: : 系不能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我想能够说出这样没有逻辑的话来的人,高考时分数
: : 一定不会很高。须知一个人有才华与一个人天生聪明、天生漂亮、天生有钱毫无本
: : 质分别,真正的素质必须经过后天的努力才可能达到。一个人只要是才子就能够上
: : 北大,那么北大中文系作为中文学术重镇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也是对那些付出
: : 了艰辛的努力通过高考的学生最大的不公!
: :   而且孔庆东先生显然不知道什么是大学的真谛,对于大学尤其是大学中的人文
: : 科系要培养什么人材他显得懵懂无知。大学之所以对于一个社会必不可少,是因为
: : 大学要培养的是作为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学问家、思想家,决不是会写几部小
: : 说、会作几篇散文的所谓作家。2000年大江健三郎访问北京,我的好友张英对他进
: : 行了单独采访,大江对张英表示,他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知识分子。中华文化
: : 传统很严格地区分“道”和“器”两个不同的范畴,作为日本人的大江显然深受中
: : 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他把知识分子的品质看作是“道”,而写作只不过是“器”而
: : 已。今日的胡坚至多也不过是在“器”的层面上略有小成,哪里能够看得出来他有
: : 什么近于“道”的禀赋呢?
: :   中国的科举制度延续了1500多年,千锤百炼可以说已经成为世上最完美的人才
: : 选拔制度。即使考试方法容有不妥,但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来
: : 得公正、来得合理。这是因为,通过征辟的方式必然会造成腐败,必然要产生“举
: :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惟有考试制度使得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
: : 起跑线上,从而实现了公正。
: :   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知识分子,当然大多数进了大学的人后来只能成为白领
: : ,但总而言之,大学要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是一个什么东西?考察古
: : 今中外人才的状况,我得出一个结论:素质应是指一个人智力水平的发达程度、思
: : 维方式的完善程度、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及其体系化的程度。素质这种东西必须经过
: : 长期的训练,短短的大学四年是无法造就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均衡的人才的,
: : 所以大学一定要对入学的学生进行严格选拔。中小学的课程就是为着对于素质进行
: : 训练,不能够完成这个训练的,显而易见就不具备大学入学的考核条件。孔庆东先
: : 生对于一位不曾完成素质训练的“偏才”寄寓了如此深厚的同情,究竟还有没有一
: : 点理性呢?
: :   胡坚同学哀号道:“我的明天我看不到,希望中国的教育制度给我一条出路!
: : ”这种口吻我听来一点也不陌生。它不过是某些明星学者早就提出来的教育平等观
: : 的形象说法。殊不知迄今为止,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
: : 切竞争游戏的根本法则,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来说都是如此。在平等那令
: : 人眩惑的面孔背后,隐藏着一张青面獠牙的脸,它总是要通过种种手段去破坏规则
: : ,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平等从表面上看是道德的,它似乎体现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同
: : 情,然而实际上它是最不道德的,因为它破坏了人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潜规则—
: : —诚信。
: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各阶层都开始关注诚信问题,而胡坚同学妄图凭
: : 着一本小说绕开游戏规则,正是极不诚信的表现。小小年纪即已如此,他的将来还
: : 堪问吗?凡是尊重规则的人必然同时是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不知道投机的人,也
: : 就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权力腐化。因此,只要规则的执行者都能严格执行规则,杜绝
: : 对规则的破坏,就比一千个学者著书立说呼唤诚信更加能够保障诚信。
: :   一个有着对于全人类的终极关怀的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尊重规则,应当去努力
: : 捍卫公正的权利而不是平等的权利,当平等妨害公正的时候,一定要有坚定的立场
: : 。惟其如此,这个社会的不合理的现象才会少一些,我们的生活才更值得信赖一些
: : 。从孔庆东对胡坚同学的态度来看,他还远不够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
   笑谈俗情世事,
   闲看暮日流云。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8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