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lueangle (紫色的泪),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浅谈汪曾祺及其作品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Dec 24 18:43:50 2002), 站内信件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位。他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发
表作品,60年代还编写过著名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但一直到80年代初他
才声名鹊起,成为当今文坛上的一大热点。这个时期他小说创作勃发,文学成就因
此奠定,可谓大器晚成。他又始终处在文学潮流之外,自成一家,成为文坛上一道
独特的风景。
汪曾祺的小说主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回忆式的为多。往昔的故事经过了他的再
选择,丑恶的东西大都被过滤干净,只剩下民族传统濡染下的人性的美,人性的纯
洁与善良。他执意写那些名不见经传、善良但不软弱、正直但有时也未免麻木、勤
劳却又不时显出些恶习的普通人,从中发现民间生活的情调,展示其中的至美人性
。这种美来自天然而非教育,因此朴素真挚弥足珍贵。《岁寒三友》中朋友间重义
轻利、慷慨互助的中国式的友情,正是今日日益失落的东西。《大淖记事》中巧云
与小锡匠之间纯真的爱情遭到邪恶势力的野蛮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情可使生者
死,死者生,这样的情节深深打动着读者。而他其他大量散文式的作品,也具有独
特的吸引力。《职业》并不波澜起伏,却同样引人入胜,其中的妙处还是人物自身
独特的魅力。构成汪曾祺作品魂魄的,正是一种恬淡的人生,劳动者的自然、质朴
的人格和知识分子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中间又包含着作者返朴归
真、赤诚以待和操守高尚的人生追求。正是因为作品本质之美,使作者笔触徐缓,
不拘一端,又形散神凝,自然隽永,从而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开辟了新时期
散文文化小说的先河。
汪曾祺说:"我很爱看风俗画。"他的小说也像风俗画一样,活动的人物将秀丽风光
与独特习俗串联成一个整体,闲中着色,起止自在,插入风俗轶事,景观情貌,叙
至人去事散,小说也就完了,然而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卷轴却已经丰富而明晰
地展现出来。如果抽去风俗,那么他的小说就会只剩下一堆简单而零乱的琐事,再
无光彩了。
短篇小说《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的突出特点。它写的是
小明子成为明海和尚的全过程,按理写和尚就缺不了和尚的特殊生活,但作品展示
的却是明海和尚的非和尚生活,作者把和尚当作普通人来写,人所有的七情六欲,
和尚都有,这样的笔法不仅不落俗套,而且更显得真实自然。受戒的小和尚与船家
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他们之间的关心与交流,蕴含着对人生和生活
的向往,洋溢着人性与人情的欢歌,清新纯美如晓风露珠。小说虽以明海活动为主
线,却常常荡开笔去,说一些与主题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比如过县城时的所见所闻
,尼姑庵的布局陈设,其他和尚的日常生活,善因寺的大庙气派,似乎都可略去不
讲,但恰恰是这些描写大大丰富了作品的风俗感,营造出苏北特有的田园气氛。明
海是生活于一种文化之中的,他走到哪里都走不出这张文化的大网,因此他的故事
并不是单薄的,其中的人、事、物、景,各有各的风致,各有各的美点。阅读的趣
味便由此而生。汪曾祺自己谈及这篇小说时曾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从总体风格的角度考察,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
风俗画效果。他对故乡苏北水乡的风土人情烂熟于心,这些涌入笔底时,作家在游
刃有余的叙述中显得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
众多的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富有别种风情的风俗描写,就像《受戒》
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趣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恒久
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汪曾祺的每篇小说都几乎很用心地去描摹风土人情,而
且不惜大量笔墨,但绝非停滞于风物志、风情志的叙述,而是有其深刻的人文内涵
的。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浓重的乡土风俗的氛围和在这种氛围下活动着的人,相互
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趣和意蕴。这一点与他师承沈从文的"
边地"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汪曾祺不仅有清新脱俗的小说,其字画也和小说一样,具有清新高雅的特点,
其字潇洒俊秀,让人看上去有行云流水之感;其画主要为国画,观后让人颇感其有
大家风度。汪曾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艺术修养,是因为他自小就生活在充满古典文
化气息的家庭氛围里。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2.3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