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不能拒绝温柔),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为深大文学祭旗(6)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hu Apr  6 22:24:53 2000), 站内信件

那时侯我忽然想到个人,那就是97数学本的杨与胜。因为他跟我是老乡,平常有过交

流,知道他曾经在川师大进修过文学创作,而且谈话之间有文学色彩。因为我自己要过四

级,就决定请他出来做事。跟杨与胜交流几天,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另外一些问题

还存在分歧。杨与胜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浪淘沙的学术现状,而首先是要出刊,其次还

要搞一些学习小组。不过杨与胜比我们当初还要急功近利,他尤其难以认同深圳的文化现

实,总是认为浪淘沙社员达不到他的要求,这给他以后工作造成了不便。

杨与胜在浪淘沙提出的最著名的理论就是“我想有个家”,这是他在浪淘沙社刊第三

期上发表的刊首语。由于当时95、96不问国是,浪淘沙都是97的,因此电脑排版相对缺乏

人力,所以杨与胜组成的学术部经过讨论,决定这个学期暂出手抄刊。该学期所出的手抄

刊共有两期,每期只有二十本,因为没有留底,第一期已经绝版了。而杨与胜的《我想有

个家》就发表在这一期。杨与胜认为,在深圳大学还不存在一个真正可以让文学爱好者感

受到家的温暖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自己来建设这一个家。这就提出了一个主人翁意识的

问题。岳百川的“孤魂野鬼说”只提到把人组织起来,而杨与胜在这里则发展到更要把组

织起来的社团建设成为一个“家”。那么,社员就真正要把浪淘沙当作一个家来爱,而不

是做匆匆的过客。

大约在我考完四级的时候,张翔已经彻底成熟起来,由于他跟杨与胜的配合,我反而

无事可做了。而他们培养的新社长龙华华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浪淘沙的前景一下

光明起来。

跟今天浪淘沙和深大文学的状况比较起来,那时的光明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

这件事的积极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经过95、96、97三届人的努力,终于营造了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绿洲。

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个小插曲,让我们了解了解万燕老师在建社过程中的一片爱心。

由于张翔他们当时表现出的在我看来不思进取的状况,于是我找到他不分青红皂白一

顿臭骂,然后对他说我对他很不满意。这时候万燕老师提出了她的“赶羊论”。她针对我
的表现,认为“就算放羊的,也要把羊赶到草地上去”,对我从前的逃避行为提出了批评。


万燕老师是在八十年代的大学里建设文学社的,她的这个意见非常中肯。而且她的话

还给予了我信心,因为她把我比喻为“赶羊的人”,说明她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我的

言行。这使我意识到,我正在干的事情,并不是孤独的,很多人正在热切地注视着我。她

后来又多次在中文系讲课时拿我来当例子,表现了她对我的期待。

来深圳的时候,我就预感到将来我会在深圳做些什么,因为我天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

人。但我对前路是迷茫的,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在文学社中打拼一阵,获取了一些方向

感,而这种方向感的最终确定,则来源于万燕老师的鼓励。

刚当社长的时候,我原想向师兄师姐学习一些东西。只可惜师兄师姐为了避嫌,总要

有所保留。但当张翔、杨与胜、龙华华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我终于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

一些我所缺乏的东西。这里还要提到方美玲与臧传晶。虽然他们没有为浪淘沙做出惊天动

地的大事,但是她们却始终如一地常年战斗在浪淘沙的岗位上,一直到她们快要毕业的时

候。臧传晶曾经变换过三次工作岗位,都是同级变换,但每一次都能作到兢兢业业。方美

玲是在浪淘沙面临困境的时候出来担任宣传部长的;到了第二次面临困境时,又是她代理

浪淘沙的社长,并为浪淘沙培养出名震一时的王岳社长。

(待续)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bbs@210.39.3.8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