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ume (如是我闻),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学之我见,呵呵,莫笑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an  8 12:20:22 2004), 站内信件

                      文→文学→信息流

        前人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也。但清后至今之
擅场文学为何,则众说纷纭了。比如当今最流行的科场论文和通俗视频算不算呢?

事物是变化的,文学亦然。如果固守旧论,不知变通,则文学之理论跛矣。《文心
雕龙》概括了中国传统文的概念:“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
欤!”“文”在此并非后来之“文学”。“文”在此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而并非后来之学术。“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学术学科显然是近
代的事情。近代西方科学观念之输入,天下万品都列入科学研究的范围,文也披袭
此风,乃有文学。奈何,人们常叹道,近百年来,中国皇皇巨作无处可觅。盖重学
而轻文,重科学而轻人文之必然后果也。

当今信息化时代,文字的组织无时无刻在指数增长着,所谓知识爆炸时代。对当今
出现许许多多新事物,如果还使用以为的文学观点来判断,必然穷于应付。如当今
铺天盖地之广告语、手机短信、电子贺辞、网络论争等等,与其说是文学,还不如
说是源源不绝的信息流更加合适。

万物皆变,文的概念也应该是与时变化的。中国古代之文的概念类比天地而生:天
有天文、地有地文、人有人文。文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
文生矣”。近世文学之概念兴趣,其实是使用科学的思维来截取人文,较之古意为
窄,用于当今欠适。事实上,信息流这一概念虽然颇为时髦,实乃切合古意。按古
意,文为心声,当今之声并不在文学,而在信息流之中。你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世界
绝对比纯粹的现代诗歌里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古尚采民声为诗,今岂能无视
现实。

        文的演化其实在于人类知识的普及与进步。从结绳壁画到文字图书,从驿
站快马到电子邮件,从庙堂雅颂到街头广告。文起于涓涓细流,千载之后,汇流成
浩瀚江河,成为人类世界的流动的意识形态,命名为信息流是较为适当的。

当今人类普遍有种失落感,科学日益发达而人的心性并不容易改变。千年前诗人吟
咏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依然震撼人心。
在科学流行的时代里,人文退为科学之一枝曰文学,实在是令人悲哀的事情。人有
情感和理智,两者互不隶属,互不可替代,那么对应的人文与科学自然也不可隶属
与替代。文学应该还原为文、为人文、为人类意识之信息流,人文与科学应该并受
重视。如此,文学不至于沦为雕虫小技,沦为逻辑思维的冰冷尸骨。
        登临绝顶,方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同样,使用信息流这一概念来
梳理古今五千年的人文景观才能够更加清晰。

信息流可以分为如下三种:情感流、才华流、知识流。情感流对应人的内心;知识
流对应自然世界;才华流介于两种之间。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最感人的情感流;
汉赋、晋骈文、明清小说体现得更多的是作者的才华;而诸子百家之议论大可归于
知识流。当今社会,情感流依然汹涌澎湃,只是刊物爱好的非言情述意之文,喜欢
的纷纷芸芸之论文,可以算是对知识流的过分偏好。而大学教授之评选也重乎此道,
而忽视其情感与才华,较之古代八股取士更加不堪入目。唐宋取士重乎诗文,情感、
才华、知识三流俱考,今人奈何贬之?网络时代光纤纵横,信息流已成现实之物,
光电闪烁之间,情感、才华、知识俱在流动。

        信息流也可以按照其他标准分类,如按照信息的格式可以分为文本信息流、
音频信息流、视频信息流。

流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使用流的观点来分析古今经典更加让人容易把握人文的流向。
如经学,几千年来,不知道费尽了多少贤才的心血。其实五经不过是源而已,价值有
限,更大的价值在于其流:几千年来贤才的心血之汇流!中国人文之博大精深,重在
源远流长,而并不仅仅是源。《诗经》肇发诗情,几千年来情怀相继,唐诗宋词是也。
诗经开源,流续其后,浩浩荡荡,蔚成诗之国度,也得益于流之宏大。
        大陆如果叫做信息流的话,大概港台应该称之为资讯流,英文可以拟作
Infostream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97.16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