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当代中国文学是否道义缺席”系列讨论之八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l  3 19:54:18 2006), 站内


[“当代文学是否道义缺席”系列讨论]文学界马蜂窝飞出的小马蜂

2006-06-13 10:41: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 郜元宝

  当代文学的糟糕,不完全是作家的事,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我们的文学不仅是生活的镜
子,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思想和文学联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美俱美,一
丑俱丑,未必有文学独衰而思想独健的局面。

  我认真拜读了这次系列讨论的几篇文章,发现如果用这种方式谈美国文学、中世纪意大
利文学或不管哪朝哪代的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可以的,至于论者实际要谈的“中国当代文学
”,信息倒并不多。这种讨论能把我们引向何处,首先就是一个疑问。

  请先说明白“现实”是什么

  湖北作家胡发云新作《如焉》是此次“文学论争”的媒触。我没看书,不敢乱说,但如
果“来自思想界”的傅国涌、丁东先生自称平时对当代文学不感兴趣,只因为看《如焉》时
被“感动”了,于是就如崔卫平女士所说的那样,忽然觉得有了抓手,对当代文学做起“全
称判断”来,这比没读《如焉》而悍然发表一篇《论〈如焉〉》,不更加草率吗?

  何况还有不少陷阱。傅、丁等先生既然只负责提供“全称判断”,认为当代文学“缺乏
道义”,“不关心现实”,“只玩弄文字技巧”,批评家们则只知道拿红包,对此高论,该
怎么做“反题”呢?你真要列举“当代文学”其实也有一些“道义”,也有人“关心现实”
,或进一步分析何谓“道义”,“现实”有无边界,乃至“玩弄技巧”是怎么回事吗?我敢
保证,有耐心倾听的人不会超过一打。何况,你一开腔就成了从“文学界这个马蜂窝”飞出
来的一只小马蜂,你的话还值得一听吗?

  似乎要引起争论的话题,实际上预先堵塞了言路。激于义愤的“全称判断”往往如此。

  而且就算你准备认真表示赞同,结果也会很不妙。你真的跟在傅、丁等后面,说当代文
学全烂了,那么傅、丁刚刚给予高度评价的《如焉》、《中国农民调查》又将置于何处?它
们难道不属于“当代文学”范畴?你果真认为批评家都不值得信任,那么从《如焉》、《中
国农民调查》说到整个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傅、丁是否也包括在内?他们不是批评家吗?他们
还是鲁迅所说的“批评家的批评家”呢。

  我这样说,并非要挡开一切针对当代文学的批评,变成维护这个“蜂窝”的一只小马蜂
。当代文学有无问题?肯定有,而且问题很大,但问题并不在于作家们不讲“道义”,不问
“现实”,不尊重“纳税人的权益”(后一条是傅先生对当代文学的崭新控诉,应该立刻申
请专利)。其实我倒觉得,并不存在不讲“道义”的作家。他不讲此“道义”,必讲彼“道
义”。控诉作家不讲“道义”,先要说清楚不讲何种“道义”。同样,也不存在不问“现实
”的作家。他不问此“现实”,必问彼“现实”,所以最好先说明白“现实”是什么,再来
指责作家们不问“现实”的罪过。

  当代文学的糟糕大家都有责任

  对作家来说,讲什么样的“道义”堪称“铁肩”,过问怎样的现实堪称“辣手”?保护
“沉默的大多数”吗?关心“弱势群体”吗?抨击贪污腐败吗?信息爆炸吗?全球变暖或变
冷吗?黄、黑、非吗?更加重大的社会矛盾和国际冲突吗?不错,关心这些问题是能够写出
好作品来的,但不能保证可以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记得某老作家说过,上世纪五十、六十
、七十年代,重大社会问题都会催生相应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如果比如成昆铁
路开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十三陵水库竣工、三门峡水电站发电等重大社会事件没有小说
和报告文学起来配合,就会成为咄咄怪事。但如此“文学盛况”而今安在?今天,漫说专门
配合时事的小说,就是报告文学,其职能也被快速先进的新闻直播和网络评论代替了,至于
更严肃更务实的伸张正义和介入现实,比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强行拆迁问题、假药假酒
问题,不管怎样的文学,效果恐怕都赶不上诉诸法律和公共舆论空间。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关心那些“现实”,担当何种“道义”?这类问题再升上去,势必
变成“伟大作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果真“发现”这样的“秘诀”,我想任何有出息的作
家都不会上当受骗。他们更愿意自己去寻找他们能够和应该书写的“道义”和“现实”,这
才是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地方。预先悬挂一个题目,勒令作家们奋笔疾书,这又何异于八
股,何异于商业招标,何异于据说代表知识分子腐败之尤的学术立项!

  我宁愿赞同崔卫平的说法,她认为文学有属于自己的出发点,而当代文学的问题恰恰在
于没有找到属于文学自己的出发点。但还应该补充两点。

  一、正因为没有找到属于文学本身的出发点,才有傅、丁等先生慷慨解囊,把珍藏已久
的出发点显示给作家们。这种热爱文学的感情值得尊敬,只可惜作家们并不领情。陈希我的
三封信,就很能代表他们的态度。确实,如果这等锦囊妙计就能使当代文学起死回生,文学
问题也太容易解决了。

  二、当代文学的糟糕,不完全是作家的事,大家都有责任。其中,灵感一闪的批评家,
冷锅里面冒热气、突然从某个绝对真理的位置出发、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要求文学的思想界进
步人士,也难辞其咎。我们的文学不仅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思想
和文学联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美俱美,一丑俱丑,未必有文学独衰而思想独健
的局面。

  当代文学的问题,不妨坐下来谈,而针对当代文学的谈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问题,却不
必劳神费力,现在就可以讲清楚:有傅、丁等先生的发言和文章做现成的材料。

  □郜元宝,文学批评家,现居上海。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22.125.38.2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