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ti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声调与音韵与文学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ug 14 14:49:13 2006), 站内

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你完全注意到了音韵之文学的微妙关系。但是你所说的“西南方言
”和“北方方言”都只是一种带有群集性质的语言在历史条件发展而成的语体。
如北方方言,据说在16世纪到18世纪之音,因为满清的入关和坐朝,使得北方相当地区的口
音发生了与本土的偏离,也就是衍生了新的口音。懒于探究,我只道那是“胡说八道”吧。

而南方方言,如客家话,因客家话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方言,无论到了只个方言区,它们都能
保持相对稳定的口音。但也不是绝对一样,有些因为与广府话,潮汕(闽南语)有了融合之
实,所以彼此的口音与词汇都有所变异。然而,就客家话的本体上来讲,它仍然是中国至今
保存得最完整最系统的汉语言(《深圳客家研究》)。客家话除在表达日常用语上游刃有余
以外,在表达文学性的话语方面也得天独厚,很多深层次,高精度的微妙话题都能用客家话
表达得淋漓尽致。本人即是客家人,自认对普通话的掌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缺憾,可是有些
时候在用它来表达某些独特的意思却感到词穷和意困。客家话里有太多词汇了,多到有的在
普通话里还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

在音调与文学的关系上,jjwr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不须多言。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客家话
(没有特指西南方言,客家话始源于北方,至今仍在北方有大量使用者)里的文学能与普通
话里的文学相媲美。以金陵(南京?)话为主撰写成的《红楼梦》,用客家话读起来别有一
番风味,可是用普通话——却实在令人读得不快哟(个中体会,不必为介)。


【 在 jjwr (帅哥jjw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最近在思考一些问题,关于语言的,尤其是方言。我觉得方言可以决定人们的性格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南方人一般柔肠百转,而北方人则荡气回肠,除了气候,也跟方言有
关系。当然,方言也有可能就是气候造成的。总之你研究一下南方和北方的语言,北方语言
一般就四个调,嘴巴大张大合,所谓“字正腔圆”,说话唱歌一是一二是二,一根肠子通到
底,张嘴就能见春秋。南方方言则复杂得多,以白话为例,据说有八个或者十个声调,而嘴
型也跟北方不同。大家都是炎黄子孙,看上去可能差不多,但不用说话,只要作出说话的姿
势,就能见出是北方人? 故悄戏饺恕D戏饺硕苑⒁羝鞴俚氖褂茫匀唤媳狈饺烁轿唬
虼四戏饺说母星槭澜缫簿透臃岣唬蛭堑挠锼馗啵右粼仙细竽源吹拇碳ひ
哺啵⒉卦谀院@锏母星樵刈匀灰哺唷?:     很是惭愧,作为一个北方方言区的人
,在广东生活了六年,竟然只能听懂大部分白话,能说的也就更加凤毛麟角。而客家话和潮
州话,至今是一窍不通。所以我只能就北方的方言来说说声调和音韵与文学的问题。前面说
到,北方人的嘴型跟南方人是不同的,这样造成北方人不能如南方人那般感情丰富。但北方
人也有另外的优势,那就是肺活量大,这同样跟方言有关。你看北方人说话嘴张那么大,几
乎每发一个音都能让气体很流畅地在喉咙通过,天天锻炼身体好啊,何况每个字都这样锻炼
。但南方人因为嘴型要扁一些,说话的时候比北方人要更多地抑制呼吸? 呛恰L馔庵浮
?:     还是来说声调和音韵。这篇帖子我很久以前就打算写,因为最近有很多事,所以搁
到了今天。白天在诗歌版又谈到相关问题,做了一点预告,晚上就趁热打铁来说说。
:     首先我要说声调是可以达到文学的效果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读格律诗是格律诗最大的
魅力所在。从前苏东坡也曾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读的作用这样大,全在于音韵。前几
年很少的几次回深大,其中就有一次刚好碰上当年全国的十大诗人在深大国际会议厅领奖。
当天晚上有一个节目是读诗。读的都是新诗。其实当代新诗已经很少愿意去接触音韵了,你
要那些诗人来读自己的诗,绝对读不出那个味。更有甚者,一个新疆的诗人在学术中心被他
的朋友灌醉了,所以到了台上他首先是边打酒嗝边面对台下的大众向他的朋友提出抗议。结
果可想而知,他读的诗? 兜栏貌涣四睦锶ァJ俗约憾劣炭桑嗔宋难г旱膍m。因为
有些诗是让这些mm来读的。我可以打包票的说,文学院的mm即使朗诵能力再好,读出来的效
果只有比诗人读的更加糟糕。现代诗歌完全是需要感情到位的,你没那个感情,你根本就发
挥不出来,技术再好也是没用的技术。
:     但就说话来说,显然比读诗要容易多了。而声调在说话中表现出来的味道,更是有些
趣味。在不同的方言中,即使同是北方方言,声调也是不同的。例如四川和天津河北的方言
,就比其他地方少了一个声调同时又多了一个声调。四川少的是普通话的阳平,天津河北少
的是阴平,代替的都是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声调,类似于白话中“百”的那个声调。我把这
个声调暂时称为浊调,因为在国际音标中浊音大约就是这样来发音的。我也曾经在客家话中
听到这样的声调,潮州话没有仔细听过,应该也有。这是由于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大约
这就是真正的“阳平”? U庵稚骰旧显诔そ阅隙嫉玫奖A簦⒃谖髂虾土胶谋狈椒
窖郧玫教逑帧V劣谔旖蛭裁椿嵊姓庵稚鳎沂谴嬉跗蕉皇茄羝剑庖坏阍菔本
筒荒艿玫酱鸢噶恕?:     长江以南的北方方言区,也就是大致被称为“四川话”(其中以
湖南话离四川话的距离最远)的这种北方方言,还有一个重大的特征,就是上声和去声的对
调。正是这样一种对调,再加上阳平,有了一种跟其他北方方言截然不同的音韵效果。这里
还得继续说到阳平。普通话的阳平根本就不平,就是如那个符号一样,只是上声的一半,不
能达到一种“平”的效果,不过如果斜着上坡因为没有弯曲也能算平的话,倒也可以解释。
但西南方言(亦即西南两湖的北方方言)的阳平与阴平的区别,实际上就是一种清音和浊音
的区别,那还真能算得上平。而这种阳平在? ...................



--

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忽然遇到一个陌生人,
他对空气说:“把心掏出来丢地上,下点酱油搅和一下,给狗吃。”
——我觉得很诧异,从那以后我就不再认为心是一个人的所在了。
人可以没有心,没有良心,没有爱心,没有伤心。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192.168.125.4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