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推荐一首叫《单飞》的歌),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本周“荔园星旦评”:刘心武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Sep 10 15:42:33 2007), 站内

    今天是教师节。刘心武曾经发过一篇叫《班主任》的小说,所以今天特别说他。

    《班主任》这篇小说发表于文革后,展现了文革后满目疮痍青少年深受毒害,而作为一
个班主任的某某人充分展开自己的人文关怀的故事。从文学的文学价值来说,这部小说跟当
时的很多小说一样,并不是太有价值。因为文学打上太浓厚的政治烙印,无论是上纲上线还
是拨乱反正,都有一种走入概念化的倾向。但从社会价值来说,这是一篇好小说。至少那么
早就重视到人文关怀,最大程度上从概念上剥离开来,不是为了反而反,为了歌颂而歌颂。
能够从阳光中看到昨夜的噩梦,又能从黑暗中看到未来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单单以
这一篇小说的价值,并不比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差。

    除了《班主任》,刘心武的其他小说没有读过。但从他研究《红楼梦》的一些语言看来
,他对小说学还是有研究的。事实上,我本人对小说学是一知半解。但碰巧在我阅读小说学
书籍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与刘心武的一些观点相应证。刘声称自己是
写小说的,所以更多从作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我觉得作为一种趣向,用来切入学术,这是可
以的。当然,如果硬要刘心武先达到鲁迅的程度再来研究小说,那就是强人所难。而且从小
说学的角度,《班主任》未必就不比呐喊要好。

    尽管上了文学史,刘的声名重新鹊起,还是因为他的红楼研究。很多人把研究庸俗化了
。研究必须要有成绩,那就是一种庸俗。只看得见结果而看不见汗水,这正是当前国人的通
病。没有结果或者结果自己不满意,研究便打死,这不是研究的态度,而是一种横行霸道。
在这种态度下,永远没有学术。

    正如刘所说,他研究“红楼”,从作者角度切入。因为自己写小说,就会想到自己会怎
么写,然后在猜测曹会怎么写,最后去找证据。其实这个过程符合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大胆
假设,小心求证”。没有假设当然不用求证了。有了假设当然不一定就是真实了。在真实没
有出来之前,不能说只有某某人能够假设,而其他人就不能假设。这样的态度是“学霸”。

    刘的假设要求证,当然必须要求助于考据学。学界之考据,又岂止于“红楼”。不能说
《西游记》就能考证,《红楼梦》就不能考证,否则便是媚俗云云。这样的说法,还是蛮横
。至于“瞎考证”之说,上一段已有论证,亦即真相未出之前,大家只有“瞎考证”之途,
言之有理即可。你不服气要用学术的手段来反驳,而且不能人身攻击。那种举棒子的手段,
文革之后就该消灭了。今日竟还存在,莫非当年打砸抢的真的成了大款,换个方式继续荼毒
生民?

    刘之研究,尽管只是作家搞研究的冰山之一角,但堂而皇之走进跟教授并列的课堂,恐
怕还是鲜见。这正是民间研究的鲜活之处。在学术态度方面,这些业余的实在比专业的更专
业。而某些专业的到仿佛有些奇怪,竟能高举棒子如斯。

    无论如何,刘开拓了红学新视野,让人感到很新鲜。结论未必同意,过程如同醇酒。

--

    夏流烟是我17岁那年构思的小说中的人物,该人在20世纪90年代疯掉,此后一百年,无
意中吃了一种草药,破坏了衰老中枢,因此能够长生不老。到21世纪90年代,夏流烟回复正
常。正常后又经过若干年,创立了“下流派”,为下九流张目。故事在一万年之后结束。
    2003年,我开始在新浪用“夏流烟”注册通行证。2006年5月,使用夏流烟这个id为超
女胡灵造势,并建立了博客。从此夏流烟这个网名开始在新浪崭露头角。由于名人太多,目
前暂时郁闷。因为博客使用胡灵照片,老被人误会是女的。烦死了,讨厌!


※ 修改:·jjwr 于 Sep 10 15:43:03 修改本文·[FROM: 125.66.71.120]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25.66.71.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