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每夜的昙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本周“荔园星旦评”:梁羽生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Feb 16 12:10:31 2009), 站内

    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梁羽生可以直接打出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梁羽生刚刚逝世的缘故
,还是从前就这样的。总之虽然“武侠小说热”已经过去,但梁羽生还是阅读者不可忽视的
存在。

    在曾经的“武侠小说热”的庞大体系中,金庸古龙仿佛李白杜甫一样是两个不可逾越的
高峰。而梁羽生温瑞安黄易则仿佛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一般成为几颗跟日月同辉的大星。
这三个人中,黄易大约又可以超过温梁。剩下两人,从影响力来看,则不分彼此了。也就是
说,在这个庞大体系中,梁羽生大约排在第四或者第五的位置。

    不过仅仅这样排,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似乎又有点问题。这一点是我刚刚发现的。在我
看来,如果单单从文学角度,梁羽生可能应该跟金古并驾齐驱,甚至约略有点超越。这一点
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往往被《鹿鼎记》《笑傲江湖》《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
《大唐双龙传》《四大名捕》这样的“名著”看花了眼,而忽略了在梁氏的武侠中,至少有
两部作品可以跟这几部作品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

    梁羽生的作品逐渐不被待见,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他的声望逐渐没落的时候,用
另外一个不常用的笔名发表过一篇评论金庸和他自己的文章,无形中抬高自己贬低金庸。而
金庸的声名在此后比他更高,他的声名也更加没落。金庸的铁杆粉丝倪匡将这个陈年旧事拿
出来曝光之后,梁氏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第二是他的作品中强烈的“左派”倾向。北大才
女步非烟是最近几年冒出的武侠小说新锐作者,曾经批评金庸的作者尽是“为国为民”,尽
管不尽确实,但用来安在梁羽生头上,却有那么一点合窍。

    对于第二点,在梁氏前后的作品中,对于中国当时主流的历史观总是跟随紧密。这大约
跟当时香港本身“左派”比较流行有关。但随着不仅是香港,就是大陆的历史视野也逐渐开
阔,对于民族问题和农民起义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之后,梁的历史观就渐渐被读者有些排斥
了。所以读梁的小说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这种从小接受“左派”,长大以后才开始更加客
观认识的人,对于梁的作品更加喜爱一些。一种是从世界观形成开始就有更加客观认识的读
者,对于梁的历史观就有些不感冒,从而影响到对小说的阅读。

    对于这一点,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因为观点的问题而阻碍阅读,这在梁羽生不是
第一个,但很多读者因此遗漏了几本好小说,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其实梁羽生的作品在主基调之外,文学性从一开始就比较强。跟金庸从讲古开始,古龙
从台湾流入门不同,梁羽生从一开始就很注重作品的文学性。金庸只是偶尔用一些古典的东
西来点缀,梁羽生的古典功底则从头一贯到尾。而且梁羽生对于白话的掌握更是高于自己的
古典。可以说,梁羽生评论他是“名士型”的武侠小说,这本身就是对他自己定位的一种错
位,在误导读者方面,他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在我看来,梁羽生的小说更像一种“才子
型”或者“学者型”的小说,但又不存在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问题,读起来非常流畅,但又
让人回味隽永。王朔曾经评论看了金庸的小说不想看第二次,这是一种走马观花。但拿金庸
的作品跟梁羽生的作品相比较,的确读完金庸跟读完梁羽生之后,记得最清楚的固然是金庸
,最想回头读的还是梁羽生。

    梁羽生的小说很少从一开始就刀光剑影的。要么阳春三月,要么牧马胡边,有那么一种
优美激昂的情调在内。这一点古龙在他的小说里也经常用到。而金庸从一开始往往大侠就出
世了,绝不拖泥带水。这两种写法是两种风格,不过对于一开始并不喜欢的武侠的读者来说
,的确更容易接受梁羽生和古龙。所以梁羽生要说他的小说是“名士型”。“名士”风流,
书斋风韵,再加上武侠这个大众文体,的确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再加上经过天翻
地覆的变化之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集体提高,对于“名士风度”都有那么一点接受,在三
十年前,最初风靡中国的,并不金庸和古龙,而是梁羽生这个祖师。因为当时的文学热,让
读者更喜欢梁羽生这种写作风格。

    但也正因为这种“名士流”的写作态度,在早期局限了梁羽生的视野。在他看来,写武
侠只是怡情养性,这是不对的。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可能发展到极致,平凡之中凸显高昂的
艺术价值。等到金庸开始表现出不平凡,梁羽生坐不住了。他开始觉得他对武侠的理解有所
偏差。但他这时候的理解又是不全面的,因为古龙还没有出来。但梁羽生这时候已经开始暗
暗跟金庸较劲了。在当时,也的确只有他一个人有赶超金庸的机会。因为只有他有那个动机
,也只有他有那个声名,不得不让他那么做。于是《江湖三女侠》《冰川天女传》《云海玉
弓缘》就横空出世了。

    这三部小说虽然基本上延续了某种“左派”的风格,但在对个体的重视上面,似乎比当
时的金庸走得更远。此时金庸大约还在塑造杨过胡斐这样的角色,令狐冲和韦小宝根本就还
没有出世。但唐晓澜、毒龙尊者、金世遗、厉胜男这样的角色已经横空出世。从这时开始,
梁羽生已经对他的“左派”有了突破。这也包括更早的《萍踪侠影录》,邪派的高手在当时
占据了一种惊世独立的地位。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梁氏武侠的杰出部分,其中的主要人物基
本都是圆整人物,而不仅仅是政治符号或者道德符号。对于人性的把握,这时候在同期的武
侠小说作者中,梁氏应该是做得最好的。就是到了后世,似乎也没有谁有更高的突破。

    梁氏解读“新派武侠小说”,认为所谓“新派”是指《新晚报》这个派。这个解释的确
让我们耳目一新。原来最初“新派”跟现在的“网络小说”一样,是没有确定的特征的,只
是让人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感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不过在我看来,“新派”之所以新,就
是让武侠小说走入了广阔的人性。无论是开创者梁羽生,还是金古温黄,在这条道路上都有
着全新的阐释。但作为始作俑者,梁羽生在这方面功莫大焉。

    梁氏小说在很多人看来,是可以重复的。就连梁羽生本人也评论“看了开头知道结尾”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梁氏也是一种自嘲,而且是言不由衷的自嘲。相对于其他作者来说,
梁氏对于故事的精心设计,不是其他作者所能仰其项背的。在我看来,只有梁羽生的作品是
从一开始就精心设计的,他的故事都是有着严格的发展逻辑,匪夷所思之处,绝不亚于任何
人。从一开始就是精雕细琢。于是这也就给人一种虚假的印象,以为梁氏的小说都是“虎头
蛇尾”,一开始给人的视觉盛宴太强烈了,后面的情节反而让人提不起精神。这同样是一种
误读。梁氏武侠只是不愿意屈就读者(其实只是一部分读者,用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的写
作),他严格按照自己已经设计好的结尾进行收束,而且基本上都是认真的收束。所谓看了
开头知道结尾,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模仿梁氏的人太多了。等看了盗版再回头看正版,你会以
为正版反而是盗版了。

    提到模仿的问题,再到网络上看看网络小说的创作。你会发现一个惊奇的现象,那就是
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无论是玄幻仙侠还是网游,几乎都是沿用梁羽生这种创作路道,凡是对
梁羽生继承得越成功的,赚的钱也越多。相反,对于金古温黄的模仿,往往有一种画虎类犬
的感觉,很不容易到位,得到读者的认同也不会很多。这说明梁羽生为后世创造了一条大众
的写作道路。无论的大众的阅读水平如何提高,他们希望读到的更多是内容的变化,而这种
形式本身更能容纳形形色色的内容,一个普通作者也很容易入门。

    这就不得不提到梁氏对于武侠打斗的感官刺激问题。尽管金古温黄的作品拍摄成电视电
影更多,但梁氏小说却是对这种感官刺激应用最早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对效果进行描摹,让
人身临其境,荡气回肠,如同现场欣赏一场精彩的打斗。仿佛看世界杯和NBA那么过瘾。

    这样的感官刺激加上精心的情节设计,本来已经足以让梁氏笑傲江湖了。但梁氏真正出
彩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而是对于感情戏的精心设计。这也同样是梁氏为什么后来不被待见的
原因。因为后世的言情小说中的桥段,几乎都能在梁氏的作品中找到最初的印记。同样是盗
版淹没正版,让人恨屋及乌了。

    但本文最想浓重说明的,却是梁氏的“左派”面具下那颗不平凡的心脏。在所有的武侠
小说作者中,只有梁氏塑造的“邪派”形象最多,最让人回味无穷,最具有人格的力量。梁
氏的笔墨往往浓墨重彩用来描写“邪派”,这跟很多人走马观花的印象完全不同。这只能说
明一个问题,很多人的阅读太不认真了。

--
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
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
                                      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
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
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温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58.255.151.12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