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lyfree (李逍遥),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学、道德和其他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Fri Dec 22 19:23:46 2000), 转信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就受到了“道德”的教育,那时候还停在“五讲四美”的阶段。

后来也乱看了一些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地体味着“道德”的含义,或许是圣贤

的书读得太少——四书五经都没看,再加上周围多少也有一些评论的影响,所以一提起

”传统道德“,我就很自然的把它狭义化:立刻想到的就是鲁四老爷,并有立即想起了

儒学。这种想法很可恨,对我而言,只能说不懂“国学”,好在我是一个学理工的,胡

诌两句也凑不成话。当我发现很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把“道德”狭义化,并且拿来当作无

坚不摧的大棒,也使我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点“国学”的威力。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于道德诸事历来是看的重的,传统儒学尤其如此。孔子他老人

家“子见南子”就要为自己辩护没有“犯色”,可以想见这思想发展得很早。孟子老先

生更以“男女授受不亲”知名天下,而且还非得以“从权”的名义才能去救掉进水里的

嫂子。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更把“道德”推上了一个颠峰。规定了一整套的东西。当然

由我这么一个缺乏国学基础又“现代”的平头小子这么评价有欠思量,可能朱熹老先生

当年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被后来者断章取义地乱用,让人一听到“道德伦

理”就起鸡皮疙瘩……

    环境若此,在这种环境下所影响所产生的主流,自然也让人时刻感受着大棒的存在

董仲舒当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照我这榆木脑袋的想法,“尊儒”是可以的,至

于是否就要因此强行压制其他意见,有待商榷,一个没有反对声音的东西,无论初始阶

段是多么至真至善,总会产生某些问题并且愈演愈烈,对文人墨客而言,看待“正宗”

文学的眼光第一就会选择道德,然后这种“传统”就发扬光大,越到后来越糟——没有

人敢管。顶着“国”字的帽子,任何犀利的标枪都得退避三舍,更何况封建王朝的政治

支持。新文化运动一起,“国学”受到质疑和驳难,也难怪刘师培辜鸿铭者火冒三丈,

破口大骂——黄口孺子竟敢太岁头上动土?今天,人们又把国学请了出来——儒家文化

可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啊。且不说其他的利益和好处,总而言之这根“国”字号的大棒又

被人瞄上,抽出来当棍使了。而目标就是现代的文学,或者说得更广泛一些,可以延伸

到文化的层次。

    这根大棒既然叫做“伦理道德”,那么,持有者们挑剔的眼光自然要从这方面开始

寻找突破口。评论某本书、某篇文章或者电影电视,都得从道德讲起。这样看来,能获

得他们通过的都是高大全——凭良心说,把高大全的故事作为儿童读物倒是没问题,给

年青人,比如说我们,就显得不够,更别提层次高的人。而普通的人民对于“伦理道德

”还是相当敬畏的,一般也没有人吃饱了撑的大骂。究其原因,恐怕但有人敢和“国学

”作对,就会产生“反传统、反社会、反道德……”这样的帽子,压死一个正常人大概

绰绰有余,而对于文人而言,更加重视自己的名节,所以我想这才是问题所在。

    几年前据说评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就是从道德上历数罪状。那时侯我还小,这

些都是后来星散地道听途说,所以也不好发表意见,虽然后来我也看了这本书。前一段

时间又在评《上海宝贝》(当然,把《废都》和《上海宝贝》并列讨论是不合适的,但

是为了说明一种问题,所以也还是放在一起),反对者的意见无非还是鲁四老爷的口吻

更糟糕的是,如果有谁帮《上海宝贝》说话——且不论是从文学的角度帮还是从讨论道

德标准的角度帮——也背上了道德有问题的嫌疑。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对这本轰动一时

的“炒作”小说,它的叙事方式还没有被我接受,但我认为评论文学作品,争论的主题

应该是文学的标准,用道德的大棒一棍下来,固然多半“卓有成效”,然而总有越权代

理之嫌,难以教人心服。但如果道学家听到我这么说,可能要揍我,所以我决定不说。

我的家教一贯严谨,长这么大,我一直认为自己道德良好。倘若因为看了某本书或者评

论了某种观点而横遭指斥,说我有道德问题,对我而言肯定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把道德的观点引申进文学,就使人联想到格调。由物及人,把这种标准加之于人不

只是否正确,但道学家多半是认同的。话题说到这里似乎扯的太远了,然而这却提醒我

随便写点什么,评论点什么,事先都需要二分法考虑一番。也就是说,提笔行文之前,

还得来一场哲学思辩,净化道德,提高格调。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一定有人爱听,但我却

要为此承担恶心反胃的后果,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我担心的是长此以往,我将会失去

对文学和美学最基本的评判能力。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并非因为我有缺陷,害怕你的挑剔,而在于看待问题

的本来就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得出不同的结果是很正常的,就如物质的不同,相的不同

一样。如果要以一种思维强行取代另一种,动用己方的观点横加批驳——全然不顾两者

之间的巨大差异,甚至把先人祖宗也拉上作为刀枪,只会令人哑然失笑。对于一种愚蠢

的事情,本不应劳神费心,所以,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
  写我自己的东西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9.15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