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ULP (怕扑·怕摔得心疼),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网络时代文化人的使命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Apr  4 15:26:42 2001), 转信

转自2001.4.1《深圳特区报》
PS:虽然有点条条框框....:(

  ●网络时代文化的惶惑和困厄,是由计算机技术语言和语境突然、大量、未能
很好“转换”就闯入日常生活语言所引发的。
  ●“狭义网络文化”由于没有解决好工程技术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转换
,既造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新时代交融的困难,同时也造成了弘扬东方
文化、促成东西文化在新时代“互渐”的困难。
  ●“冷战”结束后“西风压倒东风”式的、带有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浓厚文化霸
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色彩的“文化趋同”,因有网络支撑而得以快速、畅达地推
进。因此西方文化中消极的一面便凸现、强化、“横扫”了起来。
  ●目前的网络、网站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
人办网络”的质变。网络人和文化人携手,既可迅速、彻底扭转精神文化建设上的
被动局面,筑成新的文化长城,保护“文化生态”,抗衡西方工具主义、新殖民主
义文化的咄咄逼人之势,同时也必将促进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产品更快地“飞入寻
常百姓家”。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既然“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我们的主流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文化作为现实的折射,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发生某种“变异”,因而形
成带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所谓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
化。
  或许是由于网络文化来得太迅速的缘故,农耕时代和工业文明滋养至今的传统
文化、传统道德,对它的“应对”、“衔接”和“包容”似乎发生了一些问题,导
致了当今文化生活中一些严重的消极状况。基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传统道德
的精神富矿并没有很好地统摄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反,网络文化中的工具主义、
操作主义特征却过多地侵入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使得当今人类文化发生了某种
“失范”和“滑坡”。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是一个严重影响人
类生存质量和发展走向的世界性大课题。

  一
  网络时代文化的惶惑和困厄,首先是由“狭义的网络文化”引发的,也就是说
,是由计算机技术语言和语境突然地、大量地、未能很好“转换”地闯入日常生活
语言所造成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公共生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标志是用于
科研计算,第二阶段的标志是用于普通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即打字、轻印刷等)
,第三阶段的标志则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大众日常生活(如网上邮局、网上购物乃
至各种数字化家用电器的应用)。显然,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由于使用
对象主要是专业人员(如高级科研人员)或准专业人员(如文字录入人员),计算
机科学的工程技术语言和语境无需充分转换成日常生活语言。只是在作为发展的第
三阶段的今天,当计算机的双向互动式应用已深入到非专业的普通大众之中时,这
种转换才日益成为必需。
  但是,恰是由于前两个阶段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将计算机语汇简单、枯燥、生
涩地翻译、移植、“嫁接”到日常生活语言和传统文化中,加之计算机技术又是典
型的西方舶来品,就形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技术洋泾浜语言”和带有异国情调的
、工具主义色彩的语境。这不仅表现在诸如“人机界面友好”、“某某解决方案”
、“IT”、“兼容机”、“多媒体”、“面向客体”、“无连接”、“虚拟现实”
等令人费解和不尽科学的具体表述上,而且表现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教育上。例如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本“计算机知识入门”之类的书籍是初学者能够看懂的,
而计算机知识原本是那么通用化、简略化和易操作化,留心者潜心摸索一下便能找
到感觉,所谓“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这种巨大反差既反映出工程技
术人员在“文化力”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先天不足,
同时也印证了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旁落”(文化人实际上站在彼岸没有
介入)的可悲和可怕。
  计算机语言也被称之为机器语言,是非常刻板、僵硬、枯燥的,完全是一种工
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形式逻辑表现。它是办事用的,而不是“传神”用的,同有血
有肉、绿水青山的人类日常生活格格不入。当这种使人的思维过分工程逻辑化、显
得生硬木讷和匠气十足的“视框”式的语境,被狭义网络文化的制造者们硬行注入
到充满形象思维、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语言文化机体中时,文化的美感就不可避免
地发生问题了。这不仅造成了计算机普及应用方面的困难,并最终影响到计算机行
业本身的发展速度,更重要的是它事实上造成或强化了民众和文化人的“技术恐惧
症”,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大众的理解和解释之间,树起了一道“文化铁幕
”。随着“第三阶段”的急速到来,也就是当“狭义网络文化”在计算机应用的快
速推进下进入泛文化范畴时,语言的专业技术性与社会公共性之间深刻、巨大的矛
盾,对于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双重隐患。
  上述问题在我们东方文化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严重一些。因为计算机语言来自西
方,它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语境,与工业革命以后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西
方文化心理背景血脉相通;西方文化心理中工程技术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差
异,与东方文化的情况相比要小得多。我们东方文明则不同,尽管有过把“格物致
知”、“经世致用”鄙夷为“器”的偏颇,但崇尚人文精神的文化传统却是值得自
豪的。现代中国人仍注重和倡导“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反映了我们的文
化积淀要厚重得多。由此也可看到,“狭义网络文化”由于没有解决好工程技术语
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转换,既造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新时代交融的
困难,同时也造成了弘扬东方文化、促成东西文化在新时代“互渐”的困难。
  “狭义网络文化”引发的文化危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出现既不应责怪工
程技术人员,也不应责怪文化人,客观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快得令人瞠目结
舌,使人类措手不及,造成了精神领域社会分工的紊乱。历史总是默默地走着自己
的路,只是当它走到今天这种“第三阶段”时,才促使我们反思“狭义网络文化”
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从而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电脑人和文化人的共
同使命,即文化人必须尽快介入网络文化,“共建”崭新的网络文化。

  二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
然要在改变整个人类生活面貌的同时,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现念的深层嬗
变。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深层嬗变对人类而言是健康的、蓬勃向上的、建设性的,
抑或是不良的、消极堕落的、破坏性的。
  “冷战”结束后的新世界格局及其地缘政治表现的综合作用,造成了与全球化
相联系的“文化趋同”。由于这种“文化趋同”带有浓厚的、“西风压倒东风”式
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色彩,因此,实际上发生了严
重的反文化后果,是对人类“智力圈”、文化遗产的深层解构。
  显然,这样的东西在网络时代以前、特别是在“冷战”背景下,由于技术条件
和政治沟壑的限制,难以快速、畅达地蔓延。而在有网络化支撑的当今全球化时代
,特别是美国又兼备经济、军事和网络大国的“单极”、“超霸”地位,发展中国
家和古文明国家的文化魅力因经济发展滞后而客观上受到“打压”,因此,西方文
化中消极的一面便凸现、强化、“横扫”了起来。在全球一体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世界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同时,人类牺牲着文化的多样性和“富营养性”,被
迫走上了出思想———出产品———出“机器人”的“文化趋同”“滑坡”三部曲
。从那些在现代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塑造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只会运用简单词
汇表达问题、目光浅直面部表情机械或傻笑、常常发出“哇”、“呀”、“啦”等
感叹词的新生代身上,不难看到这种“滑坡”的影子。
 ? 由于网络经济与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共同作用,加速了资金、信息和商品在
全球范围内的流转,因而在20年左右时间内大大强化了世界各个角落的商业化程度
,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西方价值观中的阴暗面也日益大行其道。网络
文化作为高度商业化时代的文化,要保持深沉的浪漫、高雅的幽默、有内容的轻松
等等很困难,而要滑向浮躁、媚俗、“犯浑”、“犯贫”等等则“容易”许多;文
化人即使不被“技术洋泾浜语言”吓倒,也很难不被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得心浮气躁
、六神无主。后者也有使思想家、文化人“缩编”为“稀有保护动物”的功效。由
此可见,正像“快餐文化”的发展是同社会商业化的程度成正比的一样,建设好网
络文化的难度,也是同网络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这给文化人的工作既增加了崇高
感,也平添了几分悲壮色彩。
  反思现行网络文化中的严重问题,也就是反思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如何在网络时代提升、宏扬人类的人性而不是动物性。
  我们业已看到,在现行网络文化背景下,人类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已到了很
危险的关头,需要用我们的心灵筑成新的文化长城,像保护生物圈、自然生态一样
保护“智力圈”和“文化生态”,抗衡西方工具主义、新殖民主义文化的“燕山胡
骑鸣啾啾”。在某种意义上说,要像清除计算机病毒一样,来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运
动,清算新型的神学和经院哲学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科学拜物教”。
  最近有报道说,美国旧金山一家研究公司的调查表明,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
网的日益普及,已威胁到美国电视业的生存,因为美国上网家庭中有78%把黄金时
间(注意:不是商务时间牎)泡在因特网上而不是电视节目上。在一个大城市动辄
有几百个频道电视节目的美国电视业尚且如此,纸质文字媒体“瞻念前途,不寒而
栗”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意味着现行网络文化各种弊端,将更大量、更集
中地在日益逼真地“虚拟”社会日常生活的网络上反映出来。因此,网络将成为
21世纪人类保护自身“文化生态”(它和自然生态一样重要)的主战场;我们面临
的任务不仅在于克服“狭义网络文化”的问题及其不良社会影响,而且要主动出击
,建设好“广义网络文化”。
  思想文化界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具体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网站这一第四媒体
形式,占领今后最有利于影响受众精神的制高点和战略要冲。现在,ICP(网上内
容提供商,所谓第四媒体实际上应特指这一部分网络工作)、文化网站的发展同电
子商务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其他应用相比很不匹配。这与前述“第一阶段”、“第二
阶段”的客观走势是相联系、一脉相承的。即如果说在这两个阶段主要是工程技术
人员的工程技术语言在主导计算机事业的社会化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网络、网站
而言,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
  网络日益成为人类文化建设主战场,迫切需要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克服懒惰等
弱点,以崇高的责任感、与新事物交朋友的开放性态度和开辟人生新天地的冲决精
神,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进军网络,会战网络,发展网络,在这块
尚很贫瘠的精神田园上垦荒、耕耘、播种、收获,使网络尽快成为肥沃、富饶、美
不胜收的人类精神天国,帮助社会一举迈过“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步入“
文化人办网络”的崭新历史时期。这样,在为了人类恒久的生存价值而迅速、彻底
扭转精神文化建设上的被动局面的同时,也必将促进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产品更快
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计算机产业和相关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当下有许多人开始较多地反思、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不再片面地折
服于西方工业化的“魅力”,不再对东方文化盲目地、偏激地妄自菲薄。人们又一
次意识到,发端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国家的西方文明固然有其好的传统,现代西方
国家的社会文明情况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西
方文明的架构显然也有其很脆弱的一面。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背叛法国大
革命以来的民主精神,以种种低级政治错误和孩童般的任性,把“冷战”结束后本
来有条件发展得更好的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搞得十分令人忧虑,让旧时的“弱肉强
食游戏”重又大行其道,自己也陷入风声鹤唳、草目皆兵的不安状态。这些血的事
实充分证明了西方人在发达背后的愚蠢幼稚。
  事实表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实际上是比意识形态冲突、民族和国家利益冲
突更深层次的东西,即使我们果真“全盘西化”,西方世界因其野蛮性和极端利己
性的文化基因,也不会不在世界上“搞怪”,从苏联演变为俄罗斯的历程就证明了
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提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明的优越感,其意义决不
仅限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或维护自己民族的一己利益,而是在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的
同时,用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去匡扶正义,用深层次、稳定的文明,支撑浅层次的
、脆弱的文明。当然,在维护世界文明的同时,也疗救我们自身的“现代病”,做
好先人就已提出的改造国民性工作。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在网络文
化建设的重要关头,我们最需要的是思想文化界的直接行动。我们是乐观主义者,
坚信人类的理性之光、智慧之光是无可遮蔽的,坚信它的“自洁能力”最终能荡涤
网络文化中的污泥浊水。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7.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