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enrylee (凉晨),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偶数与中国文化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May 31 13:52:33 2001), 转信

表达偶数概念的最小数字“二”、“两”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崇尚对偶、崇尚对称这一观念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
的各个角落,在各个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典诗歌的创
作中,对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这可以看成是这种观念在文学艺术上的表
现。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长
期的创作实践中,还有人总结出了一些对格,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在城市规划上,这种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拿
北京来说,有天安门,便有地安门相对应;有天坛、日坛,便有地坛、月坛;东有
东四、东直门,西有西四、西直门,都是成对而名,匹配得非常整齐。

从数字上来看,这种观念就表现为偶数的存在。只有偶数才是一个至少能分析成两
部分的完整的整体,其中这两部分相互依存。如我们说“二龙戏珠”、“二泉映月
”,这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假如我们说“一龙戏珠”、“一泉映月”就很可
能索然无味,人们的印象和感觉也许就觉得不可接受。大家知道,在偶数中,最小
的偶数是“二”,阿拉伯数字写作“2”,“二”的变化形式还有“两”。“二”
、“两”的实际意义是指数量,如“一石二鸟、“二人世界”、“两句三年得,一
吟泪双流”中的“二”和“两”。“二”、“两”作为最小的偶数,在一个崇尚偶
数的文化氛围中,它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一些吉祥的意义。

中国人很重视礼尚往来,有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每逢年节,总要去走访亲友
。按传统习惯,一般也不要“空手到”,多少要带些礼物。所送礼物数量,最少也
要保持最小的偶数,即“二”。当然,只要是偶数,自然也是多多益善;不过,我
们又讲究礼轻情意重,如果送多了,即使是再吉祥的数,受礼者也会觉得你另有他
图。比如,送人酒,一般要送两瓶,送点心少也得送两盒。如果谁要是送的数量是
“三”,那就可能被视为“二百五”。话又说回来,最近几年,由于受西方文化的
影响,送礼物时也有送一个或三个的,这可以算是舶来的习惯。

在北京,传统的婚礼仪式,往往有一人手提点心盒行走在婚庆队伍中,点心盒数量
常常为两个。这种习俗今天已不多见,但它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并未消失。我们仍
然可以目睹到提着点心盒子的婚礼。数量为二,毫无疑问,也是取其吉利之意。新
婚燕尔,谁希望形单影只呢?

人们在选择号码(如电话号码)、选择结婚时间时,除了挑选大家普遍热衷的“六”
、“八”外,剩下的就是挑选“二”了。如电话号码末位数是“l”、“2”或“3
”时,那大家都会把“2”视为吉祥号码。结婚时,也会选2号、12号或22号(这里
的结婚是法律上的结婚登记)。

有一点还应指出,有时“二”在与“三”、“八』在一起时,它的语音形式便附加
了一层吉祥之意。这主要是指在香港话中,『二”的声音与“容易”的“易”极为
相似,所以“二三”相连,便谐音“易生”,“二八”便谐音“易发”,“二三二
八”并在一起,就成了“易生易发”。也正因为如此,谁要是能得到2328这样的号
码,那可真是大吉大利了。而这类号码,一般可以公开拍卖,要想得到这样的号码
,也得花一笔可观的费用。

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汉语的词语系统中,用数字来组成词语的现象很是
引人注目,“二”当然也不例外。耐人寻味的是,用“二”组成词语中,人们往往
习惯上把两位名人等并列在一起称“二……”,而这在“三”、“四』等中就较少
见,当然也绝非没有。为什么要偏爱“二”呢?这就是崇尚偶数的一种体现。这种
解释也许有点牵强,很可能是客观事实使之然。谨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请看下面的
例子:

二王,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精于书法,故相并称“二王”。

二龙,东汉时,许虔、许邵兄弟以才识名节闻名于世,被人称为“二龙”。后来用
以比喻有才识的兄弟。

二老,孟子曾称伯夷、吕尚两个有声望的老人为“二老”,后常用来指同时齐名的
两位老人,也泛指两位老人。杜甫《寄赞上人》诗:“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二阮,西晋名士阮咸与其叔叔阮籍都属“竹林七贤”,被合称为“二阮”。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诗:“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二陆,晋时人陆机、陆云兄弟以文著名,被人相并称为“二陆”。后用来称赞兄弟
二人齐秀。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兄弟真二陆,声名连八裴”。

二难,东汉陈元方、陈季方兄弟贤德不相上下,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称“二难”。后用来指有贤德的兄弟,也用来称有贤德的朋友。

二宋,同时齐名的宋姓两人,如宋代宋祁和宋庠,合称“二宋”;宋代宋雄、宋琪
齐名,时称“二宋”。

二班,汉班彪、班固父子齐名,合称“二班”。

二徐,五代南唐徐铉、徐锴兄弟因研究《说文解字》而闻名,时称“二徐”。

二程,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

二谢,同时有名的谢姓二人,如南朝宋谢灵运、谢□,时称“二谢”。杜甫《解闷
》诗:“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心”。

二苏,同时齐名的苏姓二人。如宋代苏轼、苏辙,时称“二苏”。

二俊,同时以才能著称于世的人。

二妙,称同时以才艺著称的两个人。

成“双”成“对”,吉祥如意

严格地说,“双”、“对』不是数字范畴,但它们都含有数的意义,体现了中华民
族崇尚偶数的观念。“双”汉字繁体字写作“双”,意思是“两只鸟”,与“一只
鸟”的“只”相对,“对”的意思也是相匹配的两个。

在中华民族的观念里,总是把两个不可分割的或者自然配对的,按情理应为一体的
人、物或事融在一起,称为“双”或“对”,这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来:

一双筷子一双鞋一双脚

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手

双飞双眉双肩

双目双星双珠

双栖双蛾双凤

双声双璧双丸

双鱼双凫双林

一对鸳鸯一对金鱼一对枕头

一对小鸟一对天鹅一对新人

以上列举的这些例子,几乎都是不可分的。假如强行拆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有时甚至被视为一种缺陷。如果只是“一只鞋”,那让人怎么穿呢?只有“一
只手”,不就成残疾了吗?若只有“一只眼睛”,岂不是“独眼”了吗(小说、戏
剧、电影中常有把流氓、坏蛋描写成“独眼龙”的现象)?“双飞”是雌雄比翼双
飞,只剩一下“单飞”,还能飞得起来吗?那可真的会像胡适先生的白话诗写的那
样:“两个小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急飞还。剩下另一个,孤单又
可怜,也无心上天。”鸳鸯鸟本是雌雄偶居,假如硬性拆散一对,那简直是要了它
们的性命。

总之,如果成“双”成“对”者只剩其一,那就违背了常规,也就无吉祥可言,而
只剩“凶”、“祸”或其他不愉快了。所以,在我们的世界中,选择“双”、“对
”才能体现一种美好愿望,才能让人感觉到吉祥如意。这也正是崇尚偶数的必然结
果。

很多人都熟悉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几句词:“树上的鸟儿成
双对”、“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里有三
处用到了“双”,实际上是四处,鸳鸯鸟是成对地形影相随,也是“双”或“对”
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夫妻二人的恩爱之情,完全跃然于“双”上了
。这里若用“双”,而用别的数字,表达就没这么完美、准确了。

“双”、“对”对新婚夫妇来说真是大有用武之地,很多东西常常是成双成对地出
现,可谓是“双”、“对”呈祥。举行婚礼时,贴的“喜”字不但要红,而且要双
,即“红双喜”,写作“□”,这已成为中华民族婚礼的一种传统标志。人们送的
新婚礼品,新郎新娘用的东西,总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双”、“对”的观念。如
被罩、枕套之类的东西都是成对地送,如绣花物品则以偶数为吉,如绣荷花,或两
枝,或四枝,而不会是一枝独秀,也不会是三“枝”鼎立;如果绣鸟,如鸳鸯,必
是两只戏水;如果是龙,则有凤来相配。

汉语中有“好事成双”的说法,这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贯彻
。有时你可能是潜意识的,比如你在选择号码、选择日子、购买东西时,你很可能
会不知所以地取一个双数;有时你可能会刻意追求一个双数。一般说来,你不会去
挑一个单数。招待客人时,餐桌上的正菜为四、六、八、十,而不会是三、五、七
、九。用餐时,客人不慎掉到地上一支筷子,主人给换筷子时,绝不能再拿一支来
配上使用,而应换两支(一双),这也是一种对客人的尊敬。如果你注意,就会发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产品的命名,也常吸收数字进来。其中有用“三”字
的(这也许是受了555影响的结果),“五”字的,但用“双”字的似乎更常见一些
,从感情上来讲,这也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如:“双福”、“双晶”、“双兔
”、“双羊”、“双菱”、“双爱”、“双乐”、“双汇”、“双鸽”。“双发”
、“双星”等。

中国人喜欢偶数、双数,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回数上也可略见一斑,即回数一般
都是偶数。以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为例,《三国演义》现通行本为一百二十回,《水
浒传》有百回、百二十回、七十回本等,《金瓶梅》、《西游记》、《封神演义》
、《镜花缘》等都为一百回,《东周列国志》一百零八回,《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绿野仙踪》八十回,《野叟曝言》一百五十四回等等。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0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