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luememory (梦开始的地方),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 川村凑:日女作家想借"私小说"创造全新文学(转寄)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n  5 23:02:20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luememory 的信箱 】
【 原文由 bluememory.bbs@smth.org 所发表 】
发信人: pjni (自然), 信区: Reader
标  题: 川村凑:日女作家想借"私小说"创造全新文学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Jun  5 18:09:38 2001)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邀请,以津岛佑子为团长的日本女作家代表团将于
9月中旬访华,和中国女作家一道举行学术研讨会。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日本著名评
论家川村凑先生最近来到北京,为会议做前期准备工作。记者有幸采访了川村凑先生。
以下是这次访谈的部分内容(简称川村和记者):
  女作家创造了日本文学的特质
  记者:日本文学史显示,日本有着女性文学的传统。日本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作
品《源氏物语》,就是由一个叫紫氏部的女子创作的。而与其同时代的清少纳言,则创
作了具有日本文学特征的《枕草子》。同样,当代日本文学似乎女性文学要比男性的文
学更为引人注目。如果说,平安时代的日本妇女肩负起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重任,那么今
天的日本女作家在日本文坛异常活跃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她们正创造着日本文学史上
第二个女性文学的高潮呢?
  川村:贵报曾对加藤周一先生进行过采访,他是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对女性文
学了解得更清楚。所谓日本文学的正统是什么?从中国流传过来的文学就是正统,即用
汉语进行表述的汉诗、汉文是正统,从平安时代一直流传到江户时代,又一直流传到明
治时代,写汉诗,写汉文,这才是日本正宗的东西。而紫氏部和清少纳言创作的《源氏
物语》和《枕草子》只是一种支流,是不被重视的、供女人消遣的一种读物。人们不认
为它们有多大文学价值,因为它们不是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到了明治时代,夏目漱石等
作家和学者还是用汉诗进行创作,并以此为荣,以表示一种正统性。不过这种情况在此
前的江户时代末期已经开始有了变化。有个学者叫本居宣长(1730-1801),他认为应该
重新评价紫氏部和清少纳言在文学史上的功绩,要给她们重新定位,比如最具日本文学
特质的"物哀"和"幽玄",这种精神就是由平安时代的女作家开创的。这样一来,女性文
学本来在最下面,结果被提到了最上面,成为最具日本文学特色的东西了。
  刚才您说到,紫氏部开创了日本女性文学的时代,现在的日本女作家把这个传统继
承下来,形成了第二个女性文学的高潮。我同意您的第一个观点,即紫氏部开创了日本
女性文学的时代。但在两者之间,在明治时代的初期,还有口一叶等女作家和女诗人,
她们也是非常活跃的,也形成了一个高潮。我本人认为,日本文学史上有三个时期女作
家显得比较活跃,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
  这里有一个对比,男性总是在捍卫传统的语言,他们对不断变化的语言有一种抵抗
感。比如贵族们,为了显示传统和渊源,他们宁可保卫既有的语言,不管这个语言是多
么落伍。而女性对语言的适应力则非常之强,她们不但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语言的变化
,还从这种变化中产生出一种十分微妙的新的语言。这是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是日本女
性文学发达的因素之一。
  反叛传统的家族制和家庭制
  记者: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观"和"家族观"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日本女作家在
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家族制的崩溃"和"家庭制的解体"这一主题,请问您如何看待
这一现象?
  川村:刚才我们谈到了语言的变化,与语言的变化同时产生的是社会的变化、家庭
的变化、家族的变化,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
人们只将家庭视为可随时进出的旅馆。这种结构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种有利的结构,因此
他们需要这种家庭结构的存在。这种情况在"私小说"里表现得比较多:男的在家里觉得
不痛快了,便跑出去,回来时妻子仍在等待着他的归来。现在的情况同明治时代相比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到外面去实现自我价值,女人已经不愿意做那种无尽的相夫教子
的事了,这个家就没人守护了。因此家庭、家族也就只能走向解体。当然,男性是比较
反对这种趋势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日本社会的家族、家
庭、家的解体这一过程就越来越快,程度也会越来越深。
  今年9月即将访华的女作家里有个叫津岛佑子的,她的父亲是日本很有名的作家太宰
治。他有自己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他却不顾自己的家庭跑到外面去,
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同居,最后与那个女人殉情而死。
  当年,津岛佑子的父亲太宰治宁可牺牲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也要把自己的文学创作
搞下去。现在的时代已经变了,这种情况也完全颠倒过来。刚才说的津岛佑子只是说我
不需要丈夫,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一样能够生活下去,我既不愿意牺牲别人,也不愿
意被别人所牺牲,我只搞我自己的就行了。这是津岛佑子她们那一代人的想法。那么现
在更年轻的女作家就不这么想了。她们中有的人完全将男性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丈夫
或同居者就像是一个为她服务的佣人,生活方式就像传统的男作家一样。明治时代的男
作家太宰治宁愿牺牲家庭和妻小,我现在把家庭和丈夫牺牲掉也无所谓,只要把自己的
创作进行下去就行了。
  柳美里就是一种新的类型。她写了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叫《家庭电影》,小说写的
是她本人的经历:家庭解体后为了拍一部电影,又把家庭成员召集到一起来,在电影镜
头面前装出一同生活的样子,戏拍完了,大家又各走各的路,家庭于是又解体了。她写
了一种欲望,希望解体的家庭重新聚拢在一块,在《家庭电影》中,她的这个愿望肯定
是失败了,是不成功的。她现在又通过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来实现这个愿望。她生了一个
孩子,按理应该是和孩子的生父生活在一块,但她把孩子的生父抛在一旁不予搭理,却
另找了一个男人来做这孩子的父亲,尽管那男人与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就说明她
在组合家庭时并没有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柳美里的这种想法在她
的作品《命》、《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不仅是柳美里个人的一种想法,在很多青年女作家中也得到了共鸣。这恐怕也是
将来日本青年女性选择的一种方向。
  利用"私小说"进行另一种实验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柳美里,我们知道她的小说《游弋在石头上的鱼》被控"侵犯隐
私",最近东京高院维持一审判决,结果是柳美里败诉。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作家
应该怎样把握创作素材和个人隐私的关系,您是否认为写小说的自由是有限的?
  川村:柳美里的《游弋在石头上的鱼》确实牵涉到了隐私权,被法院判处败诉。但
柳美里的小说具有"私小说"的特质。日本的"私小说"是内心的表露,把自己认为内心比
较丑的、恶的、不好的东西告白出来、表述出来,暴露给别人看,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
及本人的内心世界和境况,涉及亲友的境况。最初,人们觉得能够被写入小说之中并被
阅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自己被人们所关注毕竟是一件挺好的事。后来情况发生了变
化,社会进步了,有的人愿意别人写自己,也有人不愿意被作家写出来,尤其是现在,
人们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像柳美里在作品中提及的韩国朋友,就不愿意别人
对她进行表述,结果就控告柳"侵犯隐私权"。作家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权,那就
是创作的自由。可是现在这个创作的自由也受到了限制,你不能借口创作自由,就拿这
个特权来影响别人,因为文学毕竟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此,创作自由和社会因素
,这两者需要取得平衡,这是作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柳美里、津岛佑子、笙野赖子等人在作品中融入大量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
,您是否认为她们在继承日本"私小说"的传统方面比男作家做得更为出色?
  川村:我不能说柳美里、津岛佑子这些日本女作家百分之百地继承了日本"私小说"
的传统。"私小说"是表述内心真实感受的一种独特体裁。这种表述经常涉及作者本人、
亲戚和家人。可是柳美里的小说已经不完全是这么一种体裁的东西了。日本女作家似乎
是在利用"私小说"的这种体裁来进行另外一种实验,以便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来。如柳
美里前段时间出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名字叫做《私》,就是"我"的这个"私",把"我"写
成很多很多种的"我"。比如说作为小鸟的"我",作为别的什么的"我",借着"私小说"的
形式来写很多种"我"。这就已经是在虚构了,而"私小说"却是纪实的。由此看来,《私
》显然不属于"私小说"的范畴。《命》和《魂》虽是对个人生活的真实表述,但它与传
统的"私小说"也有很大区别,不能把它机械地理解为"私小说"。
  希望同中国女作家进行交流
  记者:日本女作家来华访问都包括哪些内容?日本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来中国的计
划是如何实施的?
  川村:只在日本国内进行创作,眼界会比较窄。我认识很多日本作家,他们都希望
能够同外国作家进行交流。当然日本女作家也希望与中国女作家进行这种交流。记得是
去年春天吧,当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许金龙先生在东京对我提出这个设想时,我十分赞
同,我又把这个设想向大家说了一下,得到了很多女作家的赞同。这次中日女作家研讨
会前后一共需要5天,以两国女作家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议程。
  记者:听说日方为这次访华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
  川村:我们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事务局,由藤井久子任局长。为了增加交流的效果
,我们与中国方面进行合作,对中日两国女作家进行介绍,比如说我们把中国女作家的
一些作品介绍到日本。在我来之前,日本正在组织力量进行翻译,准备在会前抢译出一
些来,使参加会议的日本女作家对中国女性文学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以便在会上能
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国方面则计划出版一套中日女作家系列丛书(全21卷),
目前也正在进行之中。

--
         |\                                无限楼前  沧波意
         | \                                       谁采◎  花寄取?
         | /
         |/
     \___#___&-/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4.211]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