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heleed (烂仔皇帝&灌水王),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有关王朔迷和金庸迷之争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Nov 10 20:33:35 1999), 转信


             有关王朔迷和金庸迷之争

   在海外,认识王朔的人实在是不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仅限于一些颇为关心中国文坛的读者,一般而言,读者认识
更多的是书名,而不是作者。比喻说红楼梦很多人都知道,
但曹雪芹未必会有很多人认识。中国国内近几十年来,好的
作品出现断层,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文化作品一直都是个拖油
瓶子,后母对它的刻薄,就是拉出的粪便狗也不会理睬,倒
是那些趋炎附世的空话大话,能在后母的饭勺里刮出一丁点
来权以充饥。尽管这种比喻得太过一竿子。历来文化都被统
治者所左右,比如说“焚书坑儒”,“清风不识字”等等,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有两次很鼎盛的时期,那就是
战国时期和五四时期,这期间都曾出现过旷世的伟人,孔孟
、鲁迅、胡适等等。所以,文化一旦被政治所豢养,那绝对是
皮黄骨瘦的货色。半个世纪以来,有人说也有不泛的好作品,
但我认为禁锢太多,是万吨水压机挤压出来的,不象是艺术家
手里雕塑出来的作品。捧打出来的孝儿,虽孝,但奴性十足,
偶有反叛的,但螳臂当车,实在没有精彩的份儿。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武侠小说当道是不会觉得奇怪的。甚
至可以用饥不择食去形容,似乎是,能充饥的日子已算不错。
翻开中国的文化历史,诗词歌赋、文学作品都不离“风雅颂”,
主题更不离忠孝,至于江湖术士的恩怨,则喻为市井之斗,不
能登大雅,特别是旧体武侠所倡导的“义”更是不能凌驾于忠
孝之上。故此,能留存及官印的少而又少。金庸就是瞥准这个
玄机,在中国文学闹饥荒的年代,开始兜售他的山芋。其欢迎
的程度实在是不言而喻。不过,用受欢迎的程度去判别一个作
品的造诣也有很大的偏颇。很多读者都曾试过彻夜不眠地追读
过金庸的作品,但有多少读者如诗词般一个个字般去敲读,我
想大多莫过于追情节的为多。现在社会上很多很多的金庸迷,
这只是体现一种叫座,并不是真正的文学评价。英国电视台举
行一项千禧年近代音乐伟人的推举,访问了一百万人次,猫王
及米高杰克逊击败了莫扎特,对于这种结果的显示,所谓的民
意就能真正代表对音乐的评价吗?观金庸的作品,他的纯文学
性不大,他的作品更多的是面向老百姓,他是窥准了市场的
需要,是待价而沽的产品,市场的功利性特别明显,你可以从
金庸出书的速度以及故事情节的雷同就可窥见一斑。
   而王朔,以痞昭著的作品,他给我的感觉是,勇气很大,
却没有力气翻过四合院的“围墙”,惟有用摔盘子,拨弄一下
茶杯里的风波来发泄。这也不能怪他,他也不可能太出格,这
同诗仙李白装酒疯,里面却蕴涵着对现实的蔑视,有着异曲同
工的表现。我不赞赏那种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我喜欢那种兵
不血刃,喜欢那种孔明借东风,关云长水淹七军泛发着智慧光
芒的孙子兵法,王朔的文学语言,正是循着这种用兵之道,用
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字,在他的文章里暗渡陈沧的。
    王朔骂金庸,可能就是骂金庸文字的太过浅白,骂金庸只
是一介武夫,嬉笑金庸的文字不如他那么诡秘,不如他那么杀
人于无形之中。不过,王朔骂金庸,却给人一种大北京沙文主
义的味道,以前,歌星豆唯也曾骂过香港的四大天王不会唱歌
,有点京腔才是调的感觉,这种雷同并不偶然,这种高傲,王
朔是需要检讨的。
   王朔骂金庸如果是基于文字不如他那么暧味,太肤浅不过
,这对于金庸来说也是很无辜的,金庸是生活在一个文字环境
相当宽松的环境,他不需要对文字作掩饰,他没有弹劾社会制
度使命感的负荷,他只需要用最容易消化的文字去吸引读者,
大家读金庸的作品,行云流水,快马加鞭是最明显的读症之一
,而王朔的文字,自负太多,偏偏又是一个地下工作者,文字
无可避免地要做深加工,这种精炼,是拜环境所赐。王朔的
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在愤世的层面,而金庸的作品则是要娱
乐大众,他们的路向根本不同。更不能用文字的深浅作比较。

--
我其实不想灌水的啊。。。。
只是。。。你看看我的经验值。。。
没办法啊。。。。听kenry的:自己不灌别人也灌的啊。。。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1.9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