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ephiroth (birds of paradise), 信区: Original
标  题: 网上有没有文学?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May 11 22:27:18 2002), 转信

    听老杨批判网上无文学的话后,本想一笑了之,回家学习为重。但学习时总是
静不下心来,有些话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无奈下半夜跑来,
发了这个东东。

    网络文学,顾名思义,是指流传于网络上的文学或指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在传统
文学领域出现的有关网络的文学。老杨所说的网上无文学是指网络上并没有纯文学
的东西,并非否认网络文学的客观存在。但遗憾的是,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无法赞
同您的观点。网络上流行的算不算文学呢?

    恐怕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语文中使用的词
汇,像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一样大大的丰富起来了。“打的”“大腕”“克隆
”等新词语,让一个哪怕只归隐了几年的人出来听听,也会恍如隔世一般。而那些
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如“大虾”“斑竹”“美眉”“恐龙”等,也不见得就能让一
个没有接触过网络的人理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这几乎是个规律,历史上的大
变革时期,春秋战国.唐代.“五四”前后和解放时期,都是新文学出现的高峰期。
如随着佛教的传入,唐代佛教文学开始发展,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则更
是为以后几百年文学的繁盛打下了基础;“五四”前后,由于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
传入,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其中鲁迅的“白话文”革命成就突出;而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飞速发展,一场新的文学革命呼之欲出,网
络文学的出现只不过是革命的序幕而已。

    对文学发展来说,眼下无疑是个非常难得的机遇,网络迅速发展中在网上出现
的新语言.新思维.新概念特别是新语言堪称是文学的宝藏。唐代对文章体裁的革新
引发了“古文运动”;“五四”对文言文的大众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那么,现在新词语的涌现难道就不能促进新文学的产生呢?我认为,网络上不断涌
现的新词语正是网络上新文学的体现。

    遗憾的是,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元老们的疑问和指责,很多网上新出现
的词语,甚至已经广为人知,被大众所接受词语,都被一些学者或一些相当著名的
语言学家划为滥用之列。至于随之产生的新文学,则更是被指责为“假文学”或“
非纯文学”。老杨更进一步批评为“无文学”,彻底否认了这种文学的客观存在。


    这种判断的偏差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学观有关。重视文学中稳定的因素,认为
传统文学才是稳定的.正规的,对新出现的文学则不重视甚至武断的指责新文学不
是文学。这种文学观使文学研究不得不被动的跟在文学发展的后面,总是慢上半拍
,往往是文学研究者还在讨论新文学是否属于文学的范畴,民间的文学却蹦着欢快
的步子越跑越远。在文学界,这种冷落新文学的“贵族化”的倾向至今也不少见。
树上的叶子难道嫩的不算叶子,非要等到老了才算叶子吗?

    流行的未必是品位高的,但一定是受大众喜爱.有发展潜力的新事物。许多人
忽视了一个事实:新事物是所有事物的根本来源。如果始终不接受新事物的话,那
文学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了。应该认识到,对新文学的态度并非只存在承
认和否认两个极端,一个开阔的活跃的中间地段是存在的。在这个地段,大家可以
对新文学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引导新文学不断发展并最终与传统文学合而为一
。求新求异的要求使文学永远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并形成个体风格差异。对新
文学的讨论和研究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有助于我们在丰富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对新
文化的发展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从而促进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4.4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