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Poetry
标  题: 由中心边缘化的网络诗歌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Feb 24 11:12:35 2005) , 站内信件

由中心边缘化的网络诗歌

  2005-02-24 09:21:41



  诗生活网站参与创建者、中国最早触网诗人之一桑克接受本报采访
  由中心边缘化的网络诗歌

  □ 访谈

  有过“诗歌现场在网络”的说法
  南都:作为“诗歌在网络”的最早参与者和倡导者之一,请你总结一下“诗歌在网络”
的五年历程。
  桑克:在诗歌与网络结合的初期,诗歌刚刚从纸上进入网络空间,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网络上有一些全凭个人兴致写诗的人。
  随后,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写作能力的诗歌作者进入网络空间。于是,“诗歌在网络”
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专业程度的提高。随着这些人的加入并成为领头羊,网上出现了很
多追随者,网络诗歌一度兴盛起来。其次,一些已经放弃诗歌的作者,因为网络的原因又拿
起笔来。这不是说网络使他写诗,而是网络环境下的热闹气氛使他重新拿起了笔。一些人是
因为这个原因重新进入诗歌的,所以这也是值得格外关注的事情。我认为这是网络诗歌初期
的一个蜜月期,出了很多好作品,也出了很多新人。当时有“诗歌现场在网络”的说法,比
较切合实际。
  紧接着,网络空间发生了一些客观变化,比如互联网变成了局域网,“众声喧哗”的状
态对一些独立个人带来了新的影响,甚至情感损伤,他们渐渐退出网络,或者退到诗歌平台
之外的地方,比如博客等等更为隐蔽的网络空间——由中心自动地边缘化。现在活跃在主流
诗歌网站上的人渐渐形成了一种介于新和成熟之间的状态。也就是说,网络正在成为一种中
间性的东西。乐观地说,网络变得平和了,正常了。悲观地说,它变得日常化了,以前那种
活力和耀眼程度不再了。

  网络是一种生活方式
  南都:网络给诗歌和诗人带来了什么?有哪些变化和影响?
  桑克:最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以编辑为中心的发表渠道。过去发表诗歌要有一定的程
序,否则你的东西就不能被人看到。有了网络,这些局限就不存在了,你就有了发表的自由
。这相当于打破了一种诗歌特权——由几个人的标准变成了众语喧哗。它的好处是提供了很
多标准,几乎每个人就是一个标准,每个人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这使得一些真正好的作品
能够通过网络被大家所关注,不容易被遮蔽。第二,因为网络信息量增大,写作技术成熟的
时间缩短了。过去的写作往往需要一些“机缘”,比如碰到某个人或看到某本书,这样偶然
的因素决定了你的写作。现在网上什么都有,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选择他想吸收的东西
,那么他就可以很快成熟。第三是对个人耐性的影响。网络传播的速度过快,有些东西便不
能沉积。过去通讯不便,像等待这样的心理过程也更加复杂,而现在网络的便捷,使人的心
理过程也变得简洁化了。这对诗歌这种反映内心活动的艺术是有负面影响的。
  南都:诗人们应当如何对待网络?网络时代,诗人何为?
  桑克:第一,人们不能把网络当洪水猛兽,也不能把它当救世主。网络就是一个工具、
一个生活空间和一种生活方式,要平和地看待它。作为诗人来讲,把网络当成你发表作品的
地方和发言的空间,这就足够了。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所有人提供发言的空间。只有一
个限制:法律的限制。在这个限制之内,大家都能够平等、自由地说话。未来网络的发展趋
向也一定是这样。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底线的规则。
  过去因为隔膜,大家只能看到作品,无法了解作者。看陌生人的作品和读古代人的作品
是一样的,陌生化使得对作品的客观判断成为可能。现在,互联网使地球村上的我们成为一
家人,大家的性格特点都暴露无疑。一个作者的道德状况很容易影响到他的作品,大家看他
的作品时就无法客观化了。
  本报记者 黄兆晖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192.168.36.17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