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ti (每个站管都有一套丰富的过滤词典),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问写新诗的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16 20:11:55 2006), 站内

还拿破IC卡的密码来说事。
“学习”=“破译”
“学习的结果”=“破获密码”
“语法和习惯”=“密码”

无论是科学地“学习”,还是盲目地“破译”,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那就是把“结果”找
出来了。

无论是IC卡主的密码还是我破获的密码,都是同一个密码。无论是英语的语法还是古汉语的
语法,都几乎是同一个语法或极近相同的一个语法。这就是“结果”。

古汉语都成定法千百年了,英语才定型。这是一个时间先后的问题,所以也就是有了“巧合
”的说法。这个“巧合”是带点别样的意味的,我们说他是纯粹巧合也好,说客观的移植也
好,总之是让两种语言的语法都碰巧到一块了。

至于说到后面的“英语是一门新的语言,他由法语、拉丁语等语耦合而来,这也是它在全球
得以推广成功的主要前提”,你不能否认的是:

作为一种在14-15世纪之交才在国内占统治地位的语言(此前英国同时以英语、法语、拉丁
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到14世纪后半期方出现伟大的文本,其正式崛起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民族传奇。莎士比亚的横空出世无疑是英语文化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我们可以通过莎士比亚
来解读英语文化崛起的秘密:
1、莎士比亚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小时候曾经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因而可以复活
远比英语更悠久的语言并使后者所蕴涵的可能性进入其精神生命;
2、与这种语言上的背景相应,莎士比亚在创作中以“万物皆备于我”的态势统摄当下生活
和历史,所以,我们在其作品中看到的是古代、中世纪、近代的交融。由此可见,正是涵括
历史的行动造就出巨大的张力,使莎士比亚的作品成为奇迹。在这个过程中,莎士比亚并没
有明晰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转型,但他的伟大之处恰在于半有意识半无意识地将古代文化带
入了诞生中的现代语境。——王晓华《英语的强势地位与汉语文艺复兴》


另外,我想说说我对“英语是一门新的语言,他由法语、拉丁语等语耦合而来,这也是它在
全球得以推广成功的主要前提”这句话的看法。无庸置疑,英语、法语、拉丁语有着很密切
的血缘关系。法语是世界上第三大语种,他的形成得益于公元4世纪的拉丁语入侵法国(当
时的罗马吧)。拉丁语在法语中的柔合,使得法语前途无量。而英语的血统,又掺杂了大量
的法语和拉丁语(尤其是词汇)因子,这使得现代英语在全世界推行得天独厚,得心应手。
最起码不会像汉语那样,连字母都没有,要学就得从第一印象开始,而汉语文字是一种貌似
复杂的文字,与拉丁语毫不相干,故而,还没有推行时就遭到了外国人的拒绝了。


前段时间看到鲁迅说中国人是守旧的,连白话文当时也不敢主张和提倡,只是遇到了某要人
想废弃汉语改用拉丁字母,于是才退而求其次,决定还是改用白话文的好。于当时文化语境
,鲁迅说这话是进步的,但如今再这样说,或者再道出这样的理,恐怕就令人寒心了。中国
人现在非但不守旧,其实连穷苦劳民也都普遍崇洋了。汉语不学,英语倒是从幼儿园到考研
究生,一刻不敢曾停留的。如果鲁迅今天尚在人世,估计他要改改这话了:不用再费事在报
头上发文论述汉语的诸多不便,也不用在某要人会议上用英文作交流用语,只消得督促用人
单位在招聘之时把英语凭证卡严,想必不出十年,汉语就再不会有人学了。更殆说古代汉语
??



【 在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觉得英语好,并且觉得古汉语坏、过时的人是很无知的。因为英语的表达效率(传
递的信息量除以传递时间)还不如中国的古文。之所以英语目前占据了语言强势地位,是因
为英语吸取了古文的精华,移植了古文的语法。还有就是现代汉语和普通话的推广使得连中
国人都对古文放弃了热情。”
: “语言学角度上讲,英语之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地位,完全靠的是古代汉语的语法和习惯。
而从社会学角度上看,是时代和机遇成就了它。英语是一门新的语言,他由法语、拉丁语等
语耦合而来,这也是它在全球得以推广成功的主要前提。”
: 有你这样论证的么…………话都是你自己说了算。前面这两段讲得掷地有声说是“英语吸
取了古文的精华,靠的是古代汉语的语法和习惯”。然后你现在又和人说是“巧合”,那到
底是巧合还是学习的结果?
: 另:拜托说话别这么信口开河。“英语是一门新的语言,他由法语、拉丁语等语耦合而来
,这也是它在全球得以推广成功的主要前提”这个有必然联系么?而且你这样说,不觉得又
打了你上面说的英语的地位利益于古汉语的嘴巴么?



--
    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的义务。
                 ——一九六三年八月九日《人民日报·接见非洲朋友时的谈话》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192.168.125.4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