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uizas (宁静与声音), 信区: Poetry
标  题: [合集] 贵在真实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Sep 28 08:44:04 2001), 站内信件

volley (混蛋阿三) 于Tue Nov 21 10:43:50 2000提到:

发信人: jjwr (每夜的昙花), 信区: Poems
标  题: 贵在真实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0年11月21日10:40:1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阿弟很早就让我评评他的诗,开始由于看他的东西就那几首,惟恐说错了话。不过

今天兴之所至,我就说几句。

    阿弟走得是生活的路子。走这条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真”。“真”“善”

“美”往往不分家,因其真,也就有善和美。这里要强调指出,阿弟的真是以其对生活

的“善”与“美”的追求为前提的,所以他的“真”也就跟他的追求融为一体。阿弟的

特色是写情诗,不过我更看好那一首《吱呀吱呀》和他的小孩就快出世之后的相关诗

作。因为这描写得是人之大情。任何人在此刻都有自己的灵魂净化,而阿弟选择得是诗

歌的方式。有句老话叫做“反朴归真”,因其“反朴”,所以能够“归真”。阿弟在这

里选择的方式不是为了“朴”而“朴”,而是出于真的需要,自然而然的“朴”。

    我提到阿弟选择“朴”的方式,实际上是为了不给人造成错觉,以为写诗只需要做

到“朴”就够了,而不必去在乎形式。如果真是这样,那实际上就是开诗歌的倒车了。

中国在诗歌形式的探索上走了两千年,“五四”后又走了三十年,到了七十年代中期

后,又走了二十多年,这条古老而崭新的路必须要继续走下去。

    所以我就要提到走生活的路子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容易被生活束缚手脚,解脱不

出来。关于这一点,我想阿弟在目前解决得还是很好的,那就是源于生活,又超脱于生

活之外。诗歌中的生活观是一种内在的美的体现,而不是坚硬的枷锁。

    其实阿弟的创作还有更深入的意义。人们常常对深圳这个城市怀有一种文化上的不

信任的眼光,认为深圳瘠薄的土壤难以承受文化的更深入发展。但阿弟能够站出来,虽

然还没有惊天动地,却给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道路,证明了人们的眼光是有色的。

    同样,这种意义也适用于网络上。最近有人在哀叹网络文学其实就是象痞子蔡那样

的人在瞎起哄。阿弟的实践同时也说明,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学的形成是有生存基础的。

    深圳的出现是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历史的转变,而实际上,未来的中国基本上都要

因应这条路。而网络的出现则是人们精神生活方式的一种历史的转变,同样,未来的国

人也都要走上网络的道路。

    这样说来,阿弟在网络上充满挚情而没有矫情的创作也就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旧

的文化没有被我们抛弃,而是被我们改造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文化也就不知不觉地

诞生了。


andywu (阿弟) 于Wed Nov 22 17:35:47 2000提到:

   三哥,在北大我已经是很觉惭愧的了,现在却又让你转到这里来啦,你这是谋杀哦。其
实,后面写了“阿弟”的地方,换上三哥应该是更恰当啦。
   在一网, 也看过几篇三哥的文章,那篇给邱MM的诗,看过很是感动的说,其时再看了昙
花(后来才认识他)给邱MM的文章,当时感动之余在想,其实我也有个同学与邱妹妹一样是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逝去的经历虽不同,但性质差不多,当时我就想写首诗出来作个纪
念,但我当时对诗歌仅仅也就是“感冒”而已,写是不会的了。
   而我真正动了念头开始用诗歌来表达生活中的感想,用诗歌来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切
,却是因为后来生活的一些不如意事情,所以我的诗歌的情调都比较低沉的了。昙花兄所说
我走的是生活的路子,这一点大抵是没评错的。
   但昙花兄谈到我的文章所引出的意义,其实我相信这时说的“阿弟”指的是我们在深圳
的一大帮喜欢网络文学的朋友, 而不真的就是我阿弟了。我们在深圳这个特别的地方,在
现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觉意不觉意地在追梦。就说昙花他自己,何尝又不是在实践中追求
他的梦?
   作为一个生活在深圳的人,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希望真的如昙花凶所说的,旧的文化
没有被我们抛弃,而是被我们改造,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为新的文化的诞生尽自己的
一份力。
   末了在此谢谢昙花兄和三哥能注意到我这个后辈。


jjwr (救救文人) 于Wed Nov 22 19:20:48 2000提到:

    叫声“三哥”已经让我折寿了。
    再说什么后辈,不是要打击报复我吧?
    我是比任何人都后的的后辈,也以当后辈为乐。
    我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其他人,我叫你“阿弟”是因为那是你的昵称,你就别当一
回事。
    承蒙不弃,将来小孩出世,能叫我一声叔叔,我就开心死了。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仿佛昨天都还在叫别人叔叔。
    不过我对你的评论是真心的。

?
   三哥,在北大我已经是很觉惭愧的了,现在却又让你转到这里来啦,你这是谋杀哦。
其实,后面写了“阿弟”的地方,换上三哥应该是更恰当啦。
    在一网, 也看过几篇三哥的文章,那篇给邱MM的诗,看过很是感动的说,其时再
看了昙花(后来才认识他)给邱MM的文章,当时感动之余在想,其实我也有个同学与邱妹
妹一样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逝去的经历虽不同,但性质差不多,当时我就想写首诗
出来作个纪念,但我当
 仅仅也就是“感冒”而已,写是不会的了。
    而我真正动了念头开始用诗歌来表达生活中的感想,用诗歌来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
一切,却是因为后来生活的一些不如意事情,所以我的诗歌的情调都比较低沉的了。昙花
兄所说我走的是生活的路子,这一点大抵是没评错的。
    但昙花兄谈到我的文章所引出的意义,其实我相信这时说的“阿弟”指的是我们在
深圳的一大帮喜欢网络文学的朋友, 而不真的就是我阿弟了。我们在深圳这个特别的地
方,在现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觉意不觉意地在追梦。就说昙花他自己,何尝又不是在实
践中追求他的梦?
    作为一个生活在深圳的人,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希望真的如昙花凶所说的,旧的
文化没有被我们抛弃,而是被我们改造,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为新的文化的诞生
尽自己的一份力。
    末了在此谢谢昙花兄和三哥能注意到我这个后辈。



qingfeng (追赶时光的日子) 于Wed Nov 22 21:41:19 2000提到:

                         ………………………………今天遇到那些人,你不仍然
                                      要叫叔叔  嘿嘿


flyfree (李逍遥) 于Wed Nov 22 22:14:48 2000提到:

我很尊敬jjwr,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多两句嘴

                              ~~~~~~~~~~~~~~~~~~~~~~~~~~~~~~~~~什么是真?
                  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真实?据我所知,这两者并不完全兼容
  ~~~~~~~~~~~~~~~~~真是这样吗?有了真就有了善和美?
                   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丑恶毕现,你可以看得真实,但不一定美
                       ~~~~~~~~~~~~~请问,此“朴”为何“朴”?
             既然说朴,难道不是早就说明了它的自然吗?何须再反面强调呢?
        ~~~~~~~网络本身就是自由言谈的,相对于所谓的传统文学而言,看的人
              本该“囊括大典,兼容并包”,痞子蔡是否瞎起哄,一个人无法评判


jjwr (救救文人) 于Thu Nov 23 09:14:28 2000提到:


                            斑竹英明,怎么就忘了这档子事。



jjwr (救救文人) 于Thu Nov 23 10:01:52 2000提到:

    感谢你的尊敬。
    尊敬不是一种地位和名位的体现,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在你尊敬别人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别人的尊敬。呵呵。
    我想对你提出的两点进行应答。


    我在这里说的“真”,跟“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是我想

应该不隶属于二者,这里的“真”关键是一种心灵之“真”。诗歌的功用一个很重要的方

面在于再现生命之真。在这个“真”之中,不必去考虑“因”,也不必去考虑“果”,而

是直接聚焦于现时的心灵。当然诗歌并不拒绝“因果”,只不过这种不拒绝并不是刻意相

求的,而是让它自然地呈现。用一个比喻,写作诗歌就象在生活中呼吸。我们研究诗歌的

时候,就好比是考察呼吸的原理,考察其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于是有了对形式的追求。

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却要超脱于形式之外,不被形式束缚了手脚。这正如一个武林高手

改进自己的呼吸方式修习内功,他的改进只表现在修习的时候。而在修习之后,他的呼吸

还是自然流动,而不能一天到晚就做呼吸这一件事。此时呼吸是一种自然状态。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并不象电脑的平台,虽然有所差异,其不兼容状也并不

是特别严重。因为“艺术真实”脱胎于“生活真实”,是一种生活真实的升华。二者的不

兼容有一些是艺术实践中产生的,有些则是人为的。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也有很多原

因,其中之一是生活压力与艺术压力的关系。生活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而艺术

则着重于精神。当其中一种压力大于另外一种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割裂开来的感觉。但这

只是压力所造成的假象,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


    美是一种状态,它有一个参照物,就是“丑”,美与丑是难以完全割裂的。如果没有

丑,这世界上也就没有“美”的概念。作为艺术的美本身,就是在丑恶中提炼美感,在黑

暗中寻找光明。如果没有美的眼睛,就发现不了美;同样,没有了美的眼睛,也发现不了

丑。在真实的丑恶中,谁说没有美呢?因为美就隐藏在丑的背后。


    一个古老的故事,关于西施和东施的。这里可以将西施的“颦”引申为一种“朴”。

但是为什么西施的“颦”就是一种美,而东施就不是呢?(其实东施的未必就不是一种,

只不过这里假定不是。)其原因就在于一个“效”字。“效”是一种外在的模仿。而

“朴”本身,则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反朴归真”是因为被“朴”感动而砰然心动,是

“心动”而不是外在的动。外在的动虽然也跟“心动”相似,但失去了内核,效果也就

不同。


    其实我在下面一段中已经有了说明。就是不能对“朴”无限上纲,否则会走入一种

庸俗的自然至上观的陷阱。


    我是概括他人的观点。其实痞子蔡我是很尊敬的。



andywu (阿弟) 于Thu Nov 23 12:07:05 2000提到:

呵呵,我本是不再在此贴文章的了,我是要在此作游客的。
但看了众位高手的讨论,手痒痒便马上作了篇文章贴在后面,我要表达的不是太多,并且想
补充一句的就是:无论结果如何,前面的路总是要走下去的,能在途中留下几个脚印,便是
不枉此行。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