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verve (Moving,just keep moving...), 信区: Poetry
标  题: 回眸网络诗歌(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Oct  4 19:39:31 2001), 转信


公元二千零一年,西安诗人伊沙在哀叹了好几年“饿死诗人”之后,终于开始了在网络上
的诗歌耕耘。确切地说,也许伊沙在网络上耕耘已久,但是伊沙真正以活跃的面目出现,
还是在“唐论坛”开通以后。“唐论坛”的真实历史没有正史可考,不过从论坛的发展面
目推断起来,应该是黄海、吴一等年轻诗人“窜通”伊沙进行的一种网络实践。在这个诗
歌行动中,伊沙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韩东、于坚、秦巴子以及其他一些享誉已久的
诗人都先后参与了“唐论坛”的建设。此外,其他一些在过去二十年里比较活跃的诗人也
先后在唐论坛留下足迹。
其实在唐论坛之前或同时,“诗江湖”、“诗生活”、“或者”等网络诗歌已经小有名气
。而“榕树下”联结起来的那些诗人也都慢慢在网络上展现出自己的色彩。笔者上网较迟
,到教育网之外的网络空间闯来闯去更是最近半年才有的事情,目前能够知道的也就只有
这些。而真正关注较多的还是“唐论坛”,而由于时间关系,就是这个论坛也只有一些初
步的印象。

总的感觉,“唐论坛”由于汇聚的诗人年代广,层次多,观点差异大,因此整体感觉象是
诗坛的微缩。也许这跟伊沙的诗歌观有关。其实伊沙我不认识,他的诗和评论我读得极少
,偶尔读到也是从足球报读到的,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还是在一九九八年杨克编的新诗年
鉴上面,后来虽然估计这个人在诗坛有些地位,那时侯学习紧张,却也没空去到处寻找他
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谈论“唐论坛”和伊沙,只好采用循环论证的方式——从“唐
论坛”看伊沙,又从伊沙看“唐论坛”。反正唐论坛天天有大量文章,而伊沙又天天在“
唐论坛”发文章和有目的地灌水。

“唐论坛”作为一个网络论坛,一开始就具有了网络所具有的一般属性。访问量是网络生
存的生命线,在这一点上面,由于经营者的努力,做得比较成功。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其
代表性之广泛,决定了该论坛可以与网络以外的其他闻名诗歌单位一较短长。这里的“短
长”是就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的。同时这里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及时性和多人
参与性方面远远是其他诗歌单位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从很多有实力的作者的原创作品的充
分交流和得到来自各种声音的评论上可以一见端倪。其他诸如“诗江湖”、“或者”等大
型论坛以及众多小论坛的作者不断在唐论坛发出声音,这也说明“唐论坛”的存在意义已
经远远超出那些留下名字的著名诗人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其影响的深远性也许要到将来
无数时光过去以后才能更好地体现。

但是网络也同时具有另外一个属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及时性使一些以前在诗坛中本来就比
较尖锐的问题更加突出出来。虽然唐论坛的一些著名诗人和后起之秀采用原名上网,但是
在论者本身,由于是直面诗歌,都采取了尽管有所灵活但同时也更加坚决甚至固执的方式
。这样在一些原来苦心经营同时通过缓冲交流而建立起来的共识上,也就出现更多难以愈
合的偏差和裂痕。而诗人本身就是比较个人化的动物,即使有理论的诗人也分别有自己的
诗歌理论。如果要在以秒为单位的网络时间之类达到诗人的充分理解,无异是一种苛求。
即使象韩东和于坚这样多年的老友,也差点在网上老拳相象。这并不是诗人的人格问题,
而是网络的一种必然性。诗人如果不能超越这种必然性,也就谈不上拥有真正的网络诗歌
。对于韩东和于坚来说,最终选择了淡出网络的方式,因为诗人更加珍视情谊。但是他们
的淡出一定是暂时的,因为网络天然应该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文人的最佳生产和传播工具。
即使这个“一定”是虚假的,那也只是代表个别的诗人,今后的诗人会更加成熟地理解网
络这个新工具的。

把“唐论坛”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将会遭遇“70后诗歌”和“下半身”这些近来在诗歌
界流行的字眼。“70后诗歌”是一种对70年代的昭雪,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70年代出生
的这些“当写青年诗人”,在先前的年代里并非只是随波逐流,只不过他们的努力被不完
善的诗歌舆论和诗歌研究忽视了。作为一个年代来为自己张目,这本身就是一种辛酸;而
在一个已经久久遭遇“饿死诗人”的时代里为那个年代出生的诗人张目,就更加是一种辛
酸;而这样的张目仍然要借助于网络的新工具来完成,则就是一种苍凉的辛酸。70后出生
的人从懂事的时候起就被当作“身在福中”的典型,尤其是75后出生的,饿肚子的经历非
常少,被灌输的又是“好孩子”哲学,这使他们更加关注精神,而且是一种仰视的态度去
关注精神。70后的人在过去二十年里可以不承认自己,但是必须要承认别人,因为必须要
学习,才能满足自己的追求。但是恰恰就是这些70后的人,骨子里拥有仍然不被主流社会
认同的自己的东西。70后的人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东西,或者说是压
抑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们亲眼看见一个社会从一个瘪三长成油头粉面的样子,他们深知一
切都是不容易的,但也是不能悲观的。70后的人知道现实中有跟自己格格不入的东西,但
是又能够理解现实的格格不入。70后的人作为一个过渡年代的生存者,被动的东西太多,
来不及形成自己的主动,结论已经抛过来了。不但老一辈认为他们缺少了当年的锐气,新
新人类又认为他们太执着,他们注定只能拥有边缘的话语。这样当卫慧说出了一些真感觉
的时候,老一辈在那里固然是大惊失色,新一代又觉得太过时。其实这个时代的观念已经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面扎下根,要么“古典”,要么“最新”。90年代是一个在文化上最被
当代人看不起的年代,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恰恰是70后或者相当于这个时期出生的。

但是70后的人并非是如人们眼中的那种文化懒惰者,他们的的努力可能比任何一个时代的
人都更加多。走到街上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70后的人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疲乏,更加
找不到人的特征,反而更加象机器;但是回到家里,他们就成为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
当然这个“浪漫主义”要加以泛化,泛指一切适合于作诗的状态。很多人埋怨刚刚过去的
年代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恰恰是因为他不明白,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就是在诗歌的溶液里
泡大的,他们从头到尾都是诗,不需要去摇头苦吟,也不需要任何人加以鉴赏,他们的诗
是天然流出来的。而70后堂而皇之登上网络诗歌的大雅之堂,不外乎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这
些。

严格地说,伊沙出生于60年代末,不能属于70后。但是伊沙跟70后也贴得很近。最近20年
的诗歌从87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那时侯伊沙不满20岁,他的人生历程跟70后也便拥有
一些相似性。可以说,如果没有“饿死诗人”的惨痛经历,伊沙也就不会有那么高涨的热
情走进网络,一直坚守在“唐论坛”的最前线。无论伊沙与人的争论谁对谁错,这个精神
尽管在70后也有人存在,却还没有伊沙那么大的号召力。正如杨炼在“朦胧诗”与“第三
代”之间的承接关系,伊沙也在“先锋诗”和“70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更重要的,
上天对中国的网络诗歌恩赐了象伊沙这样的组织者,这使网络诗歌从一开始就没有青黄不
接之感。

“下半身”也是伊沙曾经参与过的一个新流派,属于“70后”的一枝。这个流派所走的路
子,刚好印证了“70后”的特殊经历。从“下半身”那要剥去上半身伪装的革命宣言,已
经证实了“70后”的确拥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被动接受压抑自己的问题。从前
“70后”以为,到了应该长大的时候,他们也就可以象前代人那样自然长大,但事实并非
如此。从前以为自己浅薄,所以着上很多伪装,越是老实巴交的样子,以为就越会有人看
得起,越会被人家传授一些《九阴真经》之类的秘诀。其实不是那回事,真正的秘诀就是
自己,离开自己越远,就越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瞧不起,也就失去了按期成熟的权利。到
了后来,大家都明白了,真正的诗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不需要开学术研究会才能定论
,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去做,同时大胆地叫出自己的声音,管他对与错,叫出来再说,把自
己的“把柄”和“漏洞”暴露给人看。伊沙说得更直白,“下半身”就是“鸡巴”。这可
以使“下半身”更达到一种粗俗而并非淫秽的效果。使用“并非淫秽”这个词语非常艰难
,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此地无银三百两”或者是“装腔作势”,好在我不是写“下半身”
的,仅仅研究一下而已。举个例子,沈浩波那一首写在车上摸女孩子的诗,象是一部超短
的微型小说,中间涉及的人物有“我”、女孩子还有你我和众人。就好象分析一个案例,
先是说出作案经过,包括了对方的反应,让人联想到“拉链门事件”的那些陈述(我没有
读过,不过据说陈述很具体),然后是公众的反应。因为这些是人类生活最讳莫如深的部
分,哪怕就是那么一两句,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已经让人震撼。

总的说来,短短几个月发现的网络诗歌的东西,长势还是喜人的。但是“网络化”的争吵
,也确曾给网络诗歌造成阴影。最近伊沙也已经到了一种比较难以自拔的状态,在这里只
好给这些网络诗歌建设者以平安的祈祷。比较大的争吵,ie界面上见到不多,不过在高校
bbs 上,最近半年内发生的争吵就有北大未名诗歌版的有关版务申请的争吵,中大逸仙的
有关原创和评论的争吵,华南木棉的关于诗社和诗歌版的争吵。高校bbs 的争吵因为大家
都在校,解决问题可能相对于ie界面要容易一些,目前这些争吵都已经平息,当事双方也
都差不多和好如初,或者说不打不相识了。这让人对网络的未来又多了一些光明的期盼。


转自昙花关税地带。。。




--
               在刹那燃烧生命比庸碌一生要好

※ 修改:·verve 於 Oct  4 20:08:31 修改本文·[FROM: 192.168.36.156]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5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