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每夜的昙花), 信区: Poetry
标  题: 师生论诗【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Apr 22 15:56:31 2009),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udent 讨论区 】
发信人: cmzcl (走在生活的边上……), 信区: Student
标  题: 如沐春风——来自校长信箱的感动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Apr 21 21:56:23 2009), 站内

信件标题 迟来的问候
收信人 章校长
收信时间 2009-4-21 13:41:00
信件内容 章校长您好:
    学生潜水已久,今天才来问候一下校长,实在惭愧。(写完才发觉很长很长,校长若忙
则请免阅,虽非千里鹅毛,校长知道这是来自一个普通深大学生的问候就够了。)
    入校以来,一直以我们的校长和校长信箱为荣。校长通过信箱关注民生,事必躬亲,令
人钦佩。之前看过有被感情问题困扰的同学在信箱询问校长的,也有不少丢失物品的同学在
信箱里留言。其实从这看到了一是同学们对校长的爱戴;二是校长信箱居高难下的人气。开
始的时候我和很多同学一样觉得这样的小事也往校长这发,很不得体,也太不体谅校长了,
因为校长太辛苦了。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封主题是“寻物”但题目后附有(
校长免看)字样的信,之后很多的寻物信也都开始附有这样的字了。这是一种进步,无声的
进步。有这些字样的信件,说明学生于此寻求帮助时不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转而代之
是一种谦恭的态度,并且从中透出对校长的体谅和爱戴。每念及此,看到章鱼们都会心疼自
己的老章,即使仅仅是令校长鼠标少点一次,就也觉得很高兴。

    在看校长信箱的过程中,看校长的回复是很赏心悦目的,时而辞章典故信手拈来;时而
如话家常谆谆而谈;时而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时而气度宏拔清雅高绝。
    校长信箱里,排沙简金,往往有得。

    其一,余尝记老信一封,那是2005年5月,章校长上台不久,有学生写诗问道:“荔枝
青青挂枝头,一万学子已翘首。闻得亲和以治校,今年还分荔枝否?”校长赋诗回复:“去
年六月时,荔枝分到手。笑问岭南人,细数三百否?今年六月时,荔枝分如旧。相约绿荫下
,红果盈怀袖。”一时传为佳话。

    其二,有一信题为 :讨论一下"泰戈尔的诗"主题是怀疑诗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作者的问题,这是一位理工科的师兄提出来的,问题的提出有条有据,层次明晰。给我很深
印象原因是:同学对周围事物所包含问题的敏锐触觉;郁教授对此问题的答复看到治学方家
所具的细致严谨,令人钦佩。在这封小小但不短的信中,我学到了很多。章校长恐同学们有
遗珠之憾,也曾特将郁教授的回复转发一遍。

    其三,适逢元旦(还是其他节庆记不清了),章鱼们纷纷冒头祝校长新春愉快,同学们
来信大同小异但情真意挚;校长回复封封不同,让人目不暇接。想必老章是诗兴大发。学生
见识短浅,难尽识所有回复的诗词妙语之出处,唯一句记之凿凿: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
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也是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学生唯一记得的句子,此句当年以江南
风物打动北逃叛将陈伯之的故国之思,“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万归降。”其实此句本
就写出天地之大美,只是有此文史轶事,更增异彩。

    其四,又有信一封,题为:凤凰古城游记一首 此生诗曰
         凤凰啸成七月歌,半入山风半入河。
         晨起万户捣衣声,暮落一湾碎草鹅。
         衣冠文墓归乡路,曲酒花冢离人车。
         也无恨情也无醉,身外微尘原是客。

    校长回复:伦敦GATWICK机场候机室。五位老师在欣赏这首诗。公推:凤凰啸成七月歌
,半入山风半入河。为佳句。讶叹07学生居然如此风雅。
    依稀记得当日闻及此诗,也是被校长信箱里的这一风景所倾倒,所感染。此诗意韵俱佳
。其中名副其实的“风头”,其锵锵之声,更是绕校三日,余音不绝。而其间的“衣冠文墓
归乡路,曲酒花冢离人车。”虽难及千古奇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亦异
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但也自有一番风味。
     说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学生想起了《唐代文苑风尚与唐代诗歌》选修课里老师
提到过胡应麟《诗薮》曾云:“盛唐句如,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
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
、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虽一家之言,亦不失为黄绢幼妇之句,博君一
哂。
    学生一介理工白衣,在文科上无名师领路,亦无家学之厚,即使整日不务理科正业,然
资质驽钝,在同为07的同学如此才情面前自愧不如啊。0707,吾亦07,父老父老,奈何奈何
。有一知交也曾于风槐长叹:若能得校长如此盛赞,朝闻夕死,死不恨矣。
    想起初中学生读书之余,也曾有意气之句:独陷豪唐婉宋中,唯憾无酒把临风。但是古
诗讲究体制格律,史典谙熟。学生根基浅薄,实难为之,苦闷之余,后也只是偶有打油之句
,不登大雅之堂。
    其后又接触到现代诗,之前于高中惭愧的说,当时的确没能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后来得以邂逅漫步雨巷飘袭丁香的戴君,“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先生
,诗歌三美的红烛闻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当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激动
的难以自持,想于同侪间奔走相告时,往往却是冷淡与寂静。似往一潭粘稠的水推入巨石,
只听见沉重的噗通一声,石头旋即灭顶,水面便寂静无声了。
    有人无奈的说,如今,已经不是一个读诗的年代了。”是真的吗?不,因为我始终认为
诗歌和音乐、绘画等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是直指我们的内心的。造成如今诗歌这种窘困的局
面,很大的原因是大家都太忙了。时值就业严冬,经济危机,而美国人还无赖地昼夜不停开
动他们的印钞机,凡此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种种,上至肉食者,下至百姓,我们都再难有那份
读诗的心境。
    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是我大一在图书馆的一角胡乱翻查遇到的,“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
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在那之后,我又遇到了几句话。
    在上陶一桃老师的选修 对话《理想国》,课堂上她在描绘柏拉图所编织的哲学王的梦
时,还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同学们,你们的头脑不应是被填充的容器,而应是照
亮他人的火炬。”
    在上杨茂明老师的选修 尼采思想研究,课堂上他饱含生命诗意的激情地诉说以让我们
接近尼采这个高贵而孤独的灵魂时,还说了一句令我如梦方醒的话:“人们都问我路在哪里
,而我要问,你的路呢?”
    感谢这些给人灵魂以力量的导师,他们毫不吝惜地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赠与,赠与那些从
他们自己华丽人生中淬炼出的忠告。
    最近学生因同学推荐,在读一本《苏菲的世界》。书的扉页写着: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
哲学启蒙书,已翻译成54种语言出版,全球销售超过3亿册,获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国图
书大奖。     其实这可以说是唬人的,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印数并非好书的唯一指标。其
实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这句:《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
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其实,个人短见,哲学固然靠哲学家们的默默耕耘,也是哲学家们对人类的关怀。但哲
学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每一个人的。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什
么样的生活是好生活?想必不是哲学家的我们也都曾或多或少地想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必定很多同学比我早知道这本书,对于他们那我就是人
云亦云多此一举了。但是如果对哲学(也可以说哲学史)有兴趣的同学,却没听闻《苏菲的
世界》的,那就不要错过了。
    其实学生写信的本意在《苏菲的世界》里读到了收录的一首好诗,不忍埋没,便和大家
分享,节录如下:
    “所以,达尔文的理论不是正好让我们体认到我们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
,每一个细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吗?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
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
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英国诗人兼小说家哈代
(Thomas Hardy)在《变形》这首诗中表达过同样的想法:

这紫杉的一截
是我先人的旧识,
树干底的枝桠:
许是他的发妻,
原本鲜活的血肉之躯,
如今皆化为嫩绿的新枝。
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
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
而许久前我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
或者已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
所以他们并未长眠于地下,
而只是化作花树的血脉经络
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
再次领受阳光雨露
以及前世造化赋形的活力!



本人又找了诗的英语原文
Transformations
By Thomas Hardy

Portion of this yew
Is a man my grandsire knew,
Bosomed here at its foot:
This branch may be his wife,
A ruddy human life
Now turned to a green shoot.

These grasses must be made
Of her who often prayed,
Last century, for repose;
And the fair girl long ago
Whom I often tried to know
May be entering this rose.

So, they are not underground,
But as nerves and veins abound
In the growths of upper air,
And they feel the sun and rain,
And the energy again
That made them what they were!
    本想和大家一同分享也籍此诗让老章忙里偷闲,放松一下,谁知一摸上键盘就打了这么
多的疯话。希望校长莫怪,学生虽“行僻而坚”,深大校园和校长信箱里的美好回忆实在太
多,恕学生此信“记美难博”。
    希望校园越来越美,也希望校长信箱里,少些刻薄,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和谐(
原来我也被“和谐”了,呵呵)
    深大才人辈出,今日童子无知,痴言疯语,抛砖引玉。愿那些鲜有出手的真正的陆海潘
江之辈,多些上校长信箱来,为深大这特别的风景增添一抹出自己手的亮色。
                 愿校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07通信学生孙沛斌敬上
(关于署名想说,这因为跟人打赌说我敢不敢署名,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多疯多不正常,
不懂我的人也只是无关的三个汉字罢了。其实名字很多时候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Andy换
了狱长的那双皮鞋一样,没多少人会留意到的。)

P.S. 因思文言乃开启祖国古籍之钥,而我是理科学生,于此不明深浅 ,学生再讨扰一问:
想自学好文言应从何书看起,中华书局的《古代汉语》可否?需如何才能少走弯路呢?望校
长不吝赐教。


回复状态 已回复
回复时间 2009-4-21 15:24:00
回复内容 沛斌同学:
    阅读来信,如行山阴道中,目不暇接。
    有些我十分熟悉或比较熟悉,如唐人老温,明人老胡,现代徐康桥,戴雨巷,当代查海
生,荔园陶一桃,杨茂明。
    有些过从甚疏或相当陌生,如英国人哈代和他的《变形》,挪威那位中学教师乔斯坦.贾
德和他的《苏菲的世界》,美国人斯蒂芬·金和他的《肖申克的救赎》。
    有些虽仰慕已久,却美人如花隔云端,如爱因斯坦,尼采,达尔文,泰戈尔。
    看来,或者,确信,你人在理工,心怀人文,有五十年代中国理工的林下之风,文理双
修。
    与你差不多,我喜欢古典诗词,但写不好。也喜欢新诗,更没有写好。但现在翻一翻过
去的草稿,心里仍有无限的快乐。至少可以慰藉,这一生曾有一段时光在诗歌中流淌。
    比你差一点的是,我极少接触外文原版作品。在北京大学,有人送我一本英文不入流小
说《维纳斯三角》,一边读一边查字典,几天下来,味同嚼蜡。到深圳大学,刘小枫教授建
议我翻译《意识形态的时代》(作者哈佛教授),过程枯燥。所幸该书结尾诗文相间,也是
曲终奏雅。兹录如下:

    意识形态总是追求人间乌托邦,即全面地改变与改善现存的有缺点的世界。也就是说,
意识形态试图扭转世界,改造世界,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全两样的新世界。尽管有些意识
形态人士认为新秩序胜过旧秩序,另一些反对派认为世界无需改变,但是,持之以恒的是,
各种意识形态的的确确正在设法动摇旧的方式。上述最后一个意识形态——女权主义,毫无
疑问,要让世界发生重大的变化;而本书论说的第一个意识形态——美国革命时的自由主义
,也同样要让世界变化重大。我们会清楚地记得,1781年,当康华利斯(Comwallis)在约克
镇向华盛顿投降的时候,他曾命令乐队,在当天的军事礼仪中,演奏悲伤的曲子。并且,他
特别要求乐队演奏了一支十分古老的英国摇篮曲:
    如果金凤花绕着蜜蜂飞呀飞;
    如果小船儿航行在陆地,大教堂建筑在海面;
    如果小马驹骑在人身上,青草吃掉了大奶牛;
    如果猫儿被老鼠追得跑进了洞;
    如果妈妈为了两先令半的银币,将婴儿卖给了吉普赛人;
    如果夏天变成春天,而其他东西也随它而变;
    那么整个世界就反了。
在康华利斯看来,美国人打败了英国人,正如儿女背弃了双亲,都违反了一切事物的自然之
理;简单的主张平等主义的美国人能够推翻保护特权和阶级的人,则是世界的颠覆。
    不过,当今的意识形态家,无论好坏,仍和从前信仰自由主义的美国革命家本无二致。
他们同样寻求明显的决裂和新的开始,正如我们起先论及的佩恩,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思考
问题。不过,佩恩在世的时候,已经有幸目睹了他的乌托邦的实现。他曾写信给一位法国人
,其中,他评论了美国革命,说:“我们的思考方式与思考方法业已经历了一次革命。此刻
,我们正以一双不同往日的眼睛在观看,正以一双不同往日的耳朵在倾听,正以一种不同往
日的思想在思考。”至于当今之人是否愿意这样做,是否需要这样做,是否应该这样做,则
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此例说明,政治理论家也明白一个道理,诗歌有助于增加理论的磁性,“不学诗,无以
言”。
    又,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古代典籍的一流导游。
    祝
春褀

                                                 章必功
                                                     2009.4.21


==================================================

如此师生关系,让人如何能不怀念深大!

但愿校长信箱中让人这样如沐春风般的信件越来越多……

如此,即有望早日实现“高校之林,后来居上”









--


用心生活

※ 修改:·jjwr 于 Apr 22 16:01:50 修改本文·[FROM: 58.255.150.75]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116.24.190.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