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lyfree (解脱),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由礼仪之争看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Nov 19 22:08:47 2001), 转信

    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开东西方宗教交流之道,但是耶稣会士的目的在于“传递
圣教”,耶稣会士对儒家"上帝论"的借用,一直发展到企图利用和改造皇家"郊祀
"制度和宽容中间社会祭祖、祭孔等礼仪制度。对待多元中国文化的宽容态度,不
妨碍他们建立一神论的"基督论"。这种理论实践是基督教"普世化"的早期努力,也
是儒家文化"全球化"的最初尝试。它对近代人类讨论多元文化下的信仰形式有很大
的启示。基督教在西方,正如中国的孔子儒学一般,这两者的相遇,足可构成一种
东西方文化宗教信仰意识的大碰撞。由此礼仪之争而探讨文化之争,虽不足见微知
著,但探究起来,仍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命题。
    西方基督教在中国所受到的内部及外部的阻力即来自于这种碰撞之始的疑惑及
不满,下至某些传教士,上至教宗,都认为基督教的所谓“普世”,就应当要求教
众绝对服从教宗的意志。对于这种宗教意识形态的征服,十字军的几次东征,就很
能说明问题:不服从我就打。但文化方面的争论,就没有这么简单。后世的文化相
对主义认为,没有一种文化是低等的,欧洲和中国都自认为是当时世界上的文化中
心,这就为“谁服从谁”铺下了伏笔。这种宗教信仰观念的冲突之始,很具体的表
现于礼仪之争,主要在于三点:一、敬祖之礼;二、祭孔之礼;三、祭天之礼。这
三个争论之点在于:一、中国人士,或于私宅,或当广众,无不敬奉先祖,设置供
台,放祖先牌位,逢节则祭牺牲。奉祀祖先牌位是否即为宗教的仪式?二、中国人
最崇孔子,有学之处皆有文庙,逢节祭祀孔子,崇隆尊重与祭祖无异。祭祀孔庙是
否只为敬礼,还是含有其他异端宗教的 膜拜意义?三、以上帝二字与天字,称呼
造天地万物的真正主宰,是否恰当 ?综而述之,西方传统基督教意识认为,只可
敬仰一神,即上帝,而中国民俗所敬者多,不符合专一神的祭拜。问题在于,中国
传统文化中对于祖先、孔子的祭礼,是否应该归为崇拜多神,也就是说,是否祭祀
即为崇拜,崇拜即为多神论?显然在东西方文化及宗教交流远远处于试探接触阶段
的明末清初,基于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和交流的缺乏,这种争论不可能得到相对
理性和双向理解的结果。到了康乾时期,对于教民是否应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敬祖祭孔之礼而全盘改信基督教的天主,教宗和康熙都采取了强硬态度,以致基督
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几陷入停顿。
    在对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上,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态度最为强硬。多明我会排斥
科学,以异端邪说来看待科学及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且多明我
会对中国了解甚少,但显然对教宗的对外政策影响上,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起到了
负面的影响作用,他们以完全的排斥态度,认为中国人的信仰为多神论,如信天主
教则应放弃传统文化,视中国传统的礼仪为异端。但耶稣会士来中国,除传教外,
多崇尚科学技术,并给当时的封建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文化和进步的科技,如利马
窦初到中国,觐见中国皇帝时,带来的就是西洋自鸣钟、万国坤舆图、三棱镜、乐
器等,后来多有传教士掌钦天监监正一职,中国开始弃回回历,使用西洋历法。在
对待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上,耶稣会会士认为中国的敬祖祭孔,正如尊敬长辈、缅怀
先人一般,是人的自然行为,不应该列为异端之说。耶稣会的神学家,运用了很多
中国经典的概念(如“上帝”),方法(如“敬鬼神而远之”)和思维习惯(如“
格致说”)以及儒家传统学科(如“天文历算”),来证明“天主”的存在。但是
他们的思想框架仍然是基督教“基督论”的基本观点。儒家沿“天”和“理”的路
径,把世界归结为一神和一元。人和“天”、“理”在日常生活中混同在一起,并
没有分出彼此。天主教的基督论则不一样,天主始终是一切现象背后的一切主宰,
天人彼此是相分的。只有当耶稣降临人世,“圣父、圣子、圣神”才可能“三位一
体”,是信从者才能获得恩宠。“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区别,使得儒家和
天主教还是一眼就能分明。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行为,是相
对友善和宽容的。但耶稣会这种“中为西用”的方式不为西方的传统教派所接受,
大概这种“纯化”的思想听起来非常正统——维护正统的话语,至少有许多人喜欢
听,比方说当时教宗。至于是否符合各处的实际情况,则不会、或者是不想继续作
第二步考虑。这种单纯地狂信,正是许多宗教的弊端。
    言归正传,基于种种狂热的信念和对东方文化的漠视,教宗第十一格勒门的禁
令态度十分强硬地划定了中国信教者对天主教地种种规定,总的来说,就是弃多神
论,弃祭孔、弃祖宗牌位、改信天主。但康熙帝则认为,洋人止知小理,不知中国
之大理。中国的信仰方式,如敬祖祭天,完全是出于“不忘祖,存想怀敬”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的宗教思想,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思想体系。
中国真正的本土宗教是道教,但同时佛教的影响也非常大,中国的民众并不真正在
乎于信仰教义教旨,虔诚地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一个神灵,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
并不存在真正的“皈依”一途。民众对于各种宗教的信奉,更多的只是在于极其简
单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等,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他们所供
奉的神主,只是为了求得简单却实在的功利,如水灾时祭龙王、蝗灾时则画蝗虫帝
之像以祭等等,是为了“求福免灾”,不存在一种单一神灵的信仰。也就是说,第
一,民众的心中并没有一个分工明确、等级分明的神灵系统,而是“到什么山上唱
什么歌”,第二,中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下,多数人寻求的是现实愿望的满足,
而没有将宗教当作精神的支柱和依靠。因此,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观念,接近泛神论
。但真正对中国人的言行思虑起指导作用的,却是儒家思想。那么,中国的儒家思
想到底是不是一种宗教?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之始,只是一些修身养性、读书作人
的道理,到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程朱理学以“正统”面貌布于天下之后,儒学
就不能单独地被认为是一种学术了。它被特别强调了伦理纲常之类的道德观念。孔
子曰弃怪力乱神,曰“始作俑者,其无后焉”,但他无法阻止他的学说被后世人发
展成为一种规范式的近乎教条的东西。当然有人说,儒家学说里并没有教人崇拜什
么,但它所强调的伦理,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了使中国文化等同于伦理道德的地步
,也就是说,没有了儒家思想和文化,所有的社会秩序、道德法令都不会有,世界
将陷入一个无序的境地。这看起来更象一种以道德为前导的宗教,它所建立的崇拜
是不同于西方宗教那种单纯精神的皈依,而在于整个社会秩序、伦理道德“舍此无
它”的教化及归顺作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则是道德与社会关系在儒士身
上的最好体现。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是善的,因此以善性加以教育和道德顺导,则
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这种朴素的人性论和道德观,产生的教化和归顺的重要
结果,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西方的宗教来说,在教会中存在强烈的尊重教旨教义的意识。教会更是
一个构成紧凑的组织。西方人的宗教意识是比较单纯的,是一种个人精神的依托和
支柱,并没有参杂过多的社会意识。虽然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个
大派别,但对于《圣经》的原旨则无一例外地尊崇。这种单纯地宗教信仰没有“大
一统”地意识,没有建立社会秩序的责任,它不是一种包容的思想,而是作为一种
独立的状态存在。因此,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可以基督教为国教,但这些国家之间
并不互相融合,这不是基督教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反,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或许,建立“精神的秩序”与建立“精神与社会的秩序”就是基督教与儒家思想
的最大不同。基督教认为人性是恶的,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所以被打
入凡间受苦,只有对自己不断忏悔,避开撒旦的引诱,死后才可能进入天堂。因此
西方宗教不是一种短暂的功利性质的信仰,它要求终身的审视,这一点与曾子“吾
一日三省吾身”有些类同。如果说儒家思想是“顺善而行善”,则基督教思想是“
抵恶而行善”。但无论如何,两者都承认行善制恶的重要性。亦即肯定积善。
    礼仪之争是东西方宗教文化思想的一次碰撞式接触,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
到了加速的作用。对于文化差异的对比,则可由此及彼、见微知著。
--

    ███▉ █▉     █▉█▉ ███▉ ███◣ ███▉ ███▉
    ███▉ █▉     ★李逍遥:写我自己的东西★ ███▉ ███▉
    ██▇◣ █▉     ◥██◤ ██▇◣ ███◤ ██▇◣ ██▇◣
    ██     ███▉   █▉   ██     ██◥◣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9.15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