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ingfeng (温暖的指头),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转载] [转寄] 文化碰撞中的畸变者                     lights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Nov 21 16:46:21 2001), 转信

                文化碰撞中的畸变者
                        --漫话辜鸿铭
                     (节选)

                       雷颐

......

从小就受西方教育而几乎未受中学教育的辜鸿铭,为何能产生这种
畸变,原因当然是复杂的。

他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当时的浪漫主义大师卡莱尔是他的导师。
乃师的影响自不待言,卡莱尔的好友、浪漫主义思想家阿诺德,爱
默生等也对辜氏深有影响。浪漫主义的思潮对现代化那种“机械性”、
“功利主义”的反感和批判,对精神、心灵和情感的注重等,深深
地影响了辜氏的精神发育和成长。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已经定形的社
会,浪漫主义思潮当然有其巨大的合理性。但对一个现代化正艰难
起步的民族和社会来说,以舶来的此中理论作为反现代化的根据,
则未免滑稽。“西学”有多种流派,彼此甚至大相径庭、互相反对。
因此“引进”什么的确要有对本社会的准确理解、把握和责任感。
这应该是一桩非常慎重的事业。同是留学英国,严复引进的却是弥
尔、达尔文。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何者更为重要,就不必多说了。

当然,除了学理的因素之外,个人的性情和遭际也有重大的影响。
在留英期间,辜氏曾遭歧视,深受刺激。而他生性敏感,易走极端,
也就容易畸变。同是受到强烈的刺激,如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看到同
胞被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决心弃医从文,批判自己民族的劣
根性,改造“国民性”。闻一多在美留学时也曾倍受歧视,痛苦地
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闻一多书信选集
》)而闻氏的反应也是拥抱现代文明,反对极端排外的“义和团精
神”。相同的刺激,反应却如此的不同。无疑,鲁迅、闻一多式的
反应表现了一种更为健康、广博、深沉的态度,也真正更有益于民
族的强盛。而辜鸿铭式极端偏狭的反应只是精神的自慰。

一战以后,极端反西方的辜氏却享誉西方,对此,李大钊在近八十
年前的一段话仍值得深思:“国人对于现代西洋最有价值之学说恒
X(提手旁加干)格不相入,诋排之惟恐不及。而我以最无价值之
梦话,一入彼欧人之耳,彼皆以诚恳之意迎之。或则以促其自反,
或则以坚其自信,虽见仁见智各不相同,要皆能虚心袒怀资为他人
之助。以视胶执己见夜郎自大之吾人,度量相越之远,有非可以道
理计者。故吾人对于欧人之注意辜说,当引以自愧,切不可视为'
惊动欧人之名论'以自荣。”(《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不过,江山代有“畸变”出。在文化碰撞中,“辜鸿铭”现象并非
完全偶然,时下不又有才俊之士从批判西方汉学起,把民主、科学、
自由、法制、市场经济、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等等全都斥之为西
方“话语霸权”么?只是这“后畸变”已远远没有当年辜氏那种纵
情率性,也不愿像辜氏那样主要以英文著述,而是十分理智地以母
语附势、博取当下的实利。



原载于《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九期

辜鸿铭事迹观点详见《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
兴译,海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15.80元。清华园内三联书店有售。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深大荔园晨风转站]
--
※ 修改:·qingfeng 於 Nov 21 16:48:46 修改本文·[FROM: 192.168.1.115]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11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