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embrandt (鐵皮鼓手),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西方文艺理论简介zt(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11月17日20:50: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tResourc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mbrandt (鐵皮鼓手), 信区: NetResource
标  题: 西方文艺理论简介zt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11月17日19:51:1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近日拜读三联书店张隆溪先生《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获益匪浅,令我对常见但百思
不得其解的许多西方文学评论流派及观点有了系统的认识,现摘录下来,权当抛砖引玉。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将文艺起源狭隘地归结于性欲(libido)的压抑,由此产生的愤怒与痛苦。
◆泛性欲主义是精神分析派批评的特点,也恰恰是其缺点、弱点。
◆精神分析把人的自我探索推进到无意识领域。
------------------------------------------------------------------------------
新批评(形式)
◆作品本体的崇拜。
◆区别于传统批评实证主义,一味追求时代、种族、环境等联系。
◆艺术的真实不等于客观事实(只要效果统一、前后连贯、具有“内在必然性”internal
  necessity)。
◆理查兹和艾略特肯定了文学是独立的艺术世界,目光从作者转到作品,把作品看成独立
  存在的实体的文学本体论,可以说就是新批评最根本的特点。
◆避免两种迷途:意图迷途(intentional fallacy) 感受迷途(affective fallacy)
◆作品诠释:细读式分析-->形式
◆形式主义局限性:形式分析局限于抒情诗,包括17世纪英国玄学派、庞德、艾略特、
  叶芝等现代派。
------------------------------------------------------------------------------
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
◆雅各布森:文学研究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其为文学
  作品的东西。
◆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不在内容,而在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文学性仅在于文
  学的形式。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陌生化(施克洛夫斯基)
◆"故事"-->"情节"
◆局限性:"艺术独立于生活"
◆穆卡洛夫斯基(布拉格学派)--区别于"形式主义"。
◆文学语言不是普通的语言符号,而是"自主符号"。
◆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中,存在着艺术的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审美价值是作品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
神话与原型批评
◆反对“新批评”的琐细
◆注意的不是作品而是作品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全部文学纳入一个完整的结构,力求
  找出普遍规律,使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科学。
◆文学的内容可能因时代变迁而不同,但其形式却是恒久不变的,各种程式、原型可以一
  直追溯到远古的神话和仪式。
------------------------------------------------------------------------------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人类学
◆把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应用到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归根结蒂是要寻求思维的恒定
  结构。
◆Ferdinand de 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为结构主义奠定基础的重要著作。
◆“二项对立”(binary opposition)原理
◆语言的“横组合”(syntagmatic)“纵组合”(paradigmatic)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对叙述体文学研究的影响不可低估。神话思维有具体逻辑。
------------------------------------------------------------------------------
结构主义诗论
◆雅各布森语言分析
◆卡勒论诗的程式(法国结构主义者耶奈特)
◆诗的非个人性 impersonality
◆诗的整体性 totality
◆诗必有意义 significance
◆雅各布森强调语言特性,卡勒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程式和假定。
------------------------------------------------------------------------------
结构主义叙事学
◆Robert Frost把诗定义为“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
◆意大利谚语 traduttore,tradittore (翻译者即反逆者)
◆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对童话进行的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一组神话的逻辑形式>
◆托多洛夫在《〈十日谈〉的语法》中:1.注重文学语法-->注重文学的阅读 2.
  语言结构本身-->读者的活动 ==>走向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遗产:注意采取多角度和比较,注意作品与其他作品联系,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严重局限:
1.按语言学模式总结出来的叙述的语法,不可避免忽略决定每部作品艺术价值的具体形
    式,不可能对作品做出审美的价值判断 (与新批评相对)
2.把作品基本结构看成自足的系统,忽略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与实证主义相对)
3.寻求先于叙述而存在的基本故事.带有超验的色彩,离文学的具体性越来越远,脱离
    文学中丰富的内容。
------------------------------------------------------------------------------
后结构主义的消解式批评deconstruction
◆罗兰-巴尔特对追寻基本结构的批评:妄想在蚕豆中见出一个国家(《S/Z》)
◆雅克-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批评
◆逻各斯中心主义认定在语言表达之前先有明确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外在形式:意
  义好像灵魂,语言象粗俗的肉体,或者意义象存在的肉体,语言只是它的服饰。
◆互文性(intertexualite):构成本文的每个语言符号都与本文之外的其他符号相关联
  ,在形成差异时显出自己的价值。没有任何本文是真正独创的,所有的本文都是“互文
  ”(intertext)。
◆“互文性”最终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超出本文范围,不断变动游移。
  对比:
◆结构主义者设想有一个超然结构决定符号的意义,成为意义的根据或中心,并且力
  求对这个结构作出客观描述。
◆后结构主义者却否认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作品本文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
  ,并无终极的意义。(巴尔特:无穷层的葱皮)
◆多种意义的可能性,不是限制理解,而是语言的解放。导致阐释的多元论和相对主义,
  导致对读者和阅读过程的重视,而符号的游戏观念还暗示一种享乐主义的审美态度。
◆作者已死(罗兰-巴尔特):“互文性”概念彻底破坏了文学独创性的幻想,也就推翻
  了作者的权威。本文的意义并不在它本身,而存在于读者与本文接触的体会中。
◆作品本文越多为读者的体会留出余地,就越是令人满意。巴尔特把文学作品分两类:
1.巴尔扎克式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可读的”(le lisible),只给读者留下“接受或拒
  绝作品的可怜的自由”;
2.另一类以法国“新小说”为代表,读者不能被动接受,却必须积
  极思考。“可写的”,(le scriptible),读者参与了写作活动。
◆消解批评往往指出作品本文的自我消解性质,论证不存在恒定的结构和意义。
◆局限性:后结构主义的消解论有一种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倾向,在阅读时逃避到享乐主
  义的快感中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把作者和读者绝对地对立起来,宣称“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不免
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否定作者,把作者所处时代、经历与作品联系完全切断,使文学批
评成为一种极端的形式主义,这也是新批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摆脱不了的局限。
◆问题在于其根本否认意义的明确性,过分夸大了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
传统的阐释学
◆哲学基础:胡塞尔现象学,追求恒定不变的抽象本质的柏拉图式唯心主义。
◆Hermes是神的信使,既是雄辩者的保护神,又是骗子和窃贼的保护神,象征理解和阐释的种
  种问题和困难Hermeneutics(赫尔墨斯之学,阐释学,诠释学)
◆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生活表现”观点。
◆狄尔泰:“阐释活动的最后目的,是比作者理解自己还更好地理解他”。
◆例:阐释学的不同理解 Hamlet
  歌德:一个具有艺术家的敏感而没有行动力量的人的毁灭。
  柯尔律治:一个象哲学家那样耽于沉思和幻想的人的悲剧。
 弗洛伊德:Oedipus Complex
◆意义(meaning)只能是作者的本意,解释者由于自己环境的影响,对作者本意的领会往往
  可能有偏差,只能叫意味(significance)。
◆客观批评的困难在于事实上无法完全证明其为客观批评。
◆赫施为代表的似乎唯理主义的批评理论,有转化为反理性的神秘主义的可能。
------------------------------------------------------------------------------
阐释学与接受美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阐释不只是一种诠释技巧,他把阐释学由认识论转移到本体论
  的领域:任何存在都是在一定事件空间条件下的存在,即定在。超越自己历史环境而存
  在是不可能的。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理解的历史性。阐释是以我们已经先有、先见、先
  把握的东西为基础。
◆波兰哲学家Roman Ingarden认为文学作品的本文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
  留有许多未定点,只有在读者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表现
  出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尾巴什么時候開始搖狗暸?
     繁殖吧………生命短促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68]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