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历史]史家如何对社会发言 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1 14:55:10 2007), 站内


[历史]史家如何对社会发言

2007-04-29 11:16:3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罗志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32.00元。


  李海华

  □媒体编辑,广州

  学者放下身段

  读罗志田先生的书是从《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开始的。罗的书多为学术论文的结集
,讲求的是言有所本,论有所据,行文严谨自不消多说,但也就因此影响了可读性,非有兴
趣和耐心者不能卒之。最近读到的这本《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则有意追求“可
读”,文中很少用到注释,运笔较为自由洒脱,使得我等学界外人读来亦不费力气,心中自
是欢喜莫名。

  学者摆脱规范自由为文,当然就不是学术论文了,也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似应称之为
学术随笔。不过,写随笔或评论可能招致循规蹈矩的学界中人侧目,因为在后者看来那根本
不是学者所当为,据说近年在新闻媒体上频频发言的孙立平教授就受过此等“礼遇”。其实
,这是一种偏见与傲慢。诚如罗志田所说:“对今日学院体制内的学者而言,闻一多、吴宓
那一代人所经历的中西之间的紧张以及学术压力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也都还存在,尽管
我这一辈学人中的多数已基本放弃以学术‘改革社会’的奢望了(引者注:这大概就是孙立
平不为多数同行理解的原因)。但傅斯年早就说过,‘群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其结果不特
学术消沉而已,堕落民德为尤巨’。”群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原因当然很多,但学术文本
的“面目可憎”,学者不肯放下身段通俗为文也难辞其咎。学术生产当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但学术产品不应只在圈子中流通,而应同时注重普及推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应如此。
或者单就史学而论,无论还原史实,还是别为新说,最终总要让学界之外的人也有了解才不
枉历史研究之旨趣,否则无异自言自语,对公众的历史认知又有何益?“在公众和社会的学
术兴趣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出之,似乎也是学人可为之事。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在罗志田先生的诸多著作中更看重这本《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
人物》。

  对社会发言的三种方式

  本书的文章共分六篇,前两篇关怀“学术打假”、“大学教育”等社会问题,中间两篇
侧重治史履迹和史著书评,后两篇普及一些学院见解。从中我们大体可以见出一个历史学家
对社会发言的方式。

  一为重新描画似已定型的历史人物,刷新既有的历史认知。一如作者指出的那样:“不
少对其所在时代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叙述中常有被误解或被忽视的面相,若能‘
复原’其本相,或可使一般读者注意到:许多留存在我们历史记忆中的象征性人物,在历史
叙述中所表现的实与原状不甚相合,也许我们的历史真需要‘重写’。”就拿张之洞来说吧
,一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将其形象定格为守旧派了。其实如果细查当日的形势就会
发现,张的“中学为体”不过是一个幌子,目的只是维系人们对“中土”的认同,而其重心
或曰本意还是在“西学为用”上。并且,张之洞所说的西学非止器物之学,而是制度之学,
这已然是西化论的极致了。特别是我们今天以“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的认知来看,张
之洞的思想无疑非常西化,又何来保守呢?盖张氏所谓“守约”之法,实为“以简化的方式
保存传统”,简化到何种地步?只消熟读《近思录》、《东塾读书记》、《御批通鉴辑览》
、《文献通考详节》即可。“此新‘四书’中实无一经,中学里最基本的经学已被整体性地
束之高阁。只要把张之洞建议清末一般学子所读之书与民初胡适为‘出国留学生’所开的近
万卷‘最低限度国学书目’作一比较,就可知张氏‘守约’之法的革命性有多足。”(见本
书《张之洞与“中体西用”》)

  二为就社会问题直接发言。社会问题包罗万象,学者通常只能就其专业所近有所论说,
如此才不致说外行话。罗志田是位历史学者,其关注的社会问题乃以学术和教育为主,但也
正因其这种身份,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往往以历史认知为理据,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
发。比如对于“学术打假”,一般都认为应该多多益善,但罗氏却从反省近代以来的破坏多
于建设的历史惯性出发,认为“有心‘规范’学术之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出合乎规范的
学术作品,‘示来者以轨则’,而不必耗费心力,与一二宵小为难。若诚心向学之人偶有小
误,更不必大张旗鼓讨伐之。”罗氏进而分析指出:热衷学术打假者下意识中多少带有“打
天下”思潮的余绪,在具体为学术立规矩方面又比较习惯于自上而下的“一元化”政策,有
意无意中不免以政治的模式思考学术,“而就学术言学术,正不必以‘斗争哲学’为宗旨,
或者还是应该回到王国维之所言,‘与其打倒什么,不如建立什么’”(见本书《打倒与建
立:再说学术打假》)。学术打假者并不一定能与被打者进行不低于原书原文层次的真正学
术对话,而往往“功夫在诗外”,其实已经不是“就学术言学术”了。

  三为“开书单”。《南方周末》阅读版有个栏目名为“秘密书架”,请一些学者介绍对
其有影响的书籍。罗志田的《姑妄言之——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一文其实也是其
中之一。我想,一般所谓历史爱好者参照这个“历史专业本科生”的标准也就可以了。从其
开列的书目来看,大多比较平易,于有限的经史(孔孟老庄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之外,
居然还有武侠小说,因这对了解民间宗教和传统社会很有助益。此外当然还有近世诸名家的
著作,如章太炎、梁启超、刘师培、鲁迅、胡适等等。若欲读更专门的,则有王国维、陈寅
恪、蒙文通、傅斯年、徐中舒、顾颉刚、吕思勉、钱穆、陈垣、郭沫若等可选。

  以上开列的三种发言方式当然是很粗略的,实际上史家影响社会的渠道可能还有不少。
不过,在专业压力与社会责任之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只是历史研究究竟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升职加薪,在学界扬名立万,又或
者只是为了“唯我独醒”?当此历史书写空间逼仄之际,史家正不必把自己关在书斋中。人
民需要不断逼近真相的历史言述。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22.125.39.2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