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jwr (每夜的昙花),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人文与智育》初一上第八课设计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1 20:49:20 2008), 站内

一、课题:国家、人民、道德与法律

二、主要内容:1、国家人民是政治概念。2、道德是文化概念。3、法律的独特性。

三、课程重点:1、国家的组成及人民的地位。2、道德与民意与法律。

四、课程难点:1、国家的本质及现代国家概念。2、人民的抽象性与具体性。3、道德的理
想化及非强制性。4、法律与道德到底谁更大。

五、特别说明:
    1、这个课程设计的目的暂时不是编订教材。所以现在的内容也不是教材。现在给出的
材料也不一定就是直接面对孩子的。
    2、对于教材的问题,最好是辅助的阅读资料,跟课程的体系相关,却又并不相同。要
让孩子自己通过阅读去掌握需要吸收的内容,而不是通过“引导”形式给孩子预设。
    3、如果有可能,阅读资料可以不止一本,最好涉及到的相关资料都有。当然,为了不
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最好是学生自愿购买。或者每个班来两本,大家传读。
    4、授课者只有课程设计,可以避免照本宣科。

六、详细内容:

1、这里的概念多,也许分为四课更恰当。不过这四个概念联系太紧密,这样来说也许更好


2、国家从奴役人民到人民当家做主:

(1)国家的产生来源于暴力统治。
(2)人民在对暴力的反抗中逐渐获取更多权利。
(3)现代两种类型的国家在人民当家做主方面有不同的探讨。

3、人民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1)“人民”这个概念本身是一种被政治所指向的文化概念。
(2)最初“人民”并没有确定的抽象意志。
(3)“人民”的意志在自发的判断和精英的启蒙中不断成长。
(4)“人民”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各国最强大的概念。
(5)“人民”跟每个个体密切相关,但每个个体并不能代表全部“人民”。
(6)只关注抽象的“人民”概念会脱离“人民”概念本来的含义。
(7)过于强调具体的人的意志则不一定代表广泛的民意。
(8)“人民”概念通常被玩弄概念的人所利用。

4、道德从“规条”到流动的观念:

(1)道德最初是大于法律的,被用来最终解释法律。
(2)道德崇尚虚化的概念。
(3)道德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文化发展而发展。
(4)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道德。
(5)道德已经逐渐从奴役人变成人的理性公约。
(6)随着法律成为唯一的判决规条,道德回归本来面目,不再具有强制性。

5、法律是人们通过约定形成的判决规条:

(1)道德只需要口头约定,法律却需要明文约定。
(2)道德通过民间影响,法律通过社会机器强制执行。
(3)随着法律的制定体现更多的人民性,法律的至高无上成为现代化的真正标志。
(4)现代法律用来保护人的自由和权利,并制约人不去侵犯他人。
(5)法治的社会才是通向真正自由之途。

--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很多羊。有一天他的羊圈破了,可是他没有修补,当
    天晚上狼把他的羊叼走了。于是他修补了羊圈。第二天狼又来了。看到羊圈已经
    补上,只好走了。
        从前有只羊,因为主人的不小心,所以它被走丢了。它拼命找路,打算找到
    回家的路。可是到了三岔路口,它却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你能告诉它它该走哪条
    路吗?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58.252.244.2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