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ou (上帝耶和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西窗前的女诗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an  8 19:54:45 2002), 转信

西窗前的女诗人






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那样富有深邃、真挚和传奇的色彩,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和思想方面,
而且也包含在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对大多数人来讲,艾米莉一直是一
个难解的迷,除了朋友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6首诗作拿去发表之外,艾
米莉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人们是在艾米莉去逝几十年后才开
始逐步认识她的,她是那种生不逢时而身后名显的天才,有些像荷兰画家凡高。所
不同是,凡高生前贫困潦倒以致精神崩溃。而艾米莉本人则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
庭,过着衣食无忧安逸闲在的生活,潜心读书写作,淡泊世间功利,与世隔绝生活
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筑造自己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巢穴,终日里“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

我谁也不是,/你是谁?/你也谁都不是吗?/我们俩人成了一对,/别说话,/
他们会赶走我们的/你知道。

多没劲啊非得争个名人地位,/抛头露面像一只青蛙/在这漫长的六月里/冲着崇
拜它的泥塘/鼓噪。(狄金森诗,金心译)

艾米莉·狄金森的父亲是阿默斯特(Amherst)地区有名的律师,他在当地大学里
主持财务工作多年,社会威望很高。在家里他要求孩子们很严历,奉圣经和古典文
学著作为精神支柱,并只允许自己的孩子们阅读这些书籍。三个孩子中儿子似乎没
让家长操心,可是长年待在闺中的两个未嫁女儿却成了他家的心病。特别是这大女
儿,终日独守着窗儿沉思默写,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性情显得孤僻寥落,
连家里的来客也从不愿出来见面。除了年青时曾在阿默斯特大学里就读6年霍里约
克女子神学院学习一年外,艾米莉几乎再没出过自家的大门,与外界长期以来断绝
了接触。以前她还有过一二次外出旅游的经历,但那对她来讲是绝无仅有的,她的
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度过的。年青的时候,人们还能见到她在自家的花园里与邻
居家的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到后来由于疾病缠身,艾米莉只好将自己关入深闺
,绝少与外界沟通,人们更难见到她的身影。有时候,人们偶尔可以看见她在楼上
将食品放在一只小竹篮里,再用绳子从窗口慢慢地顺下来,楼下早已有好几个小家
伙守在那里。

这是艾米莉自己用来与外界联络的最好方式,尽管这个时期的艾米莉已经不能像一
般人那样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谈了,但她仍然用心灵与自然和孩子们进行情感的交
流。每当此时,她的脸上会浮现出甜甜的笑容。

当妹妹的朋友或是其他的客人来访时,艾米莉总是早早地躲避起来。所以如果有谁
能偶然瞟见她白色的身影从门厅中倏忽闪过,就会成为他们回去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艾米莉虽然很少与人面对面地接触,但却用自己的方法与外界联系。那就是与极
少几位朋友们通信。说是信,其实也就是一二行文字而已,诸如:“今晚你留心了
吗?”“新月就像从黄金矿上走来的姑娘。”这样漂亮的诗句,实际上是她头脑中
偶然闪现的意象,在她这是极有意义和情趣的,可对别人来讲或许并不可能完全领
悟其中的真谛。

千万不要把艾米莉孤僻好静的性情理解成厌世情绪,其实在她那看似冷漠的内心深
处,是女诗人对自然、家庭和朋友们真挚而持久的爱。只不过这种爱来得太含蓄太
隐晦太特别太高雅,像丛林中的涓涓细流,也如山石缝中的汩汩小溪。虽然不为常
人发现和理解,却我行我素来得从容、隽永和滋润。

关于艾米莉为什么要长期离群索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自她家
人的臆测,他们认为她是因为暗恋上了一个已婚的男士,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而
关闭了自己心灵的大门。1854年,在一次旅行中艾米莉遇见一位名叫沃兹沃思(
Charles Wadsworth)的牧师,并对他产生了恋情,把他称作自己“世上最最亲爱
的朋友”(dearest earthly friend)。她甚至还以他为原型塑造了一个“lover
”(爱人)写在自己的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但是,因为沃兹沃思是个已婚的男
士,艾米莉的恋爱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因此她便自我封闭,将自己的精力投入诗歌
创作。但这毕竟是家人们的猜测而已,没有谁能真正知道艾米莉内心世界的情感历
程。她的性情是这样的,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却一往情深义无反顾。甚至觉得
没有让任何旁人知道的必要,包括恋爱的对象。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宁愿为理想
献身,只要死得美死得值。

其实,艾米莉写诗主要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曾经在她父亲办公室里工作的法律学
生纽顿(BenjaminF.Newton)。是他教导艾米莉如何藏书和写诗的,并劝她要重视
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不要将其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另一位是黑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那一年,艾米莉从《大西洋月刊》杂志上读到黑金森的一篇文章,在文中他阐明:
“发掘天才是编辑的天职”等观点,并教导青年作家“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
……赘言务去……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
子里。”她被这些观点所吸引,就情不自禁地给黑金森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
文学观点,并附上了自己的4首诗歌习作。黑金森收到信觉得很奇怪,因为这封信
没有署名,只是在信封上签有“Emily Dickinson”的字样。在信中,她恳求黑金
森能够作她的“导师”(Master),并将她自己称为“您的小精灵”和“您的学生
”。黑金森十分欣赏艾米莉的才华,觉得她非常独特。他们开始通信,经常交流各
自对文学的看法。艾米莉还间或将自己的诗作寄给黑金森,在一封信中她曾这样写
道:“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能把我暖和过来时
,我知道那一定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天灵盖(top of my head)被人拿掉的感觉,
我知道那一定是诗。这是我对诗的唯一理解,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吗?”


1870年,黑金森来到阿默斯特专程看望了这位女诗人。其时艾米莉已经是40岁的老
姑娘了。因为长期独处,已经不太适应与人交谈,说起话来扑朔迷离前言不搭后语
。尽管如此,黑金森对她的印象极深,虽然对她的一些创作风格持保留态度,但认
为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虚幻、才情和真诚的魅力。

没有家庭生活的羁绊和世间俗务的烦恼,艾米莉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倾注于她家的花
园里,西窗前和书房中。一个死苍蝇、一朵小枯花、一丛迎风摇摆的青草或者一只
疾飞而过的小鸟都可能给她带来诗的灵感,激发她的创作。她善于将各种不同的意
象相互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新意。“风用手指梳理天空”、“三月大胆地走过来
,像邻居一样前来敲门”、“月亮溜下楼梯去窥探,‘谁在那儿呢’?”

“希望”是不长羽毛的小鸟/专栖于灵魂之上/唱着没有歌词的曲调/从来不会遗
忘(狄金森诗,金心译)

在艾米莉生前,连家人在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会写诗,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
地进行。她写诗的态度很严谨,从不浮华草率为功名而写作。但是她写作方式却很
随意,习惯将诗句写在一些便笺和废纸片上,积少成多之后她就把纸片缝在一起,
卷成卷儿用一条绸带系住,存放在自己的桌子的抽屉里。像居里夫人当年不把诺贝
尔奖牌当回事而任孩子们随意玩耍一样,狄金森也根本不把自己的诗歌创作看得多
么重要。她临去逝前将自己的诗稿交给妹妹,嘱咐她将其焚毁,不要留在世上。但
幸运的是,她妹妹看过这些诗作后,不忍心毁掉诗稿,从而使这一千七百多首诗作
留传下来,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瑰宝。

我是为美而死——被人/安置在这个坟冢/有人是为真理而亡的,也被葬在旁边的
穴中/他曾轻声问道“你为何而死”?/“为美,”我回答/“我,为真理——两
者都一样/我们是兄弟,”他说话/就这样,像两个男人,相会在这个夜晚/隔着
墓穴交谈/直到青苔爬到我们唇边/将我们石碑上的名字遮掩(狄金森诗,金心译


《中华读书报》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3.3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