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ingfeng (到底我该做什么?),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温婉的热情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un  1 23:03:06 2002), 转信

                      读瓦肯罗德的《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和书名都是陌生的,我也如此。
在三月的一个下午,由于买电子元件的关系,我路过一间书店,进去看了
看,看见了《世说新语》,毫不犹豫地买了;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又看到
了这本书,想了想,也买了。主要是我觉得这应该是一本能让人感到轻松
愉快和平心静气的书,而随之而来的断断续续但却总是很投入的阅读也证
明了我的预感。
    瓦肯罗德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勃兰兑斯曾这样评价
他的这本书:“……这本精致的小书宛如整个浪漫主义文学建筑的基层结
构,后来的作品都摆在他的周围……”。我个人并没有研究过浪漫主义的
演变、历史,不敢妄下断言,但我还是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太
多的才气,勃兰兑斯可能有点夸大了这本书的成就,不过,正如我以前说
过的,以今天衡量文学的标准去衡量过去时代的文学,难免会得出一些比
较“惊世骇俗”的结论,所以我并不敢赋予自己太多的自信和勇气去否定
他这本书的价值,再说,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
    在这样破碎的“后现代”里面,阅读崇尚整体主义的浪漫主义文学,
不知道是不是很落伍。但有时我觉得甘于落伍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而且还
会是一剂有利于心境平和的良药。黑格尔的“圆圈”理论尽管在很多方面
显得很粗糙而经不起推敲,但用在我的阅读历程也许还有点道理:我看的
第一本外国经典小说是雨果的《笑面人》,众所周知,雨果是法国浪漫主
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然后经过现代、后现代文学这样的逐层递进之后,
我又回到了浪漫主义。不过,在这里“圆圈”体现出来的最大缺陷应该就
是没有考虑到一个人的经历使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
影响了阅读时的体悟,这一点艾略特看得比较地清楚,他对“传统”的解
释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传
统之中,我们看事情是受传统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控制的,而当我们又
理解了一样东西,那种东西又变成了传统的一部分。传统在这里是一种不
断积累,不断壮大的东西。但我又怀疑自己对黑格尔的“圆圈”的了解也
许是错误的,因为作为一个这么伟大的思想家,他似乎不大可能把事情看
得如此简单、如此机械。
    如我以上所述的,我并不准备停留在说明这本书的内容上,而读完这
本书之后的感觉也已经显露在标题上了,但是,为了不使这篇所谓的介
绍一本书的文章显得不太“散”,不太名不副实,在文章的最后,还是有
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在这本书里,作者向他所尊敬的人,比如米开朗
琪罗、拉菲尔等等人表示了他崇高的敬意;提出了他的文学见解,把艺术
提升到宗教一样的神圣地位;并且,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感受到现实和理
想之间的裂缝的同时,在制造一个音乐家的悲剧之后,仍然冀望能得到拯
救能“唤醒美好的思想”。尽管他的“神性”和美好期望在我看来是如此
的不可能,如此的“痴心妄想”,但却并不影响他的炽热在我心中激起的
浪花和对纯净的向往,那种感情一如在某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从睡梦中
醒来,耳边回响着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突然莫名其妙地记起了很多曾经
在我面前那么生动摇晃的人,很多或快乐或不幸的事情,最后不自觉的心
神荡漾,许久不能从回忆中脱身。

                                      2002/6/1

--
※ 修改:·qingfeng 於 Jun  1 23:10:58 修改本文·[FROM: 192.168.1.115]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11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