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IUMIN (流民),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日常生活的经济学分析(4)[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un  7 22:54:48 2002),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conom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IUMIN 所发表 】

    最后,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这是经济学最感棘手的一种人
类行为。因为全部经济学大厦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石是以人的利己动机及其行为为假
设的。既然这样,那么对于诸如某人匿名献血,某人抢救落水儿童不留姓名,或者
某人长期无偿资助山区失学少年之类的利他主义行为,经济学能够解释得通吗?
(制度经济学大家诺思就曾因此怀疑"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经济学能够对此类利他主义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前文我们说到了一个人的行为是
根据他对成本效益的预期进行的,其实,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的概念不仅仅指货币
或物质的成本与收益,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即从个人的角度看,它还指一个人的
"满足"或"痛苦"。何以见得? 我们可用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比如狎妓。狎
妓是要付出成本的,而狎妓者得到的收益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官能的满足与快乐
。再比如嫉妒。某人官位升迁了,他的同事可能嫉妒他。这种嫉妒或许只是心理上的
,但也可能会产生实际的后果( 无需再举例,现实生活中这类事太多了) 。这样来看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上那些甘愿奉献、不求索取的利他主义者( 在这里假定他们完
全地大公无私,不仅不想取得物质的报酬,而且也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 ,他
们付出了物质成本( 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是金钱) ,并非不想得到收益,他们的
收益就是一种心理的自我"满足"或"平衡"。在他们看来,这种心理的"满足"
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损失。假如他们的行为不能为他们本人提供一种"满足"或"
幸福",换句话说,使他们感到"痛苦",他们就会放弃做好事,至少不可能长期
坚持下去。

  由于好人好事还存在着"正的外部性",这就会产生"搭便车"现象。所谓"
搭便车",简单地说,就是有人享受好处( "收益") 而无需付费。比如,某人出
资为村里修了一条公路,其他人外出就更方便了( 如果过路人要交管理费,那就属
于另一码事) 对利他主义者来说,他修公路完全是从村民着想,他从这一行为中得
到了"满足",因此过路人愈多他愈高兴。但是,在别人看来,却不合算,因为本
来可以征收更多的交通费的。换句话说,大量"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使得潜在创
新者的预期收入减少,从而社会上最终会出现无人创新的局面。具体到好人好事上
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社会里利他主义者总是少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
是利己主义者。人都具有潜在的利他主义行为倾向,因而要在我们的社会倡导一种
惩恶扬善、关心他人的好风尚,舆论的营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实行奖励制
度,即对好人好事进行奖励。

  本文用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四种行为,其出发点是
为人们观察事物提供一种经济学的视角,因此,对于本文来说,重要的不是解释的
正确性,而是解释的方法。


--


           摒 弃 什 么,接 受 什 么?

           问 题 就 在 这 里!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175]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17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