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ogos (山居秋暝), 信区: Reading
标  题: Re: 划时代的史学丰碑——《资治通鉴》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ul  6 15:59:48 2002), 转信

   你可去看翻译成白话的资治通鉴,这样就明白好懂多了.司马光和我们相隔近一千年,而他
又和书里的人物故事相隔几千年,即使是有较好的古汉语功底者,也会因为沉浸在浩如烟海的

的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等陌生的名词里而难以窥其全貌究其精髓.
    这是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光因其而青史留名.但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其对历史的
贡献和本人的能力,才华却远逊于作为历史学家的他.司马光的政治观是保守的,企图以不
变应万变.他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宋神宗病逝后,他将新法全部废除.平心而论,新法虽
流弊不少,但其中的保甲法和青苗法多年来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司马光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
废除,其做法相当偏激,遭到不少士大夫的反对.苏轼气得直骂司马光为司马牛.而苏轼本人
当初也曾经极力反对王安石.司马光读书很多,博学多识,他的睿智都体现在那部伟大的史书
里.但是,他读的书虽多,但对社会和现实的洞察及了解却远不如王安石,其保守的社会政治
观使他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却提不出什么救治措施.难道说,书读多了人反而变糊涂了?于是
这里由引申出一个话题,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书又该如何去读?读书如果不能增进对社会和?
现实的更深刻的认识,那么这样的读书方法又该不该取?或者至少应该做某些调整?

【 在 kyle (生命在于运动,生活在于思考!) 的大作中提到: 】
: <资>很难看的懂呀
: 【 在 aya (没有过去的阿呀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作家或出处: 摘自广州日报
: :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术广泛使用,统治者又重视文化,提倡史学,注重以史资
: : 政,这无疑推动了宋代史学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史学历经千余年发展,至此终于达
: : 到它的高峰,《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就是宋代史学划时代的丰碑。
: : 《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
: : 乡人。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
: : 同,受到排斥,居闲职15年,专事《通鉴》的写作。哲宗继位,政局发生变化,司
: : 马光当了6个月宰相后辞世。
: : 在多年担任皇帝侍讲的过程中,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
: : ”,故而先后撰成简述历代兴亡教训的编年体史书《历年图》、《通志》,进呈英
: : 宗。英宗十分赏识,于治平四年(1066年),命司马光设书局编辑《历代君臣事迹
: : 》。神宗即位,听其讲授以后,赞扬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资
: : 治通鉴》。在刘恕、刘、范祖禹三位学者的协助下,历时19年,司马光终于修成
: : 了这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包
: : 括1362年史事,共294卷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 : 司马光组织《通鉴》写作有一套严密的编撰程序。第一步做丛目,由分修者按照时
: : 间顺序,列出历史事件的标题,据标题排列有关史料。第二步做长编,由分修者对
: : 丛目的史料进行整理考订后,撰写出初稿。第三步由司马光依据长编,考其异同,
: : 删其繁冗,修改熔铸润色,写成定稿。同时,司马光还编出《通鉴举要历》、《通
: : 鉴节文》、《通鉴目录》等简本,以供一般人选择阅读。又编成《通鉴考异》,收
: : 录对《通鉴》所用史料的考证、鉴别。
: : 《通鉴》是我国封建社会仅有的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900多年来,一
: : 直受到学界的备极推崇。清人王鸣盛称:“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
: : 读之书也。”究其特点,主要是:
: : 一、采用了丰富的史料,将千余年的历史融会贯通,集于一书,将其中盘根错节的
: : 无数事件加以耙梳,年经事纬,条分缕析地写出来,而且吸收了纪传体写作上的一
: : 些优点,每遇重大事件,必交待其前因后果,同一史事的材料,不再分见多处,避
: : 免了一般编年史书材料零散不相联贯的弊病,开辟了编年史体的新纪元。它使读者
: : 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全面系统地了解这很长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得到宝贵的历史
: : 经验教训。
: : 二、材料丰富,考证精详,记史信实。据统计,该书参考引用了359种史籍,数千
: : 万字的材料,其中有半数左右的书现已失传。作者对这么多的材料进行了严谨的考
: : 异鉴别,往往一件事要根据三四种资料写成,纠正了许多史书中的记载错误,故所
: : 述史事多详实可靠。而所创造的分三步成书和史事考异的方法,更影响了后代史学
: : ,许多史家运用其法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史书。
: : 三、书中致力于探讨社会治乱的原因,“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
: : ,恶可为戒者”,并“发挥精隽,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书中对历代政
: : 治事件、军事斗争、农民起义、民族关系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有真切详尽的记录。
: : 书中大量揭露历代统治者,包括帝王的罪恶,以为劝戒。并且以“臣光曰”的形式
: : ,从北宋的现实政治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史事发表评说,阐述经验教训,希望实现
: : 清明政治。
: : 四、《通鉴》虽为集体官修,但经过司马光的精心总撰,全书风格一致,如出一人
: : 之手。书中文笔卓绝,行文生动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是历史文学的楷模。
: : 许多篇章段落,都可以作为一篇篇完美而生动的故事看,特别是书中对一些重大战
: : 役的描述,气势磅礴,周详完备,绘声绘色,脍炙人口。
: : 《通鉴》问世,对史学界有很大的震动,除胡三省为之注释外,仿效该书体例作史
: : 者历代不断,袁枢和朱熹在此书基础上还创立了纪事本末史体和纲目史体。因此,
: : 可以说《通鉴》不愧是古代史书的典范。


--
?

※ 修改:·logos 於 Jul  6 16:03:05 修改本文·[FROM: 192.168.29.190]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19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