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gorgon (我喜欢,N.的华丽A.的暧昧V.的做作),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自私和自爱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Nov 18 13:09:08 2002), 站内信件



   这其中的道理,我在最近的生活中已渐渐悟得,所以昨天看到书上
   的这段话,就十分喜欢。转贴到这里,希望也能讨到某些有心人的
   欢喜。但因为是节选,理解会是有限的。

   作者:埃里希·弗罗姆,我喜欢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总给我一种
   博大精深的感觉。对人性有着深刻的信心和宽大的平和,读他的文
   字仿佛是接受洗礼。《逃避自由》是我几年前读的他的第一本书,
   最近又看一遍,果然理解又深入一层,说明我在成长。


康德和弗洛伊德思想的弦外之音都是:自私和自爱是一回事。爱他人是美德,自爱
是罪恶。不仅如此,爱他人和自爱是相互排斥的。从理论上讲,我们这里面临的是
一个关于爱的性质的谬误问题。爱主要不是由某一特殊对象“引起”的东西,而是
人内在的一种缠绵之情,只有靠某一“对象”才能实现。仇恨是一种强烈的破坏欲
望,爱是对某一“对象”的强烈肯定欲望。爱并非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
驱动力和内在的相联状态,其目的是对象的幸福、发展和自由。爱是一种欣然的心
理状态,原则上它可以给予所有的人和对象,包括我们自己。排他性的爱本身就是
矛盾的。可以肯定的是,某个人成为爱的确然“对象”并非偶然。决定这一特殊选
择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这里无法加以探讨。然而,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某一特殊
“对象”的爱只不过是对某人缠绵之爱的实现和集中而已。它并非象罗曼蒂克式的
爱那样认为一个人在世上能爱的人只有一个,找到那个人是一生中最大的机遇,爱
他的结果便是不再爱其他人。该事实恰恰表明,那种只能从一个人身上体验到的爱
并非真正的爱,它不过是一种施虐----受虐依恋。作为人主要特性的具体体现,真
正的爱蕴涵着对被爱者的基本肯定。爱一个人意味着爱这样的人。爱这样的人,并
不象人们所常常认为的那样,是爱某一个特定的人,并据此加以抽象概括,也不是
对某一特定“对象”的经验扩大化。相反,它(指代抽象概括---gorgon注)是前
提,尽管爱的产生是在与具体个人的接触过程完成的。
    据此,我们可以说,原则上我自己同另一个人一样是我爱的对象。我之所以能
肯定我自己的生命、幸福、发展与自由,是由于我具有此类肯定所需的最基本的欣
然心理与能力。如果一个人有这种欣然的心理状态,他也能对自己如此。如果他只
能“爱”他人,那他根本就没能力爱。
    自私与自爱并不是一回事,恰恰相反,二者是对立的。自私是一种贪婪。同所
有的贪婪一样,它蕴涵着一种不满足性,其结果是永远没有真正的满足。贪婪是一
个无底洞,它耗尽了人的精力,人虽然不停地努力使其需求得到满足,但却总是达
不到。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自私的人总是对自己焦虑异常,他总是不满组,整
天心神不定,害怕所得不足,怕错过什么,更怕被剥夺了什么。他对任何可能得到
更多的人嫉妒万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尤其注意潜意识动力,我们发现这类
人根本不喜欢自己,而是极其厌恶自己。
     这个看似矛盾的怪现象其实很容易解释。不喜欢自我恰恰是自私的根源。不
喜欢自己、不认同自己的人常常对自我焦虑异常。他缺乏内在的安全感,而内在的
安全感只能建立在真的喜欢与肯定自己的基础之上。他必须关注自己,贪求所有东
西,因为他根本就缺乏安全感与满足感。自恋的人也是如此,他虽不关心自己有所
得,但却景仰自己。表面看来这些人非常爱自己,实际上他们并不喜爱自己,他们
的自恋同自私一样是对根本缺乏自爱的一种过分补偿。弗洛伊德已指出,自恋的人
撤回了对别人的爱,把它转向自己。尽管这个论断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后半部
分却是错误的。他既不爱他人也不爱自己。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8.17.234.14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