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ingfeng (放风筝),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星座--本雅明(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Mar 30 15:36:14 2003)

1、瓦尔特·本雅明

  "星座"是本雅明在论述卡夫卡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星座"这个词本身而言,意指了
独特性与多向度性。在西方人的占星术系统中,八十八个星座每个都是独立自足而不相同
的,由互相之间甚至相差上万光年的星体组成。这个概念用来概括瓦尔特·本雅明本人也
是恰切的,他本人就是一个独特的星座,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因素在他身上相互交织。
进入本雅明的世界就如同一头撞进了一个迷宫,但这个迷宫与博尔赫斯的精心编制的迷宫
不同,不是刻意而就,而是由于本雅明收藏者的气质与修补者的角色,以及他对收藏品本
身的迷恋。这些藏品对他而言,不是工具,而是自身--一本书就是一本书,并不是什么获
取知识的手段。

  本雅明是个难以加以定义和归类的人,他与他所关注的作家与理论之间,有一种互为
表现的关系,这使他对波德莱尔、卡夫卡的论述带有自传式的色彩。这也许是由于他把自
己的存在放在"一切象征的起点" 。他有很浓的希伯莱神秘主义者气质,同时又是个马克思
主义者,他深受德国浪漫派影响,又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波德莱尔、卡夫卡、普鲁斯特备加
关注。本雅明的思想与他的存在之间,有一种互为隐喻的关系,而这个隐喻内部的张力,
也许正是本雅明独特气质的表现。在他对卡夫卡的论述中,有一个"驼背小人"的意象 ,这
个意象实际上追随了本雅明的一生,他一直没有什么正式的职业靠父亲的补贴和在电台、
报纸做撰稿人而生活,而在他父亲破产之后,生存的焦虑就更为强烈。他一生都认为自己
是个失败者,曾在1932年第一次自杀,而最后在1940年他终于在西班牙边境的一
个小镇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外在的原因,是纳粹的穷追不舍,内在的原因则与他强
烈的失败感分不开。而在思想的国度中,本雅明则与生活中"土星"星象的笨拙、迟缓、犹
疑不同,他与他心爱的作家卡夫卡一样,对这个社会有出奇敏锐的感受。犹太神秘主义者
门把卡夫卡描述为一个先知,在现实意义上这诚然是近乎荒诞的,但在隐喻的角度上,本
雅明和卡夫卡则都像一个瞎眼的俄狄浦斯,用寓言代替神谕,书写这个现代社会。也许卡
夫卡的一段日记正可以说明这种先知气质的由来:"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
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
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
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

  2、 本雅明学术思想的维度

  本雅明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有如一个万花筒,让人目眩神秘,而且显得
变幻莫测。但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在这个万花筒的基本构成是可以加以追说溯和界定的
,大概可以理出这样几个方面:

  A:希伯莱神秘主义  本雅明受希伯莱神秘主义影响颇深。这有可能是因为他终其
一生的挚友肖勒姆本人除了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之外,还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研究犹太
神秘主义喀巴拉(Kabbalah)的学者 ,同时,本雅明也与本世纪杰出的存在主义犹太神学
家马丁·布伯交往甚密,这些都形成了他不可忽视的希伯莱背景。他的救世主义开始于希
伯莱犹太传统中的"弥赛亚"观念,这个主题贯穿了他的所有著作。

  他执着于一种释经式的解说方式,对客体进行多层面的寓说,他的寓言的展开方式--
"花蕾绽开成花朵的方式"  与他说自己"遵奉犹太教法典传统",进行一种"《摩西五经》
的每一个段落的意义都有49个层面"的"神学意义上"的探索与思考有直接联系 。他的寓
言在希伯莱神秘主义喀巴拉的传统中具有了一种本体论的色彩,因为"甚至一个伟大崇高的
名字,也被神秘主义者破译为宇宙伟大力量的源泉" 。

  同时,希伯莱背景也给本雅明带来了他的语言观的底色。这来源于《约翰福音》的开
始:"太初有道,道与言同在。"由此,本雅明不止一次的指出过语言的神圣性。

  B:德国神秘主义,浪漫主义 神秘主义的传统在德国由来已久,波墨,艾克哈特,
都是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在浪漫派那里,德国神秘主义在自我中的冥想、直觉被他们作为
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而接受。德国浪漫派同时还吸收了斯宾诺沙的泛神论,他们认为神圣
的思想存在于自然界万事万物之中,但是被人的智性、理性思维"石化"了,因而需要诗人
用"超验诗"将其从"石化"状态中解救出来,从而使人本身达到完满的诗性的、神性的境界


  本雅明,包括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理论都深深地被浪漫派所影响,从他们救世的
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辨识出经由"审美"而达至人的理想状态的这个浪漫派的影子
。在本雅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浪漫派的影响。其中最深远的是施莱格尔。在《德
国浪漫主义的批评概念》中,本雅明写道:"批评所要做的不过是发现作品本身的秘密倾向
,完成其隐秘的意图","在内省过程中,批评应该超越作品,使作品成为绝对的"。这是德
国浪漫派的批评观念,但不可否认的,也是本雅明本人要达到的目的。从施莱格尔对批评
理念的阐述-"批评的散文……必须是流动的、飘荡的,反对任何一种固定的术语;因为如
果成为固定的术语,就显得不自由。" --来看,本雅明可以说是坚定的浪漫主义传统的传
承者。

  德国神秘主义、浪漫主义对本雅明影响也体现在他的语言观上,当然,希伯莱传统对
他的影响如前所述,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他的语言观又与他的寓言观须臾不可分离:"思想
存在是在语言之中而非通过语言传达自身, "这也正是他的寓言观的基础。

  C:马克思主义, 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始于他阅读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
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起源上确实有失乐园的神学意义,这与本雅明的赎救主题相合
。而在逻辑上,本雅明开始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研究之后,以生产理论为中心的马克思
主义对他充满了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对本雅明的影响主要是促使他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外开辟出一个新的
维度:艺术生产。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主要是着眼于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关
系,和艺术对现实的表现形式。本雅明的理论则重视艺术生产本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在《作为生产者的作者》中,他提出的问题是:是否作者的政治倾向就包含了一切其他使
文章进步的因素?他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而言,是他的政治性进步的
基础" 。 他认为艺术生产是由作为生产力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品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
艺术生产关系来构成的,艺术技巧的进步是艺术生产进步的基础。即艺术生产者与大众间
的关系是艺术的生产关系,而艺术生产者的技巧与技艺是艺术生产的生产力,二者之间的
关系要适合,才能有理想的艺术。。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在艺术生产理论中普泛化的
延展。尽管杰姆逊认为这种把艺术生产归结于技巧的方法事实上是离马克思主义最远的。
 但是这确实提出了一个新的维度。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制品》中,他贯彻了这一思想
,不过背景从文学作品转换到了摄影与电影这两种新的艺术生产技巧。

  D:现代主义, 本雅明是一个"奇特的现代主义者"(弗·杰姆逊语),现代主义对
他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向度,一方面是自传式的反映,另一方面则是对新的技巧所带来
的他认为的进步的迷恋。布莱希特对本雅明的影响也很大,他对本雅明的影响与其说是在
辨证唯物观上,不如说更多地是在现代主义方面。

  本雅明对现代主义的关注与其说是从文学理论上去实践,不如说是一种同处于现代主
义氛围内的处境与思想上的唱和。卡夫卡,普鲁斯特,波德莱尔是他充分关注的作家。他
本人和这几位作家一样,都处在一个被分割得井井有条的,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世界中
,但却葆有不可泯灭的诗性,而在一个不需要诗人的时代之中,他们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像"没有氛围的星星"(尼采语)。本雅明与他们获得的是一种人格上的共鸣,他诗人的气
质使得他行文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只像一个主题一样若隐若现。他太过于从自己的生存体验
出发,他游离于这个世界,就像他在论波德莱尔的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是波西米亚人,流
浪者。他用马克思主义的乐观态度构筑的艺术生产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现,则使他这
样的文人与妓女的性质相同:"商品与售货员集为一身"。


      上网日期 2002年12月09日


--
此时这个城市是如此地为自己陶醉着,它就象一只口袋,由于我
和我的幸福而变得沉甸甸的。

                           --本雅明《花庭街12号》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218.246.232.197]
※ 修改:·qingfeng 於 Mar 30 15:37:12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4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