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rcadia (桃弓苇矢学习写作), 信区: Reading
标  题: Re: 关于《活着》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Apr 30 09:24:54 2003), 站内信件

   我有点后悔回你们的文章了,你们很厉害:)内容牵涉很"深广",我还没有能力涉
及,多多指教了。我看《活着》差不多10年前了,它刚刊登在杂志上时的事了,只
看过一遍细节不太记得。主要回一下有关真实性的看法。我是从写作方法上而不是
效果上看:余华在这篇小说开头留了个"注释",文中"我"和读者一样偶然当了个倾
听者(写作本身又存在一个"衰减和变异"过程),现代小说有个特点就是不象古典
小说的作者是个"全知"。他只能任由富贵海阔天空诉说。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位置。
说句废话"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当富贵存在于小说中时,我们认识他时他已经是个
老人"真实场景虚构对话"不能肯定他所说的是否是真实的故事亦不能限定为"此富
贵即彼富贵"。我能记着这篇小说也是因为当时阅读时出现反差。当老年富贵说那
一大片土地原是他家的,读者亦有联想阿Q"老子先前也阔过"和《围城》中方家借
战乱在意象中把祖宅扩大了几倍的可能。"不能避免虚构的人物会说谎,也可以从
容与作者擦肩而过。"上次漏看了你们提到的"冰山理论"而贸然指你们忽略写作技
法,颇感歉意:)。撇开经验省略方法回到这篇小说的场景,两个陌生人的交谈即
使无"白发渔樵江渚上"的沧桑,在口语交流来说,普通人也不可能赋予太多情感在
其上的,富贵不会对一个陌生年轻人极尽渲染自身的痛苦。而且从真实生活经验得
出"平淡"的特征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的流逝(呼天喊地,以头抢地罢后也得
过日子,几年后重忆逝者态度也会"绚烂归于平淡"。)富贵仅仅是回忆而不是真实
再现,不能得出富贵当时麻木的结论,在精神学上"大喜大悲"的刺激是遗忘率最快
的,有可能他不能表达和现存记忆骗了他罢(会给牛亲昵取个"富贵"名字的人怎么
会麻木不仁呢?)。"赋予往昔事件的外在的和内在的重要性,不仅与真实性相联
系,而且与意义相联系。"这隐约有个"两难之境":假设富贵是麻木的,的确很大
程度削弱作品的悲剧性;而他不是麻木的,又仿佛会影响读者(特别是有很大部分
有些文化的读者)在心目中已符号化的"中国百姓愚昧化形象"。当然我把这个伪西
西佛设为撒谎者更多人会认为不应该。
    提到视角问题,我想起毛姆,他不是很善于描写人物心理,但他很聪明把自身设为
与对象只有少少牵连的旁观者。对象所作所为基本上是"我"道听途说或与其偶遇极
短时间内谈论的过去式。每次都强调"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么不合情合理!我不知
道,因为我是平凡人。""我无此经历猜测如此如此罢"有时我都觉得他太罗嗦,但
不得不认为这是个对读者心理暗示消解疑惑的好办法。
    当时中国文艺方面先锋或前卫派的确是名不副实,主要是补课和模仿(马原写作时
言只识海明威不知博氏,现在又大谈二人对他创造的影响)。他们的"老师"也不是
前卫人物,而是"名人堂"中少量翻译进中国的经典,文化思潮基本没超过60年代(
大部分还是西方20,30年代的文化流行)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最后想说,到这个地步难说人不会麻木的。人的情感弹性太大了,可以成嗜血圣徒
也可以成待宰的动物。记得有本近代俄罗斯小说:农奴当一个贵族夫人的面杀死她
的女孩。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农奴很奇怪"我们死去了那么多孩子,从不会这样
,你才死了一个。"对于国人的麻木,曾看一则抗战初期的新闻报道中"有个农民惊
吓了一个日本军官的马。军官勃然大怒,要宰这个农民但忘了带刀。于是说:你在
这等着,我回去拿刀。军官走了,也忘了这事。过了几小时,他重新经过那个街头
,很吃惊发现一群嘻笑的中国人围成一个圈看热闹,中间那个农民还老实站在那里
……"当然还有前段非典时期中国高官对媒体的"大惊小怪"的大惊小怪,上帝保佑
他们还有条件反射。
    人性复杂,对比"同室操戈""易子相食"L麻木真的不算什么。

【 在 Arcadia (桃弓苇矢学习写作)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现在网不好,待会我也写下我的想法(好像下文是已经把我的想法包括进去了)
: 我也愿意再罗嗦一次
: 【 在 gotoheaven (假装没感觉) 的大作中提到: 】
: : 原来在literature发了一点东西,不知道能让你满意么?
: : 发信人: gotoheaven (兀得不闷杀也么哥), 信区: Literature
: : 标  题: Re: 有看过余华的书的吗?
: :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Apr 18 18:45:08 2003), 站内信件
: :     作为先锋小说,文本的实验性本来就是一个特点。他到底要表达什么,不同的
: : 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审美期望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并不是你觉得失
: : 望就是失望,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什么东西都要表达什么的。你带着这样一种观点
: : 去看小说的话,我并不是说有什么不好,但肯定是失望的居多,你把什么的意义都
: : 搞清楚了那活着也就真他妈没劲了。
: :     何况余华的书你只看过这两本,就匆匆下一个结论,这不是一种特别负责的态
: : 度对余华的创作,国内毁誉不一,但我想余华在这几个方面的贡献,暂时还没有人能
: : 代替:
: :    首先是叙事的边缘态度,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冷静地把残酷、死亡、鲜血与非理性
: : 表现地那样淋漓尽致。
: :     其次是自足的语言系统。他对语言的贡献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他对一些词语
: : 内涵的阐释其实已经超出了一个小说家的水平,譬如“真实”譬如“时间”
: :     再者,文本的实验性。所谓文本的实验性便是探索一个故事的多种讲述方式一
: : 个故事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可以先这样讲,再那样讲,他的这些叙事方式
: : 至少在局部范围里颠覆了一种旧有的秩序,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哦,原来小说还
: : 可以这样写”。旧有的叙事方式其实在《红楼梦》便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 : 再走老路子,也没多大意思。你看看,金庸和古龙之后,还有谁写武侠小说?
: :     并不说余华没有缺点,他的急功近利暴露出来的浮躁以及缺少传统文化根基
: : 暴露出的底气不足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 :     也许我说的并没有接近真实,因为余华说“不同的说法标榜了自己所掌握了的
: : 世界的真实,而真实却永远是一位处女,所有的理论到头来都是自鸣得意的手淫”,
: : 豪不讳言,我赞同并且喜欢这样的说法。
: :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
: : 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
: : 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
: : 心里就很高兴。
: :                         ——王小波
--
※ 修改:·Arcadia 於 Apr 30 10:30:13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39]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229]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