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rue (蝉翼·梦·真实),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胡思乱想2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r  1 20:07:35 2004), 站内信件

但问题是,什么是文化呢?如果不理解文化,如何来理解它对学术研究的作用呢?
文化的定义听说有一千多种,自然不能够再多增加一种新的定义了。那么除了定义
,还有更好的理解方法吗?我相信是有的。比如比、喻。例如你理解原子世界的结
果,但是通过太阳系的类比,你就获得了清晰的印象。但对科学家而言,要计算核
弹的能量,类比显然远远不够;不过对于其他人显然足够了。相反,如果你偏要他
们理解质能公式,一步一步地计算出结果,也没有更多的意义。

说到这里应该停一下,因为比喻与定义都可以理解一个问题,事实上正是两种不同
文明理解世界不同的方式:前者是古典的中国,后者是科学的西方。既然试图来理
解文化,还必须得凭借文化所提供的工具,能够走多远呢?显然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也许这正是智者走向无言的内在原因。

但是,当我们向自己提问“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由,因为答案
事实上已经被包含在提问之中了。首先我们使用了“文化”这个词语,其次希望得
到的是它的实体。因此如果按照设定的问题思索下去的,我们比较进入圈套之内。
为什么一定要把哪些东西称作文化呢?既然我们在文化之内,为什么还要想得到它
的本体呢?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比如使用“美”来设定一门学术。西方艺术最
高的宗旨确实是美,但是中国的艺术最高的宗旨与其用“美”来概括,还不如用“
韵”来概括,次之也可以用“气”来概括。当然,把韵和气都归于美之下是可以,
但是把美归于气韵之下也完全说得通。再如“哲学”,西方的哲学原意是“爱智慧
”,追求的是智,但中国的思想追求的最高宗旨并不仅是智,还有仁。用“仁学”
来概括或许更加切要。一些聪明的律师,他们经常向证人提出一些问题,不管证人
如何回答,结果都是有利于律师的取证。这正是因为律师的提问包含了答案。即使
我们不使用文化一词,换之以中国化的词语,但是依然是一种对照,没有完全脱离
一种思考的范式。在这个文化的问题上,古代的中国人是怎样思考的呢?(因为我
们使用了现代汉语,许许多多的概念都不在是古典中国的了,所以我们可以扮演一
种中间的角色:西方与古典中国之间。)经典中常常提到“天文地理”、“天地人
三才”、“天文、人文”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他们整体思维的碎
片。事实上,只要我们完全使用现代汉语,要完全理解古典的意蕴就有些困难。描
述古人的思想的时候,总有撕裂它们完整性的痛心。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动不
动就来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从中也反映了古人对天地宇宙的理解,
不仅天地有文,人也有文,而且颇为对应,天地有阴阳,人有男女;天地有风雷山
泽水火,人有悲欢离合生死。而且对于天地人都可以使用阴阳、五行、八卦等思维
模式来把握。显然,文是世界万物包括人表现出来的自然之道,文与自然并不是两
回事,而是一回事!但当我们使用“文化”这个词语的时候,“文化”便与“自然
”对立了。以至定义文化的时候,我们竟要竭力排除自然的因素在内。
其次,回答“什么是文化”,还要求我们给出文化的本体是什么。显然又加剧了中
西方思考的分离。为了避免多增加一个文化的定义,不妨在这一步引入古典中国的
思维:使用比喻和意象。我们常说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并举,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
包括经济政治,还包括了人类创造的器物,如考古学家发现的石器。在此意义上文
化可分为三层:器物、制度、思想。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思考文化,文化都应该看作一个活生生的肌体,一个动态进化的
系统,因此要比喻的话,可以另外选择一个活的肌体来比喻,如树。文化如树,树
需要土壤、水分、阳光才能生存,文化也需要人群、地域、元气才能存在;树延续
生命的方法是种子落地再生,文化延续的方法是在其他领域复制内核相同的生命,
如中华文化在书法、武术、医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整套文化;如西方的科学精神深
入到企业管理、法律系统等等。

刚才叙述中,我已经默认了“什么是文化”和“文化是什么”是一样的。事实上是
一样的吗?我理解是一样的。因为在这样的主谓结构中,“是”相当于等号,等式
两边是可以调换的。这是现代汉语模仿印欧语言的结果。在古代汉语语境了,之所
以没有定义的习惯,还因为文言文不是按照主谓这样的思维来表达的。而古人没有
主谓思维的习惯,正在于他们理解的世界不是主客两分的,他们的语言必须与世界
观一致。那么他们的句子的构造是怎样的呢?文言文的句子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
的主谓停顿。如“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也导致
了今人标点的困难,如上句逗号还是分号就有不同的标法。日语甚至不用分号、逗
号,日语句子的停顿一般使用顿号和句号,其实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的句读。不幸的
是,我们从小学开始接受的观点都是西方的。虽然现代汉语很大程度上欧化了,但
是文学作品中的句子还保留着很多非主谓式的句法,对之进行主谓分析,无疑是在
削足适履。

文化的思考中,我们无疑看到了一种情况,我们离传统的中国文化越来越远了。最
为凸出的就是我们使用了另外一套符号系统:现代汉语。固然,文言文无法容纳那
么多的科学概念,使用现代汉语是势所必然。但是我们应该爱惜几千年的文明积累
,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那么我们当代的学术研究做了些什么呢?当代中国学术是
否还受到自身文化的驱动呢?

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近一百多年来学术的大体情况。清末民
初,在中外文化的交汇下造就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他们的国学功底深厚,开
始的时候以中国文化为座标对照西方文化,试图把西方文化纳入中国文化的范围之
内。不过在器物、制度上的节节退败后,另一批使用西方思维分析中国文化的学者
终于占据了绝对优势。后一批学者建树是非常多的,比如参照西方的语法系统建立
汉语的语法系统,运用西方的美学观点思考了中国的艺术形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
各门自然科学的确立。他们的方法焕然一新,成果层出不穷。可惜后来独尊马术,
恶果流传至今。八十年代后,大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渐息,使用传统西方思维的学
者再次主导学坛。今天的情况是,不要说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原装进口的学术,就
是在研究国学的时候,学者们习惯运用的也是西方式的思维。我说的西方式的思维
指的是重视逻辑推理和系统把握的主谓式的思维。比如,对于孔孟学说,他们喜欢
探讨深层逻辑结构,其实是完全误解了古代的体悟思维;对于《红楼梦》的研究,
他们喜欢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其实“主题”这一概念本身的提出就是西方式的
,曹雪芹并没有刻意去阐述什么主题;甚至他们喜欢运用统计等等方法来处理语言
现象等等。

既然如此进行学术研究,中国当代的学术研究不再是完全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的驱
动了,其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科学思想方法,材料却是中国的。这样的情况就
如某跨国公司的总部在美国,原料、市场、人力资源都在外国完成。

文化既然是活的肌体,那么两个肌体冲突时,其情况就如基因的竞争。《自私的基
因》描述了非常残酷的基因进化历史。文化的一方以对方的肉体为材料不断地扩张
自我,直到达到一种平衡;如果环境改变了,平衡又会给打破直到建立起新的平衡


当我说“中国当代的学术研究不再是完全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的驱动”,我还想说
的是,今天的中国不在是传统的中国,它的文化已经是一个结合体。问题是,这个
结合体内部是混乱的,其表现就是学术的混乱。

这种混乱尤其表现在文学论理方面。比如对于“体”的看法,中国经典文论里自成
系统,并和其他“气”、“调”、“风”等概念构成了一个非常通达的系统;但是
到了现代学者的手里,由于西方“体裁”、“风格”等不同层次概念的掺入,“体
”的概念反而模糊了。与此相类的情况很多,于是有人提出:要来一次话语转换,
把所有的古典概念都转换为容易理解的当代概念。问题是,转换后的概念没有存在
的必要,因为直接把西方的全部概念拿过来就行了。但是如果使用的都是西方的文
学概念,在阐述传统的中国文学存在两难的困难,要么把古典的东西当作没有灵魂
的材料碎片,要么无言于拈花微笑。

学术研究的用处本来在于振兴文化,但今天的情况却是:替另外一种文化来摧残一
种文化,振兴的是西方的文化,摧残的是“本国”的文化。当然,对于“本国”这
一概念的理解是不确定的,因为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的国家的概念由文化的独特性
来定义。

也许另外一种情况也会出现,即利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来把握世界和调节人心。新儒
家无疑看到了这种可能的情况,而且在科学日益膨胀的今天,西方人对东方的探索
也更加深入,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出现。西方很多科学家都信仰宗教,而且都是
一神教,这是因为逻辑思维必须要在某个地方停下来,不可能无穷无尽地追问下去
;由逻辑思维引导的人心在某些时候容易引起架构混乱,如果没有上帝的安慰的话
,起码需要非理性的调节。“上帝”和“非理性”都是西方非常伟大的创造。有人
说神是人创造的,不值得崇拜。其实正因为神是人创造的,再去崇拜它才具有更加
伟大的意义。神并不是某个人创造的,是某部分人类群体的整体心灵创造,体现了
他们全体的生命意志,由于超越了个人,对他们的群体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
思考不会完结,只会触发更多的思索;体悟也不会一劳永逸,心理的情况随时都可
能不同。人心是世界的反映,人心和世界一样大;当你想到它时,它又复杂一层。

所说的话越多,错误也就越多。无言是最正确的,但是哪怕是释迦牟尼也曾布道。

执着于自我,进而执着于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是可怕的。

--

来,喝茶去!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97.16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