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danaMohana (玛丹那-莫汉那),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最近我喜欢的一本书《苍茫灵山——玄奘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3月30日13:41:0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该书的作者是一个这样的人:步游长城、三赴老山、六上西藏……

他的生命游历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写过许多书,我有幸读到的是他的
最新作品《玄奘传》。

大凡写玄奘这样的巨人,都只会说尽巨人的一切贤能与优点,而作者却说出了
玄奘许多不足的地方。

玄奘与慧能是唐代佛学思想上的两大巨星,作者在行文中,对比了两人的长短,
从历史长河流脉中梳理了中华心灵对异域思维的超越。书名虽为《玄奘传》,其实
也是作者自我心灵的传记。仿佛历史千年的历程就是人生百年思索和寻觅的历程。

玄奘的坚韧,是举世无双的;慧能的透彻,也是举世无双的。他们尽管都是唐代
的佛子,但他们的灵魂深处却处处透出汉魂华魄的品味和境界。

千年过去了,他们的名字依然感动着许多人。起码包括作者和我。为什么作者要
走那么多、思考那么多、呼唤那么多?为什么我无端为这本书所吸引?

如果文明是一种流水,它会不断地流淌。作者曾经考察过长江的源头之碑。长江的源头
在哪里呢?有人说在西藏某处。然而西藏某处之处必然来自地球的海洋、大气。水
是流动,没有绝对的、固定的源头;也没有绝对、固定的末流。地球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文明是否也是一种循环流动的东西呢?当作者追溯唐代辉煌的原因的时候,他以异常
赞赏的态度称颂了那个时代的包容和宽恕。当时三教并流,争相辉映。宋代回合为一,

虽然变得理智了、精致了,却无复大唐的开阔与雄浑。玄奘进入印度求学,成为当时
印度最伟大的学者;但在中国流传的佛教思想中,玄奘流传的东西却很少。也许,太过
固定的、太过绝对的理论体系都死亡的象征。成熟意味着死亡。

人们往往拿西学东渐来比拟佛学西来。两者毕竟大不相同。印度与中国的融合不过是
亚洲的融合;而欧美与中国的融合,却意味着地球文明的融合。

流水跨过千年,如今的名词和论题都改变了。但如果仔细分析,名词和论题背后的趋向、
品味和嗜好,依旧如故。依旧有人喜欢都市的繁华、依旧有人喜欢乡村的宁静;依旧有人
喜欢落日的辉煌,依旧有人喜欢朝阳的耀眼。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人的思考,思考
的结果都是不牢固,都是不知不觉地为自己的情感服务着。面对千年枯树,有心人仍然
会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融合中,发生了近五百年来的战争与和平事件。所有这些在佛家
看来,不过都是众生的情感的不同趋向。情感并不是人类所拥有的。却却相反,情感拥有
了人类,并且迷惘着人类不同时代人的心灵。那么情何由而生呢?

众生有情呢?抑或众生本无情?一说有与无,便陷入文字概念的纠缠之中。众生既有情,
也无情。玄奘若无情,何以坚韧如此?玄奘若有情,何以坚韧如此?向日葵总是向着
太阳,是植物世界的情感;人心向着仁义信勇,是人间的情感。

玄奘有个哥哥,大哥曾经劝说弟弟,不要远赴险域,真经并不在世界的尽头,而在人心
的水平处。玄奘铁了心肠,要学遍世间的真理。然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玄奘虽然
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他本人却没有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他的唯识宗传不及两代。

然而,西学东渐后,他的唯识体系在西方的逻辑潮流的激荡下,又起死回生,重现光芒。
可以说,现在的整个地球都笼罩在逻辑科学思维的框架之下。然而逻辑比较是试图捕获
海洋的大网。虽然这张网捞鱼无数,但是却遗漏更大的东西。这就是水!鱼在水中,
如今把鱼都捕捞上来,却不要水了。

科学思维可以推断,石油可以驱动交通工具的疾驶,但是由此引发的更多的问题,却没有
想及。网可以捞到鱼,但是却不再思考鱼与人共同存在的快乐。


作者思考的灵山,在唐代不是在天竺而是在人心;同样,在当代,灵山不在他人,而在自
己一颗心灵的之上。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97.1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