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x (幸运之神照临),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读《毛泽东》与《甘地自传》----与各位版友共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5月08日18:33:2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内容摘要】审视毛泽东与甘地的形成,他们的青年时代
【关 键 词】毛泽东,甘地,伟大啊
【教师点评】
伟人总首先是精神的伟大。希特勒伟大,其中之一就表现在他有信仰,《我的奋斗》既非
欺人更非自欺。精神上的伟大是包含两方面的,个性的极至发展(豪杰之士发展其所得于
天之本性,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以成其为豪杰焉——毛泽东语),与他还是时
代之子——希特勒不
是宗教狂热者,他的精神不是来于天上,而是来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由现实生活所指
引,及考验——许多人都被现实所牵引,但得不到现实的肯定。而这,以及个性的极至发
展都需要人有直视生活不逃避现实问题的勇气。精神的伟大可以说是形成一种明确的——
即有深度的伦理法则
,价值观,处世技巧。


(1)   许多传记都侧重于分析毛泽东怎样走向马克思主义,怎样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路
线——渐渐在实践中找到并完成救国的道路——就象中国的历史学家描绘中国自鸦片战争
以来的历史一样,强调毛泽东是其缩影。而他的处事方式,处事原则,处事的价值观却没
有涉及到多少,至多是叙述毛泽东个性的形成(且还是照搬毛泽东在自传中的分析)——
而且这个性还专指其“虎气”,无疑“虎气”是毛泽东身上最显眼的地方,但还不足于把
毛泽东完整的描绘出来。个性还不是精神。


(2)   15岁甘地犯了错,他立志不再去犯。且向父亲坦白。但不敢,不是怕挨打而是怕
真相伤了父亲的心。不过他觉得必须冒险,因为他认为,没有坦白的承认,就不能彻底悔
改。他做得很有条理,先写一张悔改书亲自给父亲,然后恳求父亲的饶恕。悔改书上承认
自己的罪状,并请求处分,还要求父亲不要难过,他自己发誓不再重犯。他惴惴不安地走
向病常上的父亲,多年之后,65岁的他在自传中描述道:他读完之后,晶莹的泪珠流满了
他的双颊……甘地发现了人性的美。发现了他所说的“非暴力”。
(3)   去往南非的前夕1893年24岁的甘地听从哥哥的话登门向一位英国官员攀交情为哥
哥说项,结果招来一顿斥责。让他感到非常耻辱。事前他已不愿意利用留英时很浅薄的一
点交情为人说项。事实上,他是违反了自己的“非暴力”原则,怀着取巧的心而且是去做
不正当的事情。在自传中他把这件事称之为“头一次打击”,我认为不是说头一次受到英
国人的打击,而是受到自己的打击,让他得到深入地反省,他对自己说,永远不再把自己
陷入这样错误的境地,永远不再这样滥用友谊。
(4)   到了南非作为律师的他让原告与被告亭外和解——甘地已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
这标志着甘地已经形成。他说事情的成功了,他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他已经学会了法律
的真正的实践,学会了掌握人性之善良方面而深入人们的心灵。


(5)   毛泽东在十三岁左右时,有一天他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中来。在客人的面前,
他们两人发生了争执。他父亲当众骂他。说他懒惰无用。这使他大发其火。愤恨地离开了
家。母亲在后面追他,想劝他回去。他的父亲也追他,同时骂他,命令他回去。他走到一
个池塘的边上,威胁他父亲如果再走近一点,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
要求,以期停止“内战”。他父亲一定要他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他同意如果答应不
打他,他可以屈一膝下跪。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他明白了当他以
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他父亲就客气一点;当他怯懦屈服时,他父亲骂打得更厉害

(6)   17岁在东山小学读书,毛泽东感觉自己受到歧视。毛泽东说话的口音又带有浓重
的乡土气,再加上他衣着朴素,只穿了套自以为像样的短衫长裤,在同学中年龄又偏大,
便不断受到 其他学生的奚落和歧视,这给他的心里上蒙添了很重的阴影。       毛泽东
感到自己被人讨厌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原籍并非湘乡人。入学的学生是否是湘乡人,学
校是不限制的,所以毛泽东去改写了注册登记,写明了自己的籍贯是湘潭,这使他 在学生
们中间却更加受到歧视。湘乡有上、中、下三里,上下两里的人纯粹由于地域观念 而争斗
不休,彼此间势不两立;毛泽东在这种态势中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因为他本来就不 是湘乡
人,结果三派学生都疏远他、看不起他,使他在精神上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7)   湖南师范学校中,他的生活上发生许多事件。在这一时期,政治观念开始确定,
并且在校中初次得到了社会行动的经验。无疑在这五年的学生生涯中,他得到飞跃性的进
步。但他究竟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仍然不知道,一则因为这五年中有用的材料少
二则我对毛泽东的处事风格根本不了解。
(8)   毛泽东恨他父亲,是因为父亲很苛刻,感到对他比对别人如雇工更加苛刻无情,
他说: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是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则既没
有蛋也没有肉。这样,在儿子心目中,父亲就失去了父亲的地位。所以,当他父亲当众骂
他,说他懒惰无用时,他很生气,因为他觉得,既然他父亲不爱他,就没有了指责他的权
利,更没有当众耻笑他落他面的权利。所以,当他父亲指责他不孝懒惰时,他就用经书的
名义说为上的应该慈爱——毛泽东有一个爱他而他也尊敬的母亲,实在让人心惊的幸运—
—孩子与家长的斗争往往都是孩子这一方的崩溃为结果,因为孩子会认为既然家长憎恨自
己,就说明自己没有资格生存在世上,他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而且他很明白,自己出生
在这个世界且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全是家长的恩赐。毛泽东如果没有他母亲的爱,就没有
精神的支柱,大了也就没有精神的自立。而且由于他母亲的善良,使他的反叛的品性不会
走上邪恶的道路。


(9)   甘地并不愚笨,虽然在自传中,认为自己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他认为
那是因为自己勤奋。但小时候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阶段,就算并不聪明因为用功学习也会
变得聪明,况且他的父亲尤其是母亲并不是没有才干的人。   甘地并不软弱,虽然小时候
怕蛇怕鬼怕黑暗,很腼腆,怕别人取笑,而且看起来太守本份,不活跃。但是守本份是因
为有强烈的道德感,腼腆说明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怕蛇怕鬼怕黑暗也说明不了什么,一个
人愈是有强烈的情绪说明精神愈是有力量——不是我要处处护着甘地,而是因为看一个人
的精神,要看的是有力量与否,而不是精神是负面或者正面。杀人放火甚至比老好人更可
能成佛。精神最怕的是没有力量,麻木或者软弱——软弱这里显然不是指容易伤感容易悲
观之类的东西——况且甘地自小就很有主见,他不怎么参加运动,因为他认为运动的意义
不大,他没有练好书法也同样是因为自己认定书法没有什么意义。
(10)        甘地的品性应怎么描述呢,在生命早年,他像一头绵羊惹人喜爱(无论他
有没有觉察到)——甘地是幸运的,身边的人很愿意将他视为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他去
英国,在英国,回到印度,去到南非,都有人亲切对他给他帮助——他为人温和,真挚,
懂得体贴别人,严与律己,道德感近乎宗教感情(即是说根本不会以自己的道德而骄傲,
更不会将自己的道德律条强加于人)而他的思维的特点是很清晰,有条理,不容易陷入迷
惑混沌——谁能学到他这样呢?


(11)  徐特立也许很可能是故意地,居然说青年毛泽东没什么格外之处,只是为人特别
地谦恭,说话很慢。郭沫若也说毛泽东说话的声音很小,很慢却又滔滔不绝。郭沫若是诗
人毕竟没有看人的本领。(想起泰戈尔与甘地同样见过墨索里尼,而两者的见后感就不同
,泰戈尔是赞扬甘地是叫人要提防)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
,这都是常识了。毛泽东虽然说有强烈的个性,但后来为了与农民打成一片,竟不惜委屈
自己去模仿农民的语言,甚至去学习农民的习惯。


(12)  说话:《甘地自传》里充满了对话,甘地甚至记得小时候的对话,这或者是真的
或者是他重构的,但无论如何,作为政治家的他,无疑是非常重视对话的。人的才智,性
情,处事方式,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变动都可在对话中体现出来。而且许多时候,事情的处
理就是围绕着对话而完成的。现在可以这么说,一本传记,如果没有对话的话,大半都不
值一读。现在还可以这么说《甘地自传》值得一读,再读。


(13)  人们以为老年人最内省,青年,青少年最外向,但其实人在青年,青少年时期会
有好一段时间极为内省,也许同时也很外向,使得旁人看不出来。因为青年,青少年不但
要探测世界,还要探测自己。伟人尤其如此。我很怀疑,一个有空有笔会写会念的学生如
果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为自己写过日记,他将来会不会有出息。毛泽东做过许多内省,这不
用多说,有他青年是所写的文字为证。甘地青年时没有写下这些文字,但他在自传的前言
中说,我经历过深刻的自我反省,以再探求自己,并且检查和分析每一种心理状态。


(14)  青年是时代的风向标。长沙饥民举行示威,攻击衙门。毛泽东与及他的同学们居
然不赞同政府,反而同情那些“乱党”——可以肯定他的同学们家境都不是与饥民同一阶
层。与政府对抗的哥老会领袖也被毛泽东与及他的同学们敬为英雄。在长沙,毛泽东参加
军队以帮助完成革命,许多学生也和毛泽东一样。怎么判断时代已经变了?就看现在那些
青年人的志趣是不是与以往的青年人不同了。青年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如果这时
代的任务是落在这些年青人身上,这大概就是天翻地覆的时代了——这尤其在近代更为应
验,因为近代的青年人大多仍不是社会的一份子,大多只是准社会份子,不依赖于被束缚
于现有社会架构挣口饭吃。
(15)  毛泽东很早就有自己的人格,精神境界追求,甘地也是。甘地:惠我杯水,报以
美食;与我寒暄,报以长鞠……至圣之城,人我界暝,以德报怨,其乐无边——《曼奴法
典》句,甘地说他热烈地服膺它,并且,他进一步说,为它作了许多实验——是实验而非
说实践。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人格,精神境界的追求,但从他许多文字中都可
以看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事实上我认为任何一个伟人,不一定一早就立下事业理想——毛泽东的理想也不是一开始
就已经明确下来的,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格理想——所谓立志,应该先是这种志向吧,对
一种生活态度的追求——看一个青年,青少年有没有前途,就应该先看这一点吧。

祈求天神给我更大的力量以完成我的生命

--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海德格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