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一双红睡鞋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5月16日22:32:4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历史的宏大叙事和一双红睡鞋

  2005-05-16 08:59:50



  马策(江西,书评人)

  《追寻现代中国》(美)史景迁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4月版
  《王氏之死》(美)史景迁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1月版

  《追寻现代中国》中最为注目的部分,自然是将中国置于同时代世界范围进行观照
。中国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晚明耶稣会士利玛窦开始在中国进行传教,传
教士们写的书籍和书信向西方泄露了中国信息。但在康熙朝晚期,传教士遭到驱逐,从
而阻碍了西方科学知识(比如伽利略已有了天文学发现)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观念
的变化。在西方的目光中,黑格尔将中国指称为“东方文明”、“亚细亚社会”的代表
:那是人类早期而现在却被扬弃的文明。“亚细亚社会”象征着黄土文明,而欧洲象征
着蓝色海洋文明,土地代表的只是“永无止境的依赖性”,而海洋却引领着人们“超脱
了大地的制约”。中国尽管以海为邻,但清朝政府对开拓海洋毫无兴趣,海洋不过是大
地的尽头,直到西方舰船、使团、鸦片等诸种势力的介入,中国才如梦初醒。
  探究历史是为了洞察现状。《追寻现代中国》完成于1989年,史景迁透过对晚近中
国现状的洞察,在诸多领域依然看出了历史的影子,大致说来无非是封建、保守和落后
,拒绝思变,所以他进一步得出结论:甚至20世纪末中国都不能算是个确实的现代国家
。自大清同治王朝始,中国着重器物变革(崇尚船坚炮利,师夷技长以制夷)、制度变革
(试行宪政共和政体),到五四时期则是新文化运动。按史景迁对现代国家的理解,中国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改革开放,显然帮助这个国家实现了向“现代”的进军。换句话
说,如果作者继续观察1989年至今的中国现状,他也该完成了对现代中国的“追寻”。
而当下中国,世所公认已初具问鼎世界大国的实力。
  在追寻历史和对现代中国的解读时,史景迁展开了宏大的历史叙事,用西方流行的
非虚构写作方式讲述中国命运。它涉及的更多的是大历史中的国家生活,而非富有质感
的日常世界,这样的历史或许难免附着观念的色泽。但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深入
到大历史背后的小地方、小人物生活世界,运用小说的笔法铺陈细节,使得乡村庶民的
苦难命运昭然若揭。这可是活生生的历史,是历史的现实,是现实的日常,是日常中的
人物、事件和氛围。
  1672年1月底的某个雪夜,山东剡城县某个村庄上,任氏和王氏夫妇在家中吵架,
熄灯后,“王氏脱去了她的外套、裤子和笨重的鞋。她在自己的小脚上穿上一双红布软
底的旧睡鞋。”后来,任用双手掐着她的脖子直到她死了,并把王氏的尸体摔到雪地上
——这就是王氏之死。但史景迁实在不是只写王氏之死,实际上这个妇人的死只占其中
的一小段。作者探究了那个时代的土地制度、妇女生活、家庭争执和法律诉讼,为王氏
勾勒出了一个充分的社会生活背景,从而还原了当年的乡村庶民生活。
  王氏是个与人通奸而私奔未遂者。《王氏之死》听上去就像个故事题目,看过去又
像是在讲述一段野史,但其中的史实却是有所考证而非文学演绎的。史景迁通过三种资
料来源(《剡城县志》、知县的私人回忆录和笔记、《聊斋志异》片段场景)进入剡城世
界。三方面的资料相互印证,时代的愤怒、痛苦和个人生活的孤独、性爱、梦想彼此胶
着,王氏的出演则完全依赖作者类似蒙太奇的方式剪接而成,于是我们梦幻般地看到了
“王氏在去世之前的睡梦中可能想到的东西”。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7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