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danaMohana (玛丹那-莫汉那), 信区: Reading
标  题: 马克思主义的“禅宗化”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6月02日22:19:3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本人在reading版发表的习作,除了说明是转载的之外,都是原创的。
第一是喜欢梨园保留我的记忆,哪怕电脑磁盘坏了,也可以copy回来;
另外是想分享自己的想法,最期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走过许多错误曲折的心路,未来的心路如何变化,也是自己难于把握的,现在的
认识,很可能是不对的,或者是带有偏见的。


禅宗倾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到唐代终于被中国文化完全吸收,演化为中国式的佛教—
—禅宗。佛藏浩如烟海,如果需要全部读完才能领悟佛理的话,恐怕没有人能够做
到。同样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单单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就够你
研读十年的了,更不要说去追寻全集写作的具体历史背景。因此,中共领导者常常
提倡精髓之说,如“实事求是”。慧能来得更绝:“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慧能
不识字,并不影响他成为千古禅宗大师;邓小平也并不是理论家,但他却开创了改
革开放的大局面。
佛教在唐代最为盛行,可谓是当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
都有重大影响,可谓是当代的佛教。本文试图从文化与思维的角度分析一下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也试图指出其未来之命运;本文的特点是参考佛教禅宗的
演化历史,最后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禅宗化”的命运。另外试论禅宗化的好坏


佛教的派别很多,但考察印度佛教和中国最具有特色的佛教——禅宗,两者有一个
最大的区别就是:印度佛教的教义非常繁富,而禅宗的教义非常简易。其实只是民
族思维的必然结果。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维都是以《易经》的高度概括而特点:大
千世界,虽然无穷无尽,但都可以用阴阳来统帅,而阴阳都归于太极,太极再归于
无极,太极无极都是至简至易的出发点。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传译,中国人终于把
握了佛教的精髓,并且用中国人的思维把握它,最后产生了禅宗。禅宗的一些话对
当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非常有启发。如:“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
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而印度的思维方式却有所不同,印度佛教的思辩色彩非常
浓重,从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从逻辑推理到辩证思维,印度佛教在这样富于构建
性的思维上,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佛门体系。仅仅是翻译佛经,中国人就花了几个世
纪。从东汉到六朝,翻译络绎不绝,其规模之宏大、态度之严谨,超过了近代西学
的传播态势。可以说,印度佛教,是从简到繁的演化过程,而到了中国,便开始了
由繁到简的过程。中国的佛教少有系统的论著,主要是祖师语录,这正切合了中国
人的思维特点。邓小平的选集也是如此,虽然没有理论体系的构建,但是却能够把
握问题的精髓。

深入一步:为什么印度和中国的思维不同呢?思维与语言文字是互相作用的。中印
文字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思维的不同。众所周知,印度与欧洲相隔千万里,
但是在语言上,却被合称为印欧语系。在文字上,印度和欧洲都是拼音文字梵文是
拼音文字,虽然梵文字母不是罗马字母,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而汉字则不同,不是
拼音文字,而是从象形文字演化出来的音、形、义互相交融的文字。汉字的长期使
用,是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是互相作用的。拼音文字非常容易产生逻辑思维。如印
度佛教的因明论法与希腊的逻辑推理,其实都是三段论,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而
汉字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却倾向直觉思维、顿悟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得非
常不充分。这样的思维的结果是,中国的科学非常不发达,而技术较发达;文学理
论不发达但文学却非常发达。例如最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其实是
在印度佛教思维的影响的产物。中国传统的文字只能写出诗品、诗话等东西。
虽然汉字文化的逻辑思维不发达,但是辩证思维却非常发达。这点和拼音文字的辩
证思维是相同的。因此中国人很容易吸收佛教的中道思想,其实就是现在说的辩证
思维;也非常容易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辩证思维并非只是一种风格,它可以
是繁富的思辩,也可以是灵犀一点通的启发。印度佛教与黑格尔是前者,而禅宗却
是后者。

    一个民族的思维是非常难于改变的,虽然白话文和欧化语法改变了汉语思维的很
多地方,但是潜在的文化沉淀依然存在,也就是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
进程,即我理解的“禅宗化”进程。
    那么就来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看它是否真的可以用禅宗化
来解释。
    早期,主要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这相当于佛教传入时候的
译介阶段。陈独秀著有《马克思学说》,李大钊著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目的
都是为了介绍新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初阶段。
    接着,瞿秋白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这相当于佛教东传的顶峰阶段,也就是全
面把握异域学说精华的时候。瞿秋白在1923年和1924年,先后出版了《社会哲学概
论》、《现代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概论》三本书,全面地把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完全把握新说,才能够创新。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是艾思奇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阶段。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7月,艾思奇先
后在《读书生活》上发表了24篇哲学讲话。1936年1月哲学讲话结集出版,1936年
印行第四版时更名《大众哲学》。《大众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
法等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论。该书通俗易懂,把深刻的哲学融化在生动的故事里,
易于为大众理解和掌握。这就如佛教在华的传播阶段。唐代佛教最为兴盛,乃是因
为此前士大夫阶层理解了精深的佛学,此后上行下效,平民大众渐渐地吸收了佛教
。有趣的是,佛教传播也是靠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传播的,与艾思奇的方法同出一辙

    第四步是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阶段。李达于1937年5月写成《社会学大纲》
,该书四十余万字,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李达有如竺道
生,竺道生深刻理解佛学,不为佛教中的局部矛盾所迷惑。李达也是这样。
    第五步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时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主
义,他最反对教条主义。这点非常像慧能。慧能语录:“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
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又云:“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
被经转。”翻译成毛泽东的话应该是,实践才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转动经
典);如果只是背诵教条的话,只能给马克思主义忙得团团转(被经典转)。文革
期间,最流行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就是禅宗的语录体,又活是一个禅宗大
师的手笔。相对毛泽东而言,邓小平更加像慧能。慧能的禅宗最讲究以心传心,不
立文字。看看《邓小平选集》,里面几乎没有一篇是理论的文章,禅宗式的警语遍
地都是。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根
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两手抓等的论述,都是片言只语,但深刻至极,深得慧能
真传。
    目前,又提出了更加中国式的思想——三个代表——已经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太
极”层面了,再深化一步就是“无极”顶峰了。到了无极顶峰,中国人就可以“喝
佛骂祖”了。也就是完成了一种文明的吸收和超胜。我们期待着无极时代的到来,
也必定会到来的,这是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无极”境界可
以类似这样的表述:“马克思主义为的是人类的幸福,能够达到幸福的其他方式也
算是马克思主义。”禅宗就有类似的思想:“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
是众生。”如果中国人沉迷于一种理论中,而没有勇气和自信,不能够相信自己民
族思维的悟性,终究伏拜在理论的神像之下,无所超脱;如果中国醒悟了,中国人
也可以按照人类的幸福目标,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中国主义来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
何曾不可呢?

    再深一步,历史上为什么中国人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呢?而不选择其他的主义呢?
其实也可以问:为什么中国选择了佛教,而对于汉代西域、天竺的众多宗教,如拜
火教、摩尼教、景教、一赐乐业教、婆罗们教,却置之不理呢?鄙人认为,这是文
明自身演化的结果。文明系统的演化有如人体蛋白质的生长,其他的蛋白质无论多
么好,也要完全解体后,把其中的原质重新用自己的DNA来组合,否则再好的蛋白
质也没有用。中华文明正是由于自身演化的需要,历史上吸收了佛教,近代吸收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旁支,西方文明的主流是基督教文明;正如
佛教也是印度文明的旁支一样,婆罗们教(印度教)才是印度文明的主流。中华文
明自身的发展,其主要的特征就是“禅宗化”。可以使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禅宗
化”一词,但是禅宗的历史最为生动、容易理解,最好用它。事实上,下面许多的
历史演化都有禅宗的味道,也可以说是“禅宗化”的结果。如中国国画的演化、书
法的演化、殷周之际的信仰革命……等等。国画书法早期都是比较写实的,有所束
缚,后来越来越讲究气韵、神妙。书法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草书,越
来越轻灵飘逸;国画到后期越来越写意、越来越讲究空白的意蕴,都是禅宗化的进
程。今人有个共识,就是殷商的人们是信仰天帝的,到了周代,人们远天近人,越
来越注重德,而不是鬼神天帝。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趋于解放的过程,恰恰反映了中
国人求心灵的轻松,不想被任何理论与偶像压迫的潜意识,这就和禅宗把佛教徒从
经藏中解放出来的意义是相同的。

    既然鄙人认为中国文明对域外文明的选择吸收是自身文明演化的结果,那么中国
文明是如何自身演化的呢?事实上,只是一道超出鄙人智力的题目,留待他人吧。
不过,鄙人认为,如果从中国式的思维出发的话,把佛教文明看作式虚的、心灵性
的文明,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实的、物质性的文明,既然中国文明吸收了前者那么
必须后者的补救;一阴一阳才能够互相促进,以推演至于无穷。

    既然鄙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无不避免地禅宗化;那么应该如何评价
这样的结果呢?另外,联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究竟有什么特色呢
?这样的特色式自然而然就有的,还是需要中国人奋斗来强加于社会主义?我们在
官方的书籍中,很难找到关于中国特色简明具体的表达。按照一般的辩证思维,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的个性。邓小平已经扼要概括
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其实邓小平的话,还可以进一步概括:富裕、平等。那么中国特色的
要点是什么呢?没有人概括出来。其实中国的特色就在于中国文化内核的特色,而
中国文化内核的特色就是思维方式的特色,也就是禅宗式思维(悟性)的特色。如
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禅宗化”的富裕平等主义。若能够表达富裕、平
等两个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大可换为其他名词。比如老子的“道”也
可以换为“大”、“自然”等,名虽异而指同。可惜,当今中国人大大忘记了自己
文化思维的特色,既不能像西方那样熟练地运用逻辑思维,又不能运用本民族富于
渗透力的思维。前者表现为:在理论表达时候出现的强制性;后者表现为:羁于名
词,不知变通,较之古贤,大为退步。

    鄙人认为,在接受一种文明的时候,完全理解之后要用本民族的思维来梳理一遍
,否则也可以说理解还不完全。比如中国大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遗产,如果不能够
站得比马克思更高,就不能够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只能就其间的一些错漏修修补
补而已。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产物,是在反思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佛教大厦也是
一种理性的产物,理性理论大厦讲究圆通透彻。大乘佛教就是只有理性理论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得上是理性的典范之作。而维持其圆通透彻的支柱就是辩证
思维方法,即辩证法,这点佛教和马克思主义毫无二致。佛教产生于富于思辩的印
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富于思辩的德国。这样的理性体系都会毫无例外地为理性本
身所消解。因为理性必有所不知,但不知被认识到时,理性的大厦就必然慢慢消解
。例如,佛教在印度几乎消亡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也式微了。但中国文化有个特
点就是不构建理论大厦,同时中国文化对体系的博大精深又抱有敬意,能够从中吸
取养父。中国文明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乃是因为中国文明并非维理性主义文明,
中国文明包容理性与感性,所谓人情天理,犹如太极两仪,是和谐型文明。深知理
性本身的局限,深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对任何理论都不喜欢完
全否定,但吸取其值得吸取的部分,为我所用,喜欢“六经注我”,而不喜欢“我
注六经”。
    很多人以为禅宗是不立文字,其实慧能并不是这样的极端,他说:“直道不立文
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他追求的是中道,即辩证思维:“问有将无对,问
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中庸、中道、辩证
、辨正,其实都是试图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一个本质上相通的概念,即阴阳两体、
相反相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论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交融至深,但至今为止
,对于这种交融本身的探讨却很少从思维的角度来切入。人有所思考,必定会受制
于其思考的大脑。从物质层面来说,大脑的思考是电磁波的作用;从灵性的层面来
说,大脑是人类社会赋予个人的功能;大脑的思考必定受制于思考的范式。而思考
者本身试图思考范式的时候,必然会陷入矛盾之中,人不能受制于范式的同时又可
以声称他思考得出的结论式正确的。而禅宗对此保持警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禅
宗化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幸运的归属。





--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
君之心,行君之意。
※ 修改:·MadanaMohana 於 06月02日22:24:08 修改本文·[FROM: 192.168.97.126]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97.1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