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ifeng (守望麦田), 信区: Rock
标  题: 中国摇滚的伍德斯托克情结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May 12 14:04:02 2002), 转信

南方周末    2002-05-09 11:15:42
□严明
  33年前,美国。一阵急促、躁动的敲击在这个国家的某个地方响起,于是人们
从四面八方闻声而至。45万人不顾满身泥泞在一个牧场共同创造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
历史瞬间。“伍德斯托克”遂成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代名词,它大、它多、它复杂、它纵
情、它在瞬间让人瞠目结舌……这些都是中国人喜欢的。
  现场是摇滚的生命,现场是摇滚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搞演出是推广乐队与
摇滚乐的必要手段之一。中国人喜欢“大”,除了癌细胞,其他东西几乎无不被巴望着
无限“搞大”。“伍德斯托克”从最初被中国摇滚先知先觉者给别人上启蒙课时作为吓
唬人的词条和谈资,逐渐变成一种可以被学习和模仿的东西,复制的冲动在一些好事者
心里暗暗涌动。
  1990年2月17、18日,被称为“中国首届摇滚音乐节”的“90现代音乐会”在
首都体育馆举行。评论家是这样描述的,“距演出场地首都体育馆一里地之远,不少青年
伫立在雨雪交加的街头,等待退票。黑市票涨到50元一张。”
  1993年7月18、19日两天,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奥运——中国之梦”大型摇
滚音乐会,这也是京城摇滚新生代的首次集体亮相。摇滚汇演依托主流主题再次集体展示

  当然,这种形式的演出与“伍德斯托克”并不一定有必然的牵连,它作为中国
大型摇滚汇演的起始,就足以让全国各地处于模糊状态的“爱摇分子”兴奋了!许多人
迅速意识并认可了北京作为摇滚核心的地位,以比当年寻觅少林寺还要高出百倍的热情
和规模打起包袱直奔首都。学琴、组队,数以百计的摇滚乐队短时间内迅速成立。
  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北京偏偏没有较大规模的演出,取而代之的是不定期
的中小型摇滚PARTY。乐队风格也在向多样化发展,许多乐队也开始返乡创业,走上“
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大型摇滚汇演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出现了。策划、组织、发起人往
往是地方上的摇滚铁杆摇滚乐迷和神通广大的“好事者”。他们铁了心要为摇滚作贡献
,要为如饥似渴的家乡摇滚乐迷缔造经典时刻。这些活动在操办过程中往往麻烦重重,
有时也奇趣横生。
  摇滚乐队在乡村与城市的道路上心甘情愿地接受着“劳动改造”,总是“象征
性”的、微薄的演出报酬、胡乱的演出编排、苛刻的限制与恶毒的歧视常常使他们的愤
怒和委屈在冲上台去的刹那也达到了最顶点,于是叫骂、打砸,甚至裸奔……对一些乐
迷来说,可以借这个机会一起放纵、一起发泄,于是他们用嘶哑的喝彩声应和着台上;
在另一些乐迷的眼中,这些行为显得有些做作,似乎在矫揉地向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山
谷靠拢。不管是应和还是不屑,其中的尴尬又有多少局外的看客能够体会?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摇滚从业人员往往凭着一股意气行事,按照热血涌动的激
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演出,带领看客完成一次次视觉旅行。摇滚并不是无序
的代称,只有热情也是远远不够的,规范的运作像手中的吉他和弦一样容不得草率与虚
假。只是出于一定的感情去理解摇滚乐,摇滚没有按他们理想中的形象来建筑环境。在
不知不觉间,摇滚乐汇演渐渐失去了它庞大的支持群体,所以许多演出办得仍然十分艰
难。当国外的“伍德斯托克”已成为某类文化现象的代名词时,中国的无数次摇滚汇演
还只停留在“演习”的基础上。“搞大”成了一个空洞的愿望。
  中国摇滚还缺乏自己的精神主题,尽管它已拥有了通俗的平民化和简洁的青春
期冲动力量,学院化的技术传播也初具声势,但这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个稳固的精神支架
与攀升技能,最后会发现多年来的“引体向上”企图只是地平线上苦孩子的一个悲凉的
梦。

--

音乐渗透了我们的灵魂~~~
摇滚打通了我们的经脉~~~
看清了社会,看清了世界,看清了自己!!!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2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