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Rockbird (沐浴露), 信区: Rock
标  题: 香港音乐的良心--Beyond[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l  1 20:15:54 2002),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Rockbird 所发表 】



香港音乐的良心--beyond



    北京有了崔健,所以中国人面对世界摇滚可以没有愧色。台湾有了罗大佑,所
以小岛上的人们有缘明了什么是音乐良知。而香港,有了Beyond。

    Beyond重摇滚的追求、刚烈又不失中国味道的音乐都非常有意义:这个城市因
为Beyond而对得起摇滚了。他们为香港萎靡的流行乐注入了活力。 想当初Beyond
五个小伙子(当时多一个吉它手)时,唱愤怒而粗糙的歌,披一头长发。终于有人
唱香港人的摇滚了!——不再是外国歌的填词或原文翻唱,不再是用激烈鼓点和谈
情说爱堆砌起来的商业快歌,而是很“香港”的真正摇滚乐!真高兴,这个沙漠中
又多一棵有刺的仙人掌,让人见到绿色希望。

那是在1983年,当时有一些私人出钱印的唱片,放在街头零卖。其中有一张名叫《
香港》的大碟,里面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Beyond。他们在自己的歌词前面说:
“有人歌唱是因为社会有这种商品需求,他们可以因此而得到经济效益;也有的人
唱歌是因为他们有一些话要说,有一些情感需要沟通。” 当然不必再解释Beyond
属于哪一类人。

1983年到1986年,他们都在业余时间练习歌曲,苦苦追求着泛出金属光泽的音乐理
想。那时,Beyond的形象是五个长发散乱、脸色沉郁的地下少年,毫不掩饰他们的
愤怒与真诚。所以他们自己花钱出品唱《再见理想》这种晦暗的歌,展示一幅金属
的样子。他们曾经自己出钱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现场演出,稀稀拉拉到来的观众坐了
一半的场地。当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他们算了一下门票收入,每个人只分到五
块钱。五个小伙子都流泪了。

直到1986年,因为很多乐队开始活跃在舞台上,终于有唱片公司看中他们,出品了
《阿拉伯跳舞女郎》。这是他们用半地下乐队的状态出品的第一张专辑(这之前的
《再见理想》、《永远等待》都是EP),五个阿拉伯人打扮的小伙子冷冷面对世界
,躁动着他们内心的愤怒。很多人认为这是Beyond最好的作品,因为这张专辑是
Beyond整个地下时期精华的凝聚。

Beyond的摇滚风格令人们耳目一新。但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名叫香港的都市。这儿
不容许一批人除了理想,什么也不考虑。所以,他们改,变得更加流行。不妨看一
看,为了被公众认同,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刘志远离开了乐队,家驹摘下了
黑框眼镜,贯中剪去了披肩长发,四个人穿上花花绿绿的耀眼衣服,笑出一脸青春
。 甚至,连音乐都穿上了一件流行的外衣——节奏不再滞重、旋律更加流畅、更
适合电台播出。

没有人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五个长发飘拂的落拓孩子到哪能儿去了。最我有个不知
趣的人停下脚步伸头探脑一番:咦,多了个偶像组合。他们唱歌有没有草蜢好听?
姑且一试。真正的Beyond歌迷非常愤怒。他们痛恨一支地下乐队日益大众化。而更
多的乐迷欢呼:他们发现了一直很不错的陌生乐队,唱着又有意思又好听的歌向他
们走来。他们刚转型时的《大地》是节奏重型、旋律优美、词境开阔且意在言外的
好歌 成功的策略和充足的底蕴当然会带来成功的结果。从《真的爱你》开始,
Beyond成了得奖专业户。这是他们偶像化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善于寻找热点——
《大地》可以理解成对父权的探讨;《光辉岁月》是赶着为纳尔逊·曼德拉起了个
大哄(他们最起码是很真诚的);《Amani》更是至真至善地祈求和平;《长城》
则是对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深切反思…… BEYOND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可
是他们厌倦了这种走钢丝的日子之后,跑到南非去采风,拍回来大量的图片,可是
没有公司愿意出版(黄家驹死后,这些图片倒是出版了,因为商家知道大家在怀念
他,南非行的画册变得有利可图)。未必是商业上很成功的东西就不好,但努力主
流的同时总会不知不觉间失去了自由。而自由,正是摇滚乐的灵魂。

当Beyond在电影里学神经病兮兮的角色演烦了,被歌迷用望远镜窥视得怕了,对花
里胡哨的衣服和标准笑容恶心透了,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当初的理想——不管有没有
人听,不管能不能卖。 于是,有了《乐与怒》。

乐与怒用粤语发音来读,就是Rock & Roll。他们终于有了这样的实力,可以回到
自己的初衷:追寻摇滚的灵魂,震撼人类的心灵。每个乐迷都有理由为《乐与怒》
骄傲。专辑里面的歌也许失之急躁、也许不够动听,但都是言之有物的,都透出血
性与真诚。如果Beyond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真正完美的一流乐队的




很多香港的艺人都很重视在日本的发展,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也不例外。当他们到
日本参加一个演出录影的时候,因为高高的舞台非常滑,又没有任何安全措施,黄
家驹在激烈的表演中失足滑下,撞伤了脑部。他被很快送到医院,但是因为受伤太
重,几乎是立即死亡。就这样,因为日本人的无聊,黄家驹死在舞台上。这也许是
香港艺人中第一个“殉职”的。遗体运回香港之后,在他的葬礼上,泪水与白花中
,许许多多的香港歌手、艺人和热爱音乐的普通民众哭声震天。悲哀中,健忘的香
港人忽然想起来黄家驹生前的呐喊与怒斥:“香港乐坛表面热闹,其实是一个没有
音乐的空壳”。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撼。

作为香港八十年代摇滚乐的代表,因为日本人的无聊电视节目而结束生命的黄家驹
匆匆离去了,而他留下的音乐、观点惊喜了沉醉中的人们,香港人开始注重原创音
乐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而家驹,是再也不会回来了。无论我们哭得
多么大声。一旦家驹不甘心地一去不返,人们不约而同地用送葬的心情买回一堆
Beyond作品,然后像中秋节的第二天等待月饼降价那样等待Beyond解散的消息。


可他们不肯向命运认输。既然五个人变成四个能比以前更红,再少一个人为什么就
必须撑不住?只要打出Beyond这块刚刚沾上鲜血的金字招牌,不再需要任何宣传。
Beyond终于可以肆无忌惮时玩重金属了。他们可以在歌曲里痛快淋漓地把以前不敢
得罪的媒体恶狠狠骂一通了。他们可以放心地玩个性玩颓废玩前卫了。忘了什么是
英华内敛之后,战士的姿态多多少少像骂街。忍不住怀念有家驹的Beyond。那个胸
怀大志却抑郁难伸、渴望放肆却不得不收敛野性的、踩着钢丝的Beyond。 黄家驹
的鲜血让香港乐坛猛醒,逐渐有了Anodize、AMK、黄秋生与许多知名和不知名乐队
,他若有知,九泉之下亦应展眉。听这些歌,知道这火种已在传递下去,又很欣慰


人会离开人世,摇滚精神却是永远不会死的,因为有你,有我,有无数容易感动并
勇于抱起吉它唱出心声的后来者。

Beyond的光辉岁月永远不会被遗忘。

--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两个在拍拖,

但,偏偏只有我们两个不知道…………………………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124]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12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