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ifeng (守望麦田), 信区: Rock
标  题: 再谈Bob Dylan和罗大佑(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Oct 30 15:11:45 2002), 站内信件

(转自北大在线)
我记得以前曾讨论过迪伦和大佑的问题,有些人也认为大佑不能与迪伦相比。我觉
得很奇怪的是有个论据是:大佑的歌里有那么那么多的黄色,迪伦有吗?他只有对
全人类的无限的爱!我想说,迪伦的确没有写到过自己的肤色,那只不过是因为他
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个世界上还有黄皮肤或黑皮肤或别的什么肤色的人。在
他们的世界里,就只有他们自己。他的爱绝对不会多洒一点点到你身上来。(如果
不幸有西方人对你很关心,千万别以为那是爱,那只不过是同情,怜悯。

在中国,现在可以几乎接触到西方的各种文化,通过各种媒体,音乐,文学,电影
,电视节目。因为有了接触的机会,所以有那么多人有机会去喜欢那些异域风情的
文化。而东方文化对西方世界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同时也是神秘莫测的(也就是迷信
落后的象征)。它没有在这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上得到很多的赞誉不足为奇。我
接触到的西方同学告诉我,他们在上学时就只学欧洲地理欧洲历史。现在因为中国
和世界的交往多起来,慢慢的有一些学习中文的人。他们对中国既好奇又有些害怕
,因为他们别的不知道,而某些事件却被再三宣传,是人人皆知的。曾有人问我:
中国有电影院吗?当我告诉他,中国不仅有电影院,还有酒吧和的士高,他又问,
有好莱坞的电影吗,中国人晚上也可以去泡吧吗?以及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
对中国学生对西方世界如此了解惊诧不已,因为我们知道的甚至超过了他们,我们
对许多他们也并不关心的东西表现了太多的热情。

我有个德国朋友在中国留过学,对中国相当了解。我刚到德国时他带我去买菜,我
看到有一种柿子椒居然是金黄色的,便很惊奇。他得意地笑起来说,你看,德国也
有你们没有的东西!我当时还奇怪地问,难道不是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吗?他却说
,哪里,这里有的东西绝大多数中国都有,倒是中国有的大多数这里没有!后来我
渐渐发现,这句话不仅可以在物质方面适用,在文化领域也是同样的。中国人的很
多东西是西方人永远无法理解,也不可能学得到的。中国人最讲究的是意境,神韵
,气度,载体倒是次要的。比方说剑道到了最高境界根本不用剑等等。但光是这几
个词,都很难向老外解释清楚,更别说让他体会唐诗宋词,老庄哲学。国画,古曲
,刚接触总觉得太单调,其实这两样都是最讲究境界的。而西方人的脑子里没有这
个词,没有这个概念,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自有另一套标准,如何与他做
比较?又如何以他们的标准来评判我们?

我喜欢齐豫,但从来不是因为她的嗓音,确切的说,她的音质不是特别吸引我,何
况有好嗓子的人很多。她被称为天使,决不会只是因为拥有所谓的天籁之音,而是
因为她唱歌时的意境。另外,本来我也更喜欢她的中文歌,可她把自己喜欢的英文
歌拿来唱唱,而且也唱得很美,听时只有美的感觉,倒把别的都忘了。这种境界决
非歌手在技巧之类外在条件方面可以刻意营造得出的,这都是人格,人性的自然流
露。

至于大佑和迪伦,我想大佑关注的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情爱,他说出的是我们的
心声,他写的歌无论词曲都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即使是吸收了西方音乐元素。他同
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迪伦是人家的,他写歌的时候眼睛没有往东方看过,他的歌
令他同时代同社会的人们感动。我听了只能觉得好或不好,即使有些感动终究是隔
了一层,不是往心里去的。

虽然话说艺术无国界,但毕竟是各有特点,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对艺术
作品的意境能体会多少,和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不可强求。


--

音乐渗透了我们的灵魂~~~
摇滚打通了我们的经脉~~~
看清了社会,看清了世界,看清了自己!!!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2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