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eirdo (再见了,地球), 信区: Rock
标  题: 二十岁时,我们已经老了(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Apr 16 20:04:33 2003), 站内信件


   dongjie[49131711] 2003-04-14 14:14:10  回复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名摇滚狂热分子的呢?也许应该是从高一时借了19元钱买

下了Motley Crue的畅销大碟《Girls,Girls,Girls》,并把它藏在黄军装背后偷偷带入

家中开始的吧!那时电唱机早已被淘汰,而我连这种被淘汰的设备都没有。“那我为什

么要买这张密纹唱片呢?”事后我也常常扪心自问。如果对专辑的接触算是摇滚启蒙的

开始,那么在我初中时用攒下来的钱,买来了生平第一盘盒带----也是第一张摇滚专辑

----《达明一派·精选》又算不算是一种开始呢?事实上,十岁的时候我就从姐姐翻录

来的带子上听到了Madonna“Crazy For You”,并为之痴迷了许久。如果这么算来,我

的摇滚年龄应该有十年了!


在这一段信息较为闭塞的年代里,摇滚乐作为文化封锁的漏网之鱼,吸引了无数象

我一样年轻的心。为什么?因为这个时期的我们年轻气盛燥动不安需要发泄又不屑于放

学后造事打架;因为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壮观激荡撞击人类心灵但遭到父母们的厌恶却又

令我们窃窃惊喜;因为我们实在听厌了中央电视台捧出来的“超级歌星”的那些歌功颂

德内容看似深刻实则单一又经不起仔细琢磨的音乐。我们是如此厌恶他们,以至于当根

本听不懂歌词的摇滚乐作品一出现,立即就被我们奉为阿里巴巴的口诀--希望能被带

入一个瑰丽的宝库,哪怕这个宝库属于强盗!也许你还会列出许多这几个原因。我们对

摇滚乐的共同感受会使我们产生同样多的感动。


于是开始关注躲在报纸杂志角落里关于摇滚乐坛的“最新”消息,哪怕一点点、几

句话,都会令我们有种莫名的满足感。很难说清楚有多少年青人是抱着一种炫耀的心态

去追随摇滚乐的。许多中国摇滚乐迷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比“凡人”品味更高的优越感,

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我认为把那些伪歌迷区分出来的标准是这种优越感究竟产生于领悟

摇滚乐之前还是之后。那些抱着炫耀心态的乐迷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会被淘汰

出局;而那些真正沉浸其中的狂热分子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戒掉自身一些虚伪的

东西。因为摇滚乐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刻骨铭心,那么地令人肃敬。只有专注聆听的

人,才会发现它实际上同政治一样严肃深刻,并且不适于四处炫耀。


这就是我们,一批现在正在接近节奏布鲁斯根源或正在退出这个狂热群体的年青人。

不知那些观察我们并努力读懂我们的人有没有发现,在中国,重金属往往就是摇滚

乐的代名词。我们不知道是谁设置了这个错误的路标,但我们受到的启蒙教育确实都是

从一些重型乐队开始的。我们成长的年代也是重金属四处漫延并且已趋完美的年代。重

金属乐手们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舞台表现与枪战片中施瓦辛格手提重型武器乱扫一气的形

象同样具有说不出来的魅力。对我们而言,我们被这种表现形式所吸引并深爱触动似乎

是命中注定的,无法逃避。我的一个朋友回忆他的鼓手生涯时说:“当时我们几个人看

了一盘Bon Jovi‘新泽西’演唱会的录像带,它剧烈地震撼了我们,并最终使我们拿起

了乐器。”(我的这个朋友曾是现在小有名气的“天堂”乐队的成员。)重金属就是这

样,象防洪大堤上豁了个口,荷尔蒙分泌过剩的青少年终于为他们的发泄找到了出路。

其实每一个从未接触过重金属的不安份少年,都会在第一次接触时被深深打动,然后开

始发疯似地不断寻找再次体验这种感受的机会, 象上了瘾一样。 我刚开始时听了

Aerosmith,然后是Bon Jovi,接着翻录来了Skid Row、Def Leppard,突然发现令所有

乐评唾弃的Poison是如此地绚丽多彩, 并发誓搜集所有的专辑。 直到有一天,听到了

Metallica推土机般的旋律,并且同许多伙伴一样地把他们奉为自己的教父。这是一个充

满了挫折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过程,每一个乐迷今天回想起来都会津津乐道,乐此不

疲。


这种历险式的追随一直持续到某一天,我沉浸在大学里的另一堂必修课----谈恋爱

之中,并渡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无摇滚的日子之后,突然发现摇滚乐坛早已变了天。先是

“红辣椒”令人发笑地捧回了多项葛莱美大奖,他们的音乐真是乱七八糟不堪忍受。接

着伟大的Nirvana真的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令人亢奋的撞击。 但其它的那些乐队呢?不

加修饰的嗓音,嘈杂冗长的吉它,杂乱无序的鼓声----但各地的乐评都对他们加以肯定,

认为他们成功地沿袭了Punk精神并加入了新鲜的东西,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

时代尚未持续一个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各种更令人费解的乐队开始受到吹捧。我们只能

从中采摘一些类似Cranberries的果子尝尝,对那些“Beatles第二”以及被冠以更加耸

人听闻称号的乐队,真的是有些找不着北了。


我们的乐评人怎么了?我们的乐坛怎么了?这么多的只有少数人欣赏的乐队,被推

荐给全世界的摇滚乐迷,难道他们的优点真的具有世界性吗?也许有些乐评会说,他们

的音乐形式确实缺乏以往摇滚作品的亲和力,但他们的作品内涵深刻,有着极高的艺术

性,值得让大家去仔细品味。可据我所了解,许多“另类”乐队的创作动机几近病态甚

至无动机,一些畸形的主题反复出现在作品之中。难道我们只有具备了心理医生的素质

之后,才能领会这些作品的深邃思想吗?当然,“另类”演唱会依然人满为患。但当欢

呼的人们回想当年为Guns N'Roses或Metallica欢呼时, 心中有没有一丝异样呢?对诸

如Alanis Morissette这样的歌星的真诚热爱,能比的过当年对Madonna的狂热吗?


乐评作者们还是觉得不过瘾。他们炒热了一批潜伏近十年的地下乐队,又开始捧红

那些几个月前刚成立的车库乐队;他们把今年才出专辑的只有一些莫名其妙名字的年轻

组合称作“明日之星”,又把目标对准了被人们冷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依然我行我素

的老家伙们。一些老“另类”的东西被整天播放。像“地下丝绒”这样的艺术性颇高的

乐队,重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并按照宣传流行乐队的模式进行宣传。你能指望连身边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没弄明白的乐迷,去领悟那些更为陌生的哲学吗?而这些哲学却指

导着许多著名艺术摇滚乐队的创作。你认为喜爱平均年龄只有16岁的乐队的歌迷真得会

对老古董们的作品产生共鸣吗? 你敢说大众的这种青睐不是一种盲从吗? 夹杂在这股

“另类”浪潮之中,真是这些被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悲哀。


我们一向认为自己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一代,因为前卫的音乐总是我们追逐的对象。

但当我们面对现在的摇滚乐坛时,真是有些无所适从了。我们喜爱重金属,也爱听电子

音乐,Reggae也一样使我们尽情摇摆。尽管Punk晦涩一些,但一些出色的Punk乐队同样

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宝石。可现在那些“什么都是”或者“什么都不是”的“另类”

作品为什么那么令人难以咀嚼?崔健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难道整个

摇滚乐坛真的陷入了一个错误的漩涡之中?或是我们真的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顽固守旧

授受不了新事物了呢?难道我们真的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老态龙钟了吗







--
我只是个电影放映员,给你们放我看了几百遍的电影
看到你们在电影院开心、悲伤以及感动
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只是一个引路人,带着你们走我走过几百遍的路
看到你们在路上激动、疲劳以及感叹
是我最大的幸福

※ 修改:·Weirdo 於 Apr 16 20:04:56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40]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