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vv (昨日白雪今何在~~~~~~~~), 信区: honglou
标  题: [合集]贾府的人选择宝钗是因为黛玉不好吗?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1 17:19:38 2003), 站内信件

twh (豹子) 于Wed Dec 10 11:55:15 2003提到:

昨天听张晓春老师讲的课,他说了一大节课的时间,证明贾府的当权派是怎样的
舍黛选钗的。我以为,在黛玉未死之前宝玉的妻子人选是黛玉而不会是宝钗。原因有几个
一、首先得讨论一下黛玉是怎么死的。高鹗在续书中写的是这边欢欢喜喜取了宝钗,这边
活活气死。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以为,高鹗所续的这一段手法太低劣了。黛玉是不应该这
么死的。首先不是因为宝玉疯了贾府的人就试图通过取宝钗来冲喜以解除宝玉的疯病。蔡
义江先生就在他的文章说宝玉不是疯了,而是去了外面避难。原因可能是做了“不才之事
惹了祸,而贾府事败可能也与此有关,这同时也涉及到凤姐的去向,按曹雪芹的意思,当
是凤姐也惹了大祸。(这可从凤姐的判词中猜测出)于是宝玉和凤姐一起到外面避祸,滞
留在外,这时间可能持续了几年。黛玉本来身体不好,又加上担心宝玉的安危,由此可能
得病身亡。
二、我们来看一下贾府上下人等对宝黛两人的关系。贾母是经常说他两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凤姐也经常开他俩的玩笑。如凤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吃了我家的茶,怎么不当我家
的媳妇?”对此,李纨 说了一句:“二嫂子真是诙谐得好。”我们知道,李纨这人是一
个很实在的人,若是凤姐讲的不对她为何还要附和?她完全可以不说嘛。再有凤姐有一句
话说的是宝黛两人的婚事的,大意是这样吧,因现在我手边没红楼梦,她说他们两一个
娶一个嫁贾母自有体己钱拿出来,是不用公家的钱的。我们想一下,若是宝玉娶别人,那
肯定是一件大事了,因为若是两姓和亲,则必定顾及女方面子,而大花钱财。但是凤姐却
说这娶嫁两件大事仅仅只需贾母的体己钱就可以解决了,这是不是说明宝黛二人是内部交
流呢?呵呵,姑且用这个词吧。再有我们看宝钗,宝钗一家进京先是因为薛蟠打死了人
再有是来候选才人的。还有我们看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宝钗因有那个金玉良缘之说,
所以也远远的避着他,别人一讲,她越发的觉得没意思起来。再有红楼梦中有一回标题是
慈姨妈爱语慰颦儿,(具体不清楚了,反正是有一个“慈”在里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
薛姨妈使的计策。那么薛姨妈就是黑了心了。但是作者为什么不说是黑姨妈,或是用一个
“假语”慰颦儿,单单就选了“慈”、“爱语”,难道真是反语?我看不是
再有贾母也不是势利之人,她乐善好施。具体例子我不举了,反正我是觉得高鹗续书中
贾母的性格变得十分的刻薄了,竟然可以置她的外孙女的姓名于不顾了,这可能吗?
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贾母说了一句话,说她的子女当中,她最喜爱的就是黛玉的母亲,
现在黛玉的母亲去世了,她理所当然的就把这份爱给转移给了黛玉了。可是我们看,贾母
到了后来竟然可以置黛玉于不顾,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总之我以为宝玉首先是娶了黛玉的,只是后来黛玉死了以后才又娶了宝钗,宝钗和黛玉之
间是不存在竞争关系的。
以上之言,孤陋之处肯定有很多,欢迎批评指正,一起探讨。


lvv (昨日白雪今何在~~~~~~~~) 于Wed Dec 10 17:44:50 2003提到:

嗯,我认为宝玉婚姻的决定权在王夫人手里,而不在老太太手里。理由如下:

1.从迎春的婚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架母虽然并不满意,但是考虑到迎春的婚事还是
应该其父母作主,因此也就没说什么。由此推及到宝玉的婚事上面,贾母下想来也
不会有决定权。
2.既然儿女婚事是由父母决定的。而贾政是最不管事的,那么决定权自然就骆到王夫人?
手里面了。

如果由王夫人来决定宝玉的婚姻,她肯定是选择宝钗,因为一方面宝钗是她的侄女,
她们有着血缘关系,同时她也很宠爱宝钗,宝钗也确实很符合她们的选择标准。
至于黛玉,王夫人从来都不喜欢她,也没有关心过她,而且黛玉也不是合适的儿媳妇
人选,王夫人自然不会要她的。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7:52:06 2003提到:

西西,王夫人不敢违扭老太太的意思的。
就算她要一意孤行,老太太当时不发作,只要事后应景的给她点难堪
她的孝名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对古代的读书人家的媳妇是很重要的。。。。
林姑娘,的身体太差了。。。不是长寿之人,总不能嫁过来,没两年就一命呜呼,
让宝玉当鳏夫吧。这样继室都不好选。。。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7:54:36 2003提到:

                           ~~~~~~~~~~~~~~~~~~~~~~~~~~~~~
贾政是不管小事,在儿子的婚姻大事上,贾政怎会不管。。。

~~~~~~~~~~~~~~~~~~~~~~~~~~~~~~~~~~~~~~~~~~~~~~~~~~~~~~~~~~~~~~~~~~~~~~~~~~~
未必啊,选宝钗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lvv (昨日白雪今何在~~~~~~~~) 于Wed Dec 10 18:01:13 2003提到:

   王夫人可能不敢违背老太太的意思。
  但是老太太一定不敢违背王妃的意思。
  宝钗是元春选定的,这个大家不会有反对意见吧?
  所以,宝玉婚姻的决定力量,暗中是元春,明里是王夫人。
 至于老太太,靠边站吧,她顶多可以做个参政党,给点参考意见罢了。
  试想,如果元春这个皇妃发话说要宝钗,贾府里面谁敢违背圣旨?!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8:03:14 2003提到:

呵呵,那就是说宝玉的婚事是元春定的了。
这也没什么啊,本来平心而论,林姑娘就不如宝钗适合嘛。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8:05:37 2003提到:

王夫人借着探病的机会,把宝钗带入宫,让元春见了,并作了最后的决定。
谁知,这让元春的敌人抓住了把柄,反而害了元春。。。


lvv (昨日白雪今何在~~~~~~~~) 于Wed Dec 10 18:20:37 2003提到:

  这个情节书中好像没有吧。
  至于元春为什么选择宝钗而没有选择黛玉,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情节就是
元春归省时让众人写诗,看看钗黛两人这时的不同表现,心理态度和所作诗歌的内容
就知道了。
  宝钗非常看重这次“面试”,她做得诗也切合颂圣的主题。
  而黛玉呢,她只是胡乱作了一首五言诗,应景而已。而且诗中的“何幸邀恩宠,宫车
过往频”暗含讽刺元春的意思,也难怪元春不喜欢她。不过她为宝玉代做的那首倒是
很对元春的心思,因为诗中有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多好的一首颂圣诗阿!
难怪元春喜欢,但是可惜黛玉在正儿八经应该表现的时候没有拿出本事来。
    后面元春下旨让众姐妹搬进大观园的时候,旨意是这么写的“令宝钗等众姐妹……”
 很明显宝钗取得了元春的支持。
    至于归省时候元春的表扬“到底薛林二妹妹不同,非愚姐妹可及”,这句话并不证明
元春喜欢黛玉的诗,只是一种场面话而已。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8:23:31 2003提到:

我记得是有的。不过我手头的两本红楼的版本不同,很多细节都不一样。。
我家里的那本是有这个情节的,结果是说贾府私带外戚入宫,有干禁例,
后来皇后追查下来是,元妃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了。。。


lxhxxlxx (魔鬼的情人) 于Wed Dec 10 18:27:26 2003提到:



cunmo (老井) 于Wed Dec 10 18:29:43 2003提到:

这个,就不好详细说了,书不在手头。。


hws (璇子) 于Wed Dec 10 20:56:06 2003提到:

    皇妃的话不叫圣旨,皇帝的话才叫圣旨。太后、皇后的话叫懿旨,皇妃的
话叫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以元春的性格、处境,我看未必会发话说要
宝钗,最多就是暗示。
    王夫人其实也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在贾母面前,什么时候她都很谨慎,怕
惹老太太不高兴,从来也没有说过“不”字——印象中贾母曾说王夫人老是什
么话都不说,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而贾母那么疼宝玉,贾母对宝玉的终身大事
的决定,王夫人未必敢说“不”。



lvv (昨日白雪今何在~~~~~~~~) 于Wed Dec 10 22:17:26 2003)
提到:

   谢谢你帮我指正这个“圣旨”的错误。
   我建议hws好好看一下王夫人、薛姨妈、李纨这几个不怎么说话,相对比较低调的人。
她们很有意思,别看她们表面上藏愚守拙,实质上是很有心计的。王夫人为什么自己不去
管理家务,而把这个重担交给了凤姐儿,因为她深知当家人,恶水缸。自己没必要去落这
个埋怨。对待老太太,她看似很顺从,也没怎么见她讨好老太太,但是老太太却是对她宠
爱有加,这又是为什么?
    文学批评中有这么一个说法,作品着重要表现的恰恰是那些缺席,或者是看似不怎么
重要的事物。按照这个理论,红楼梦中王夫人、薛姨妈这两姐妹看似没有什么描写,实际
上她们操纵了许多东西,王夫人是贾府的实权派,而两人更是制造了一个“金玉良缘”的
说法……整个一部红楼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操纵着。元春也没什
么露面,但是贾府真正大事的决策权就是在她手里。大家看红楼梦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容
易被忽视的人物!!!别被他们的表象所蒙蔽。
    至于王夫人会不会违背贾母,她一定不会明着反对贾母,但是她经常进宫看元春,两
人商量了一些什么事情,不难猜测,她可以通过元春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元春一定会干预
宝玉的婚姻,因为宝玉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影响贾府以后的发展的,这么大的事情,
元春岂有做观之理?!在另一方面,她很重视宝玉,和宝玉感情很好,因此她更不可能不
管宝玉的婚事。
    别小看这三个女人,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闲聊中,王夫人进宫看元春,这期间都商量了
什么事情,尽由大家去猜测。贾府的很多事情就是操纵在这些人手里,至于凤姐,只不过
是一个表面的管家而已。



Ibe (敛息收性,人生至境。。怎么我就学不会呢?) 于Wed Dec 10 22:55:12 2003提到:

  如果标题是个问题的话,
  我会回答:是的。在贾府众人眼中,林黛玉是不如薛宝钗。

  平辈而说,林黛玉的人际关系就不如宝钗了。
  长辈方面,虽然黛玉是步步为营,小心处事,可是天性的骄傲与清高根本不能
  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掩藏。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其中有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

   刘姥姥一进黛玉的房间就对贾母说:这是宝二爷的房间吧?
   原因就是林黛玉的闺房堆满书籍,也没有一点女儿红粉气息。
   进到宝玉的房间刘姥姥又在感叹是哪个姑娘的房间啊……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情节的,
   我倒觉得这一点已经可以从某个角度使黛玉陷于某种失宠状态的隐忧了。

   贾母在书中某些情节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了,她始终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
   (好像在介绍三春的时候也表现过……),宝钗的收敛也是贾母喜欢她的原因
  (好像书中也有相关情节,忘记了,我手边没有红楼梦)

  黛玉的才华是外露的,贾家家长可不喜欢这些。。。



cunmo (老井) 于Thu Dec 11 09:27:25 2003提到:

    我始终觉得,黛玉的身体状况,也是一个极大的劣势,婚后如果林姑娘
不幸早夭,宝玉势必房中无人,此时宝玉如果续弦的话,高门大户的人家谁又肯
将姑娘嫁到别人家当填房,小户人家的姑娘,贾府又看不上。此时的贾府已经到了
日薄西山了,急切的需要一桩婚事来巩固一下自己的基础,从政治上,从经济上。

古人娶妻取德,娶妾取色,女子讲究要,温良恭俭让五德俱全,看看黛玉占了哪一
条。

~~~~~~~~~~~~~~~~~~~~~~~~~~~~~~~~~~~~~~~~~~~~~
真的是这样的吗???看看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那一段,黛玉是怎么说的,这像一
个寄人篱下的人说的话吗??周瑞家的嘴里自然不好说什么,可心里总是有分高
低的啊。

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掩藏。


Ibe (敛息收性,人生至境。。怎么我就学不会呢?) 于Thu Dec 11 12:20:22 2003提到:

  没错,身体是一个问题,不过更重要的不是贾家担心黛玉早死,
   而是担心她不能为贾家添续灯火。。。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其实填房也不至于怎样的,以贾家这样的地位。。。

  我觉得很奇怪,你很强调续弦是地位的一种降低,我倒不觉得。。。

   有什么学术资料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嘛?



Ibe (敛息收性,人生至境。。怎么我就学不会呢?) 于Thu Dec 11 12:33:24 2003提到:

  你说的情节我不记得了。。。

   不过黛玉那些眼泪不少就是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地位流的
   有的时候她的负气也会因为自己是寄人篱下

   其实我觉得正是因为黛玉成长在这种寄人篱下的自卑中,
   加上她自己清高自傲,才会让她显得那么刻薄,尖锐。。。




cunmo (老井) 于Thu Dec 11 12:36:01 2003提到: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那附近,很近的。。。


Ibe (敛息收性,人生至境。。怎么我就学不会呢?) 于Thu Dec 11 12:38:30 2003提到:

  现在手边没有红楼啊



cunmo (老井) 于Thu Dec 11 12:40:18 2003提到:

这个上图书馆的主页上在线看吧。


cunmo (老井) 于Thu Dec 11 13:20:07 2003提到:

这个我给个简单的例子吧,要是写文章的话,牵扯到史学和民俗学等等很多学科了,
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啊。呵呵

至于继室(填房)和正室的地位的区别,我暂时没有找到很明确权威的说法,不过
从下面那段文字来看,这个问题在《周礼》中应该有明确的记载和规定,《春秋》
中也是有评述。
GOOGLE来了一段,应该可以让我们有点感性认识。。。呵呵

二十四史的《金史》,列传第一,后妃上。中有这么一段。。。应该是比较可信和权
威的说法了。。。
    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
                                                             ~~~~~~~~~~~
广继嗣,息妒忌,防淫慝,塞祸乱也。后亡,则媵为继室,各以其叙。无三媵,则
~~~~~~~~~~~~~~~~~~~~~~~~~~~~~~~~~~~~~~~~~~~~~~~~~~~~~~~~~~~~~~~~~~~~~~~~
娣侄继室,亦各以其叙。继室者,治其内政,不敢正其位号。礼,庙无两祔,不并
~~~~~~~~~~~~~~~~~~~~~~~~~~~~~~~~~~~~~~~~~~~~~~~~~~~~~~~~~~~~~~~~~~~~~~~~
                       重点从这开始。。。。
尊也。鲁成风始两祔,宋国三媵,齐管氏三归,《春秋》皆讥之。《周礼》内宰,
~~~~~~
其属则内小臣、阍人、寺人次之,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典妇功、典丝、
典枲、内司服又次之。《昏义》称“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
一御妻”,不与《春秋》、《周礼》合,后世因仍其说,后宫遂至数千



cunmo (老井) 于Thu Dec 11 14:04:19 2003提到:

还有个例子。。。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节选
http://www.studa.com/newpaper/2003-3-28/2003328143329.asp

脱离初民社会不久的先秦时代尚处于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形成于原始社会的一些
习惯制度还留有遗存,诸如女子地位较高、自由婚姻尚普遍这些事实,都是这一点
的体现。同时,奴隶主阶级的宗法制度也在不断强化,从原始社会仪式演变来的礼
制经过改造,在西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益增大,并为春秋时期兴起的儒家
思想所尊崇和提倡。 表现在婚姻制度上,一方面,宗法制下的男尊女卑、包办婚
姻在西周以后已经成为社会观念普遍尊崇的婚姻原则。另一方面,某些问题上,仍
留有一定的早期社会男女平等的痕迹。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
~~~~~~~~~~~~~~~~~~~~~~~~~~~~~~~~~~~~~~~~~~~~~~~~~~~~~~~~~~~~~~~~~~~~~~~
,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
~~~~~~~~~~~~~~~~~~~~~~~~~~~~~~~~~~~~~~~~~~~~~~~~~~~~~~~~~~~~~~~~~~~~~~~~
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公羊传》上讲:“诸侯一娶
~~~~~~~~~~~~~~~~~~~~~~~~~~~~~~~~~~~~~~~~~~~~~~~~~~~~~~~~~~~~~~~~~~~~~~~
九女,诸侯不再娶。”这个习俗在礼制上流传到后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
~~~~~~~~~~~~~~~~~~~~~~~~~~~~~~~~~~~~~~~~~~~~~~~~~~~~~~~~~~~~~~~~~~~~~~~~
地主统治的大王朝——明朝,就有这样的惯例:每一个帝陵中的附葬皇后不止一位
~~~~~~~~~~~~~~~~~~~~~~~~~~~~~~~~~~~~~~~~~~~~~~~~~~~~~~~~~~~~~~~~~~~~~~~~
,有生前取得皇后地位的,还有凭“母以子贵”死后追封的。但只有元配皇后可以
~~~~~~~~~~~~~~~~~~~~~~~~~~~~~~~~~~~~~~~~~~~~~~~~~~~~~~~~~~~~~~~~~~~~~~~~
享受先于皇帝葬入地宫的优待,继任的皇后或者本无皇后名分而追封的只能死后先
~~~~~~~~~~~~~~~~~~~~~~~~~~~~~~~~~~~~~~~~~~~~~~~~~~~~~~~~~~~~~~~~~~~~~~~~
葬别处,待皇帝入殡后,再行迁葬
~~~~~~~~~~~~~~~~~~~~~~~~~~~~~~~~


Ibe (她人嫁衣) 于Thu Dec 11 14:11:17 2003提到:

 怪不得林如海不再娶。。。。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