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cu (井蛙),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红楼女儿何薄命!——冯府小宴上各人酒令试析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8 17:51:21 2003), 站内信件

红楼女儿何薄命!——冯府小宴上各人酒令试析

      作者:阳雪松
              第28回冯紫英在自家府上邀请薛蟠、宝玉表兄弟并请了蒋玉菡和
妓女云儿作陪。席上各人皆作了一套酒令。目前大家公认这五套酒令预示着五位红
楼女儿的命运,即作酒令的四个男子未来的妻子加上云儿自己;除此之外,大家对
这些酒令似乎没有进行更多的研究。我觉得这几套酒令既然有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似乎还有再深入研究的必要。以下按这几套酒令的顺序依次加以分析。

              一、宝玉的酒令:
              1.令词: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此为宝玉以后的妻子宝钗的一生命运,大多数人对此已无争议,
我也认同此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宝钗命运预言,这四句的顺序应加以调整,
将后两句提前,将前两句放到后面去。因为前两句明显说的是宝玉离家出走后的情
形。丈夫一去不返,自己独守空房守活寡,今后还有何喜乐可言?虽然宝钗心胸比
较开阔,凡事比较能看开,“风雨阴晴任变迁”,不大可能哀痛不已露痛不欲生之
态,但也不可能再有什么真正的喜乐了;即使生活中偶有可乐之事,也只能暂遣郁
怀而已,不会有真正的舒心,更不可能还有心思对镜晨妆、关心自己容颜甚至春日
出外荡秋千纵情欢乐。所以,喜乐二句说的必是宝玉出走之前的情形。那么是什么
时候呢?只能是嫁前或新婚之时。我个人认为新婚之时比较合理。以宝钗性格,本
是不喜妆扮、玩乐的(不喜打扮书中几处明白写出;而玩乐之事宝钗最多不过扑蝶
而已,她可是以端庄稳重著称从不像湘云那么好动的)。而这两句以这两样事来描
述其喜乐时的情景,可见其心情之快乐喜悦非常时可比。只有新婚之喜或能使其略
比平日放情。因古时婚姻不能自主,嫁得如意郎君并非易事,自己得遇宝玉这样尊
重女儿、温存体贴的丈夫是人生一大幸,况值新婚?女为悦己者容,德言容工是古
时淑女四种必具品质,晨起坐于梳妆台前,夫君在侧相伴,对镜梳妆,镜中容颜自
见犹怜,此何等幸福的场面!新婚燕尔,又值春日,万物生机勃发,坐于秋千架上
,夫君轻推(宝玉惯于做小服低,且素喜为女儿服务,况是自己新婚妻子?),自己
衣衫飘动,此又何情何景?而且古诗词中以秋千托男女之情的极多,其中写女子情
怨的又似乎居多,所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当宝玉走后,院落
空空,睹物而忆前情前景,情何以堪?此刻无论宝钗实际思想是否有所改变,能无
一“悔”字乎?
              2.酒面曲子:
              若受其余4套酒令影响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将这首曲子误为描
写宝钗或宝玉本人的。细加分析,其实不然。我们逐句来看一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爱哭),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伤春伤
花),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时常失眠),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多愁善感),咽不下
玉粒金莼噎满喉(饭量小),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身体病弱),展不开的眉头(多
愁善感),捱不明的更漏(失眠),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此
恨绵绵无绝期)!
              不是林黛玉更是何人?
              所以宝玉这套酒令中令词和曲子描写的并非同一人,但这二位女
儿却都与宝玉有关,一为其妻子,一为其恋爱对象。再结合另几套酒令分析,则每
一套酒令中的令词是作令人未来妻子的命运预示,酒面曲子则是作令人自己在恋爱
中的情形和感受。宝玉这首之所以只出现其恋爱对象却不出现他自己,正能看出宝
黛二人相爱之深以至于忘我。记得有一条批语说“黛玉之泪非为自己流,实为宝玉
而流,宝玉其人不自惜,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实宝玉待黛玉亦如此。

              3.酒底诗句成语:雨打梨花深闭门
              第一次读红楼时就对这句印象极深,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名句,只
是感到有一种美丽而又寂寞凄凉的感觉。及至后来看了《宋词三百首》,见到了全
词,方才知道这句如何贴切。“萋萋风雨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
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很显然是一位女子,其所爱
之人(丈夫或情人)离她远去,她只能以回忆来填补心绪。整首词都弥漫着一股凄凉
的意味,而尤以末句以景结情最具情致,虽万般幽寂却出语含蓄(此亦正与宝钗性
情相符)。大家不难从中看出宝玉走后宝钗的心情。另外需注意的是这句乃至全词
中并无与宝钗名字相关之处,纯是描写其心绪的。

              二、冯紫英作的酒令:
              1.令词: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得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很自然,这四句写的应是冯紫英未来妻子的命运。既是其妻子,
则该女子的儿/子也就是他冯紫英的儿/子,夫也就是他本人。但大家细思,后文如
果要一一叙写冯紫英家的种种事件,读者可会有兴趣吗?而且,红楼的结构一直是
紧紧围绕着贾府来写的,虽然结构宏大,写了许多各阶层的人物,三教九流几乎都
有,但都是因写贾府人物的活动而带出来的,决不会离开贾府,专门跑到冯府去写
他们家的这么多事。但如果这冯紫英的妻子是一位红楼女儿就不一样了,读者就一
定会很关心冯府的事了,不是关心他冯大少爷,而是关心这位红楼女儿。而且这样
一来,冯府的事就不是跳出贾府而写的了,它们跟贾府已经联系上了。好了,现在
我们就来想想这位女儿是谁吧。
              “私向花园掏蟋蟀”,红楼中如此淘气的女儿,不说大家也能想
得出来吧?冯紫英的未来妻子,依我猜测就是湘云。当然只凭一句话就断定未免太
武断些;好在湘云是十二钗之一,书中有她的判词,我们可以将她的判词和这四句
对照一下,若是能合上,那我的推测也应算是有情理罢。
              湘云判词有“湘江水逝楚云飞”、“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
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
应当,”据此,传统上都认为湘云最后以守寡终(续书即按此处理的),但现在还有
一种看法即认为湘云早逝。两种看法的共同点是湘云夫妻未能长久,此意判词语句
中极其明显,应无疑问。单从词句看,后一种看法似乎更准确。但由于巫山云雨、
湘江边泪洒斑竹都是有名的爱情典故,所以虽然嵌有湘云的名字并配以“逝”、“
飞”、“散”、“涸”等字,也可能并非指湘云本人,而是指其爱情婚姻生活的消
逝。而且,一般看来,婚姻生活既十分幸福(判词中能明显看出),则死在丈夫的爱
中,虽有欢乐苦短之憾,却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通常看法,恩爱夫妻,一旦一方
早逝,活着的另一方似乎是更加痛苦的。所以我觉得还是传统的看法更好一些。
              现在我们回头再来看冯紫英酒令中说的这位女儿的命运:“女儿
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孩子和丈夫都命在旦夕,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后来也守寡了
;另外,从接下来的酒面曲子来看,她的婚姻也是很幸福的,夫妻恩爱和美。看这
位冯紫英夫人其命运竟与湘云一般无二。而且从书中描写看,这冯紫英也还当得上
“才貌仙郎”四字。所以,我大胆猜测,湘云的未来夫婿就是这位冯大少爷。不过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小障碍,就是脂批中说湘云后来是嫁给了卫若兰。不过
我觉得这个说法似有可怀疑之处:1.脂批的真实性并不能肯定(理由我曾在《研究
红楼的两个基本问题》中说过,而且现在红学界对脂批也有一定争议)。2.以卫若
兰与冯紫英相比,他做湘云夫君似乎不如冯合适。二人首次出场都是在可卿葬礼一
回,二人地位一样,都是什么什么将军之子,也都没什么行动,只是提了他们的名
字而已;但之后冯紫英又出场两次,这两次都不只提名而已了,且一次比一次行动
丰富,此外还在贾珍言语中提到一次(不只是提名字,而是有相关的行动——向贾
珍推荐大夫),但卫却未再出现或被提到过。后文写到湘云终身时,忽又把他拉进
来,牵涉人物太多,似无必要。(何况这样的话,必然又要分出篇幅去写冯紫英及
其夫人的事情,结构更加枝蔓。)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湘云的命运吧。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四句的
顺序也是颠倒的:应该先是喜、乐,然后才是悲、愁。因为第三句是“头胎得了双
生子”,既是头胎,之前当然就不可能有孩子了;而第一句却是“儿夫染病在垂危
”,孩子得了病,自然是在第三句之后的事了。分析命运,还是按时间顺序来吧。
四句中,最后一句似乎跟命运关系不大,这里就暂且略过了,只说其他三句:“女
儿喜,头胎得了双生子”,湘云婚后夫妻恩爱,生活十分美满,而且很快就有了孩
子,还是双胞胎,一大喜事。可惜好景不长,“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不久
,丈夫和孩子都得重病死了,此事之惨痛大家都能理解,不再多说了。最后,“女
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这句意思恐怕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应是受到政治上的
大冲击的一种比喻。如只是风将楼吹倒,若当时人不在场,那是万幸、大幸,应该
庆幸才是,以冯家门第,似也不必为一个梳妆楼犯愁;若当时人在场被砸死了,死
人还愁什么愁?所以,我猜测,冯府最后也受到了政治上的巨大冲击(比如也像贾
府那样被抄家了或发生了其他类似的事件)。
              2.酒面曲子:
              曲子倒是欢快的很,不像四句令词悲喜各半且最终落在了悲上,
更不像宝玉的那支曲子悱恻缠绵。但这并不说明湘云的命运是幸运的。因为正像前
面分析宝玉那支曲子时说明的那样,曲子并不表明女儿的一生命运,而只是反映作
令者(即相应爱情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的爱情生活的情形的。
              冯紫英与湘云之间的爱情与宝、黛之间的爱情不同,他们是婚后
与自己的合法配偶恋爱,合情合理合法合乎所有的规矩,只要两人之间确实产生了
感情,必然是美满欢快幸福的。虽然他们是包办婚姻,但包办婚姻也不是不能产生
恩爱夫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苏轼与其元配夫人王氏、贺铸与其夫人
赵氏、元缜与其元配夫人(好像是裴氏)、纳兰性德与其先后两位夫人都相爱至深,
先结婚后恋爱也是可能的,所以冯紫英与湘云之间的爱情生活是非常甜蜜的;但他
们的爱情与宝、黛相比,其深刻性显然不如后者。
              3.酒底诗句成语:鸡声茅店月
              这句也是名句,比宝玉那句更加有名,是律诗著名对句之一的上
半句,全诗为:“晨起动征柝,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
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很明显,写的是客行思乡之意。此
意与远足旅游、观赏名山大川美丽风光,或探亲访友心情亲切或带激动、归心似箭
、想念之情急切等等情形显然区别很大。我曾看过一篇现代散文,里面说到抗日战
争期间随父母逃难的情景时以这句作比描摹,可见其反映的心绪如何。所以,我认
为这是写的冯家遭难后湘云被迫漂泊的情形与心境。

              三、云儿的酒令:
              这套酒令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作令者本身是一位女子,所以,
其令词、酒面、酒底都说的是她自己。
              1.令词: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了,住了箫管弄弦索。
              令词很明显表现的是妓女生活与情感,正合云儿身份。词中没有
难解之处。此四句相互间时间关系不明显,但其他四首令词都是前后两部分颠倒的
,则这首想来也应如此。另外,其他被咏叹的女子不管其思想倾向如何,日常生活
上她们都生活在正常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中,而云儿则是一个被排除在正常社会生
活之外的妓女,那个时代这种身份通常不是自愿选择的,所以值得深深同情。
              2.酒面曲子:
              原文不再重复了,与其他几首一样写的是作令者爱情生活的情形
和感受,而且与令词一样能明显看出妓女生活的特点。
              3.酒底诗句成语:桃之夭夭
              我古代文学知识有限,没见过这句诗,看它是四字句,不知是否
《诗经》中的句子?因没见过,更不知出自何诗、全诗写何事何景何情,所以不解
其中含义,盼高人指点。只看其字面意思似乎是描写桃子长得茂盛、鲜艳诱人的样
子(现代成语中有一“逃之夭夭”与此句只有一字之差,读音则完全一样,不知二
者有何关联);另外,惜春判词中有“天上夭桃盛”似从此句化出,而其下句“云
中杏蕊多”又恰是以“云”字开头,不知是否此句与云儿的名字存在关联。

              四、薛蟠的酒令:
              薛蟠后来的妻子是谁前八十回中已写出,这里就没有必要再分析
猜测这个问题了,主要看看从中可以分析出二人后来的哪些事件。
              1.令词:
              这首原文就不重复了,有些词语实在不好意思写(从中也能看出
这薛大爷的趣味)。四句间的顺序也应调换过来,因为第三句“洞房花烛朝慵起”
是结婚当天的事,而第一句“嫁了个丈夫是乌龟”是婚后的事了。另外,从第一句
看,这位薛大爷大概后来被自己的夫人给戴上了绿帽子了。
              2.酒面曲子:
              只唱了一句,众人反对之下就不唱了,等于没有。这样写我想其
意有二:1.活画出薛蟠的不学无术、粗俗不雅。2.薛蟠此人有何爱情生活可言?故
无曲。
              3.酒底诗句成语:无,故不再分析。

              五、蒋玉菡的酒令:
              1.令词: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并头灯花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蒋玉菡后来的夫人是谁已成定论了,根据此处蒋的酒底包含“袭
人”二字和接下来宝玉将袭人的汗巾换给了蒋、当天夜里又将蒋的换给了袭人等暗
示可确定是袭人无疑。那么,这四句就应是袭人的终生命运的描述了。很多人受续
书及此处紧接着的酒面曲子的影响,多认为袭人后来生活得很好,生计不怎么艰难
,与丈夫感情也很好,此乃大误。须知袭人也是薄命司中人,焉得命运与其他女儿
相差如此之大?也有人据此令词前两句认为:婚后蒋玉菡曾离家出走,袭人曾过过
一段困苦生活;但仅仅这样就能称得上薄命了吗?对于袭人这样进贾府前自己家曾
经那么贫困而本人又以贤惠柔顺著称的人来说,只是曾经分离困苦而最终夫妻团圆
回复小康,根本就算不上命不好。
              仔细分析第一句令词,“一去不回归”,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也就是说,两人的幸福生活并不长,蒋玉菡就离开了家,以后再没回过家,袭人应
是与宝钗一样孤独终身。有人会说袭人既然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又怎么会为蒋守
节呢?要知道,对于宝玉,袭人连平儿那样的通房丫头的名份都没有,她嫁别人一
点儿让人说的都没有,她要守着才是不合礼法呢;对于蒋就不同了,蒋是她丈夫,
她是蒋的元配正房夫人,蒋是离家出走,并没有死,也没像宝玉那样出家,以袭人
的思想观念,会主动休弃丈夫自己给自己变成自由身吗?那么,蒋为什么离家出走
?从令词后两句和接下来的酒面曲子来看,他与袭人婚姻美满,离家原因绝对与宝
玉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从蒋的性格来看,虽然其相貌、性情颇有女儿气,但
内里却极有反抗性,虽在忠顺王府中衣食不愁也并未受什么虐待其戏还深受王爷宠
爱,却还是找机会偷逃出王府;所以,我猜测其婚后离家本质上恐怕还是为此,至
于具体情形如导火索(应该不是平白无故,毕竟已经有了妻室而且感情又那么好)等
则不敢乱猜。从第二句则可看出,蒋走后,袭人生活上陷入了困境,十分穷苦。后
两句写夫妻恩爱,必然是在蒋离家出走之前的事了,即这首令词与前面四首一样也
是顺序颠倒的。另外,最后一句“夫唱妇随真和合”亦极得袭人性格,二玉之间、
冯紫英与湘云之间就没有用这样的字眼儿,此亦可见曹老的语言功力。
              2.酒面曲子:
              曲子内容与令词后两句一致。可见袭人嫁与蒋玉菡后,二人感情
很好,关系融洽,生活美满,还是很幸福的;后来虽被迫分离,但与二人关系无关
。这倒是跟湘云、冯紫英夫妻很相似。不过,湘云、冯紫英之间思想上没有冲突,
性情上也合得来,宝玉、黛玉之间倾心相爱更是心心相印、互为知己的结果;而袭
人与蒋玉菡之间思想意识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完全相反,似乎不应如此和
谐。(现在的一些朋友对此可能不太理解,但在新思想萌芽、发展或革命激荡等年
代,思想是否一致是相爱的决定因素之一。想一下《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感情经
历,那可是有作者的亲身经历的影子的。)不过,蒋玉菡虽具有反抗性,而且其行
动果敢强于宝玉,但不可否认,其反抗思想上的自觉性远不如宝玉,这是由他们不
同的身份、地位、经历和所受的教养决定的。另一方面,袭人虽然有封建正统思想
,但毕竟没受过什么教养,是个丫鬟,她的正统思想中也包含着一些私心;嫁给蒋
后,离开了贾府那样的封建大家庭的氛围,也就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现了。而且,
蒋、袭二人性情相合,一个温存体贴,一个温柔贤惠,因而成就了美满姻缘,而没
有像宝玉、宝钗那样最后夫妻思想不合而分崩。
              3.酒底诗句成语:花气袭人知昼暖
              这句酒底与其他几套酒令的酒底不同,其中点出了令词所说的那
位女儿的名字。但我想这句的意义恐不只在此:其他几套的酒底都描述了相应女儿
的心绪、遭遇情形等,这句也不应只是透露名字而已。考虑到当初宝玉就是因这句
诗而为袭人改为此名,两个原先并不认识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这同一句诗来描述袭人
,这一句应该可以作为袭人性情的写照——想来其温柔和顺定会使爱人感到如沐春
风、心中自暖,如中醇酒、心驰荡漾了。

              综观五套酒令描述的六位女儿,可以说极具代表性和概括性:从
身份、地位来讲,有大贵族及其近亲属官宦家庭的小姐如宝钗、湘云、黛玉,有平
民富户的女儿如夏金桂,有贫苦市民家庭出身、后卖入贵族家庭为奴的女子如袭人
,还有被抛出了正常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低贱的妓女如云儿;从思想性格上来看
,有具有一定反抗思想的如黛玉,有严格遵循正统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如宝钗、袭人
,有思想上与正统意识无冲突但言谈行动却常常不合正统规范的如湘云,有心理上
对自己的遭遇有所不满但还谈不上什么对社会的反抗意识的如云儿。她们在各方面
都有着巨大的反差。但是,她们的命运却都是不幸的。联想到小说开始不久,作者
就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点明红楼女儿的共同命运——薄命,可见这正是曹雪芹心
中当时社会的普遍规律。这真是让人不得不深深感叹的事。不少人曾为此而对雪芹
略有微词,认为他没有写出希望,甚至因此说他妇女观落后。其实这不能怪曹雪芹
。当时社会的规律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的社会氛围依然没能实现真正的完全
的男女平等);《红楼梦》本质上是现实主义的,他如此处理红楼女儿的命运不能
说明他思想落后,相反正说明其思想的深刻和反映现实的严谨。

              另外再拉扯几句。这五套酒令的风格、用词等也是极其用心的。
特别是其中的令词非常符合作令者的文化水平、教养、身份。比如,五首令词中最
文的就是宝玉那首(而且还用了典);其次是冯紫英和蒋玉菡(冯虽文学水平不如宝
玉,但毕竟也是贵家公子;蒋虽文化不高,但常唱那些曲词优美的戏文,也难免受
到熏陶);云儿的就纯是大白话儿了;至于薛蟠那首,除了第三句,其余三句不仅
都是大白话儿,而且内容、用词粗俗不堪。从中亦可见曹氏语言功力之高。


--



      我梦见了潇湘夜雨!我梦见了满树繁花!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